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援防疫企业毫不含糊,上海工行8小时完成单笔小微贷款发放

国际金融报 2020-02-13 14:57
“上午11点多进行开户,晚上19点前就完成了贷款发放。全程8个小时,很快就把整个流程办下来,效率高得惊人,真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个特殊的春节里,在中国工商银行张江科技支行的全力支持下,上海五色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五色石)的总经理管鉴仅用8小时就拿到了贷款。

在这场经济支援战中,普惠“及时雨”连番驰援战“疫”。针对防控疫情所需,工行上海市分行迅速制定疫情防控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措施,加大普惠贷款投放力度,主动对接防疫相关企业,大力提升融资审批效率,对符合条件的小微贷款,随到随审随批。

金融业高效帮扶小微企业,不仅彰显了“上海速度”,亦成为上海全力纾困、呵护小微,加强金融支持引导、推动金融资源向与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倾斜的缩影。

此外,近年来,商业银行服务与支持小微企业,在价格战略、产品设计、风险管理上,均进行了一番探索。战“疫”过程中,银行逐步积累的在体制机制、业务系统、操作流程等方面的经验,都将为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次交道打下来,进一步加深了对工行服务理念的印象认知。”管鉴倍感欣慰。五色石坐落于有“中国药谷”之称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一家聚焦精准医学产业的高科技企业。

面对突发的疫情,工商银行主动排摸防疫企业的金融需求,多策并举全力加大金融保障。当了解到五色石是此次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后,工行上海张江科技支行立即主动登门拜访,了解企业需求。

当得知五色石急需资金准备原材料生产新冠病毒检测盒支援武汉,为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工行当即表示,将为企业在一天内完成信贷融资服务。

当时在多数人眼中看来,无论是授信对象还是授信时间,这几乎都是一个不太可能达成的目标。行内几无先例,业界可供参照标的又少,工行张江科技支行的全体工作人员,无疑接到了一个不小的挑战任务。

工行张江科技支行副行长徐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授信审核较为严格,一般需要有抵押物和担保方式。类似五色石这样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轻资产公司,平时拿到信用贷款的难度较大。这次我们属于特事特办,开启绿色通道,在综合考虑企业资质、经营模式及技术前景等多方因素下,决定为其发放贷款,助力企业马上扩大生产,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由于五色石尚未在工行开户,时间紧、任务重,工商银行充分筹备、紧密衔接,全程提供绿色一条龙服务,从11时开户到晚上7时完成首笔放款200万元,总用时仅8小时,实现了以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五色石一役”中,面对如何跨越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之间的鸿沟,徐凯对本报记者介绍称:

首先是与时间赛跑。疫情就是命令,金融保障就是担当。“从接触企业,到内部商洽,至撰写报告、材料录入、贷款审批,我们争分夺秒,皆以最高的效率、最少的环节来完成,将平日需要两三周的时间压缩至一天以内”。

二是做好充足准备。“放贷日前夕,我们做了详实的筹划与保障,将开户、审核、审批、审议、面签等环节及流程提前梳理清楚,安排好相应人手,做好业务方面的准备,调试好系统,以备当天顺利进行;与企业预先沟通,告知其配合事宜,以便节省更多时间”。

三是统筹部门联动。抽调多部门人员,增派人手,全役作战,集中力量加点聚焦;前中后台多线程同步开工,公司、审批、普惠等多部门分工配合,全力以赴协同推进办理事项,向环环相扣的流程要效率。

不仅如此,工行还提供疫情防控专项优惠利率,安排授信总额度500万元,当天发放贷款200万元,剩余授信额度随时可提取支援防控疫情。

谈到本次工行的授信服务,管鉴重点谈了3点印象深刻的地方:

第一,审批授信理念超前。工行对企业的理解,特别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了解是非常深刻的,也就是说工行“懂”我们。在授信风险考量层面,并不局限于财务报表的数字,而是结合行业、企业及团队的具体情况综合进行风险考量,信贷授信业务理念非常超前,工行张江科技支行是一家具有投行思维的现代科技银行。“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张江成长速度很快,工行能够看懂我们这样的企业所处阶段和情况,这是工行能够快速对我们授信支持的一个根本原因”。

第二,人员业务娴熟度高。工行的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贷款申办,全过程业务呈现非常精湛熟练。“如果业务不纯熟的话,中间资料连番周转、流程多频消耗,8个小时放贷将难以完成”。

第三,工行内部系统的完善度很高,协同度好,否则这么多环节的文件流转、授权审批很难在8小时之内走通。

对于五色石来说,这笔贷款可谓是雪中送炭:

