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释放暖意,经济、股市收“强心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12日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并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继2月3日政治局常务会议要求“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本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同时,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同时要求“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并提出“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本次疫情下,企业的风险点有二:一是现金流断裂导致企业破产,二是亏损过高导致企业破产。
山西证券研报显示,中央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聚焦点均在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防止企业破产。财政侧重点在保障防控资金和减税降费,货币侧重点在于提供流动性并降低借贷成本。
此次会议奠定了后续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基调。国信证券预计,未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有望更加积极,经济环境向“宽货币” “宽信用”阶段的转变可以期待,社融和M2同比增速后续有望出现明显回升。
2月1日五部委联合发布“金融30条”以来,除了直接针对疫情的再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还有针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的税收优惠和新增专项债2900亿元的下达。
面对疫情影响,政策将如何作为?“疫情初步控制以后,政策重心将转向稳增长。”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张玉龙表示,立足于内,增支减收,货币适度宽松是必然选项,后续重点关注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消费潜力上。
此外,股市亦吃下“定心丸”。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监管持续释放暖意,明确对实体及资本市场的呵护。当前各项托底政策加速落地,市场流动性明显充裕。继复市大跌后,经历多番上涨,A股上证指数已收复2900点失地。
国盛证券表示,本次会议再次明确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后续,随着新冠疫情逐步缓和,宽松政策环境下对冲效果逐渐显现,长线资金不断入市,经历疫情波折后的A股市场将继续回到长牛、慢牛轨道。
纾困小微稳定就业
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小微是重点纾困领域。会议提到,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亦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帮扶机制,纾解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困难。
近日,国务院推出包括降低重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等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央行、银保监会等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各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地方银保监局密集出台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加大企业金融纾困力度,帮助企业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金融全力支援小微纾困,且“游刃有余”。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率3.22%,受疫情影响可能有所上升,但银行业拨备覆盖率相对较高,不会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大的影响。
交行金研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普惠小微贷款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规模中的占比还不是很高,2019年末约为8%,所以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对整体坏账率的影响相对有限。而且银行在选择授信对象上,仍然会坚持以往的信贷标准,侧重于支持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在疫情过后,该类企业多能恢复平稳发展。同时,当前银行拨备水平较高,盈利能力较为稳定,更是为处置不良提供了坚实基础。”
据唐建伟介绍,从产品设计看,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加快创新适用于小微企业的线上化信贷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强化线上服务输出;从风险管控看,银行通过加快整合工商、税务、社保、征信等大数据信息,发挥数据的风险识别功能,逐步建立全流程、智能化的风控体系。从战略看,普惠业务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既是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商业银行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多受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认同。
此外,“疫情对企业短期冲击较大,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绿色通道、线上审批放贷等进一步优化授信流程,提高放贷效率,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唐建伟告诉记者,作为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在此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在体制机制、业务系统、操作流程等方面的经验,都将为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记者 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