援鄂医护日记丨我们的目标:让安静的武汉再次热闹起来!
“目前指挥部安排一个班6小时,做一休一,在上班的时候完全不停歇。病人的疑虑很多,有时候我们会对病患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集中宣教,让他们有充分信心战胜疾病,重返健康生活。因为穿着防护服,做动作不是很方便,就连走路也要很小心,万一不小心防护服破了,就必须出舱了。但每当看到病人痊愈出院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认为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说这段话的是任慧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内科的一名医生,目前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进行支援已经2周余,是一名“90后”。
“希望临床和科研更加统一”
曾经有人担忧说,“90后”难当大任,因为他们还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娇儿,然而,在疫情来临的紧要关头,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勇敢冲上去了!
“我们团队,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虽然我是唯一一个‘90后’医生,但其实在护士和检验师里,‘90后’也不少,我认为,抗疫面前人人有责,不分‘70后’、‘90后’!”这位美丽、温柔甚至有些羞涩的姑娘谈起自己的工作十分严谨、真诚。
“新冠肺炎在武汉地区迅速传播,形势严峻,很多一线医护工作者也不免中招,有些缺医少药缺少防护装备等的基层医院甚至面临崩溃的状态。面对灾难,我们必须站在一起。”
她向记者解释道,“我们这里的病人都是轻症/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症状是以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部分病人因受累肺部病变广泛或者合并有心肺基础病变,会发生胸闷、气促等情况。这里医疗条件有限,设备不足,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比如如果病人有胸闷症状可以进行氧疗,观察是否能改善。常规氧疗手段中,可以使用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病情严重时就需要高流量吸氧,甚至使用呼吸机,但如果需要高流量吸氧或者呼吸机辅助通气,属于重症患者,必须及时联系转送到具备相应救治抢救设备的金银潭医院。”
“我对这次疫情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真是太渺小了!面对陌生病毒,医疗能做的真的很有限。我觉得在这次以后,我们要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这种新发疾病,更要重视科研力量。”身处一线,任慧娟有着自己的洞察力,她说道,“之前在医疗领域,大家对临床和科研会有争论。但相信本次疫情之后,这方面会有很大改善,要坚信科研与临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科研更是临床的助推器。”
“你听过那种久不停歇的掌声吗”
外界对方舱医院有诸多好奇,任慧娟大方地向记者介绍了其目前的工作环境。“在常规医院里,医疗工作职能分工明确,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但是,这个方舱是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救护场所,所有的问题靠医生和护士自己解决。我们(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这里分成A、B、C三个厅,总床位近1600张。刚开始大家的值班是不固定的,但现在病人已经满舱,必须责任到人,我们医疗队负责B厅,它的大小刚好在A和C之间。”
任慧娟认为,虽然方舱医院比起常规医院“简陋”许多,很多设备还不充足。但她觉得,“病患都能理解和支持,并会相互扶持。”
她还讲述了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每当有患者允许出院,医护人员会和大家做广播。每一次,当说出‘请大家给这些出院的兄弟姐妹以掌声鼓励和祝福’的时候,所有人就会一直鼓掌,很热烈,很喜悦,我每次都觉得很感动,你听过那种久不停歇的掌声吗?”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执行队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创伤外科主任孙贵新此前介绍,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原先设计是要有2000张床位的,但发现现场由于一些电路问题不能满足,为了保障病人救护质量,最后减少了一部分。
据悉,武汉市目前连续建设三所“方舱医院”,分别是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专门收治轻症患者。孙贵新介绍,方舱医院这样的野外救援形式在国内还是首次使用。由于目前病人量大,普通的病床已经不够使用。由于病人都是新冠肺炎感染者,体内均有抗体,交叉感染风险小。但是,医务工作者的防护却坚决不能松懈。
为了保障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安全,其内分为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个区。医务工作者每天工作前,要在清洁区更换衣服,穿戴整齐以后才可进入。而在工作结束后,在半污染区换下污染衣物,经过消毒后才可出来。
“设备不够就与兄弟医院互帮互助”
“在原来医院工作,信息系统是很便捷通畅的,电脑上看一下检查结果就可以了。但这里条件有限,只能依靠我们手工或人工打电话沟通,会有一点不方便。”面对工作上的困难,任慧娟并不气馁。
“我真的很佩服和感激金银潭医院检验科、影像科的老师,因为方舱医院缺乏专业的医疗设施设备,我只能求助距离较近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工作人员。其实他们工作量比我们大多了,还得操心我们方舱里的病人。有时候要是有病人的CT结果不好,我需要给那边的影像科老师打电话,麻烦他们把病人的检查结果用手机传过来。有时候光看影像报告也没用,我得知道病人确切的肺部影像学改变情况。比如,阴影是怎么分布的、病变范围有多大、有没有肺部实变或者积液,病变处于发展阶段还是恢复期等。”
任慧娟还介绍,“我们日常会认真监护病人的病情变化,希望他们不要转化为重症的情况。一旦出现,我们会安排他们尽快去武汉金银潭医院。我们这里目前没有办法实施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检疫防疫要求都高。我们也没有车载CT,所以我们还会安排病人排队定期去金银潭医院做检查。”
“学习武汉话也很重要”
虽然采访的时间有限,然而透过这位“90后”医生,记者也感受到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里那些生动的故事。
“2月7日,我们医疗队正式进入阵地,迎来了第一批患者……病人们大多是能理解和配合我们工作的,但队员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武汉患者不会讲普通话。记得有一次,一个当地不识字也不会讲普通话、看上去50岁左右的阿婆很担心她的亲人,她跟我讲‘我老特儿也病了......’,我理解为这个病人在讲她家老伴儿的事,安慰阿婆说‘一般轻症或者普通的病人,愈后都不错的......’,阿婆说‘他都快八十岁了,平时身体也不怎么好......’后来旁边的病人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说‘武汉话里老特儿是爸爸的意思’。哦!我和我的队友们普遍认识到,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尽快了解常用的武汉方言,这点对我们很重要。”
在日记里,任慧娟这样写道,“队员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大家很快融入了这支临时整编的队伍,成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团队。(我们有)同一个目标:让武汉的人民可以自由地呼吸,让江城百姓不用再戴着口罩打电话问好,让安静的武汉再次热闹起来!”
记者 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