“诊断试剂盒不像普通口罩防疫物资,生产工艺和供应链成熟,试剂盒产品是从无到有的研制过程,因此,疫情发生后,我们企业已经投入了部分宝贵的自有资金,购置原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小批试生产,捐赠到一线进行临床样本验证等等。在订单不确定的情况下,对我们小微民创企业来说,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新闻报道当时核酸试剂盒紧缺,检测能力不足,我们也很着急,但疫情当前我们也无法考虑到那么多,先把试剂盒研制生产出来再说。”管鉴说,“工行的这笔资金不仅填补了我们前期自有资金的投入,还为下一步的扩产及时输送了‘子弹’,无论是对疫情防控,还是对我们企业自身发展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在信贷活水润泽下,五色石生产的首批新冠肺炎试剂盒顺利投产,已投入到长三角各地区的一线疾控中心试用,并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

据管鉴介绍,“工行发放的疫情贷款将专项用于防控疫情的试剂盒生产、原材料购买及人员工资发放等疫情防控专项支出。这周我们已启动第二批产品的生产,后续或将会视疫情情况,进一步扩大产能,更好地满足国家抗击疫情的需要。”

普惠“及时雨”驰援战场

“金融系统把支持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支持工作。”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2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举措及时推出。1月31日,人民银行下发通知,专门安排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9家全国性银行和10个重点省市的地方法人银行已向人民银行申请首批专项再贷款,目前多个地区已有信贷资金落地到企业。

为保证资金投向更为精准,专项再贷款发放采取“先贷后借”的报销制。银行先向重点企业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再向人民银行请领再贷款资金。工行张江科技支行此次为五色石发放的贷款,便属于这种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面临的不仅是一场疫情狙击战,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更是一场纾困小微企业的经济支援战。

记者获悉,针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工商银行于近日推出“专属金融服务 绿色通道 优惠政策”,通过多策并举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为防疫物资供应提供金融保障。

据介绍,工行上海市分行针对防控疫情所需,迅速制定疫情防控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措施,加大普惠贷款投放力度,做好重点领域普惠金融服务,主动对接防疫相关企业,全力满足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大力提升融资审批效率,对符合条件的小微贷款,随到随审随批。针对防疫物资生产、流通、运输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小微企业,结合企业实际,综合采取利率优惠、续贷等措施,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同时,通过全面整合梳理,工行上海市分行下发全市逾100户防疫重点企业、各支行461家医药、医疗器械类白名单企业清单,指导全行精准对接,快速响应,积极支援战疫。

此外,为进一步扩大服务支持力度,工行还火速上线了抗疫融资快速申请小程序,引导客户通过该程序直连网络融资贷款申请,并指定专人迅速对接在线客户需求,跟踪服务进度,提升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工行上海市分行已累计为超过260家企业客户累计发放超过1.8亿元贷款,其中通过线上为251名客户累计发放1.76亿元贷款。

工行上海市分行辖区内各支行也纷纷主动响应。其中,张江科技支行是工行上海地区专注于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特色支行。本次涉及防疫的医药企业中大多都属于科创企业,工行推出如下举措为防疫重点企业提供高效及时的金融支持:

构建专门的科创评级和授信模型,提升信贷服务能力;优化融资品种、期限、流程和模式,推出“科创信用贷”、“科创知产贷”等创新产品,缓解“融资难”问题;对于2000万元以内的小微企业贷款具有自主审批权限。

徐凯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成立普惠金融业务部的基础上,张江科技支行设立总行级小微中心,实现了普惠金融专营服务的要求。在总分行政策的支持下,支行通过实施普惠金融服务机构和小微中心审批权限下沉等管理模式,提升民营和小微客户融资获取效率及便利性。”

此外,工行表示,后续将持续提供专项融资服务通道,对于重点防疫用品生产供应企业,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跟进配套相应的金融服务措施,为防疫物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上海加强金融纾困引导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场扶持小微企业的保卫战在全国打响。金融业高效帮扶小微企业,彰显了“上海速度”,亦成为上海全力纾困、呵护小微,加强金融支持引导的缩影。

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永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上海工行8小时完成小微企业贷款,说明了目前防疫形势的紧迫程度,也体现了金融全力支持战“疫”的责任担当。

一方面,政府加强金融支持引导力度,推动金融资源向与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倾斜。

近日,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银保监局也推出了18条举措,在保障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将满足防控疫情企业的资金需求作为单列信贷计划,甚至可主动增加对这部分企业的授信额度。“本次工行8小时完成贷款发放,即是这一政策导向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属于突发情况,爆发时点也较为特殊,这对金融系统在极端情况如何应对提出了新的挑战。

赵永超认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机构集聚,金融服务水平、金融产品创新水平和金融科技应用水平等均在全国甚至全球处于前列。本次疫情也为金融机构的创新,客观上创造了一个特殊的服务场景。无论从疫情需要出发、还是从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出发,本次疫情无疑也为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疫情发生后,上海通过系列政策组合拳,加大纾困金融支持力度。2月4日,上海静安区、杨浦区和嘉定区政府在上海市企业减负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中小企业减负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共抗疫情,走出困境。

其中,静安区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确保政策性担保贷款额度不降,持续“加码”降低融资成本。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提前全额补贴保费,并在原有贷款利率补贴的基础上补贴贷款基准利率的10%。

杨浦区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区域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用于恢复生产经营的贷款,经认定给予专项贴息贴费扶持。其中,贴息政策即按照实际利率的50%给予利息补贴,同一家企业补贴不超过100万元。

嘉定区提出,协调金融机构为重点中小企业提供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快速推进审批和放款。全力支持和推动有需求的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和市级融资项目。

全力纾困的背后,小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将为上海经济发展带来持续的活力。

就上海而言,小微企业的重要性有其自身的特点。赵永超对记者分析,“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和企业服务应该与国际一流水平接轨。同时,上海正处于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小微企业是科创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支持小微企业,就是保障上海的科创之水、活力之源。”

在年初召开的2020年工作会议上,央行上海总部表示,将继续加大对小微、民营、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确保实现货币信贷调控目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末,普惠口径下小微贷款余额3889亿元,较年初增长29%。

疫后小微不良或反弹

疫情对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影响较大,为保障普惠金融等实体经济薄弱领域企业的稳定发展,商业银行在五部委的引导下,加大了对部分重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授信家数和额度上均有提升,潜在的不良及坏账风险如何亦引发讨论和关注。

当前,面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其一,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率,短期内将合理上升,但总体影响较小并在可控范围内。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率3.22%,受疫情影响可能有所上升,但银行业拨备覆盖率相对较高,不会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大的影响。

交行金研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普惠小微贷款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规模中的占比还不是很高,2019年末约为8%,所以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对整体坏账率的影响相对有限。而且银行在选择授信对象上,仍然会坚持以往的信贷标准,侧重于支持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在疫情过后,该类企业多能恢复平稳发展。同时,当前银行拨备水平较高,盈利能力较为稳定,更是为处置不良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二,小微信贷纾困整体会产生效果,区域分化或会有所表现。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政策红利整体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区域分化会比较明显,新增信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不良压力基本可控;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区域,金融支持力度较为薄弱,中小微企业本身风险较高,疫情或会加剧风险溢价,出现更多不良压力。从银行方面来说,拥有小微余额新增的监管要求,在当前疫情所处的阶段,为了稳住存量客户,不会贸然抽贷、断贷,相应地还会响应政策号召去支持当地的小微企业,留住存量客户,甚至可能争夺更多的增量客户。

其三,疫情过后,重点行业的小微不良反弹可能值得关注,银行需做足准备。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需要关注的是疫情之后对小微企业,特别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人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商业银行予以展期或续贷之后产生的不良是否会反弹值得重点关注。

在潘向东看来,商业银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未来在疫情影响下,不良率可能会反弹,需要加大不良资产:

一是与地方AMC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加快不良资产的化解;二是加大核心资本补充,提高拨备覆盖率和计提损失,当不良率反弹时,有充足的资金金予以应对;三是充分合理用好央行3000亿元再贷款,相当于从负债端降低了商业银行成本,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提升小微金融开发能力

2005年,监管部门首次对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提出指导性意见。我国普惠金融历经近15年,可以说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不仅体现在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11.59万亿元,同比增长23.1%;而且不良率也有所降低,较2018年下降一个百分点至3.22%。

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头雁”效应效果显著,2019年超额完成五家大行全年增量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30%的增量目标。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监管号召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商业银行服务与支持小微企业,在价格战略、产品设计、风险管理上,均进行了一番探索。

据唐建伟分析,从产品设计看,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加快创新适用于小微企业的线上化信贷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强化线上服务输出;从风险管控看,银行通过加快整合工商、税务、社保、征信等大数据信息,发挥数据的风险识别功能,逐步建立全流程、智能化的风控体系。从战略看,普惠业务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既是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商业银行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多受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认同。

不过,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银行通常会面临两个现实的障碍:一是不良率攀升,二是盈利空间收窄。

在李奇霖看来,伴随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加大,银行可通过一站式审批来解决分散度的问题实现批量、链式快捷审批,成本会相应摊薄。另外,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区域,普遍出现了小微企业的价格战,这也倒逼商业银行不得不在产品定价方面对小微企业让利。但激烈的价格竞争也意味着在价格定价、产品设计方面会更加成熟。

潘向东对本报记者分析,目前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依然是息差,过渡依赖净利息收入将会加大未来转型的风险,因此需要提高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开发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定价能力:

一是积极发展综合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多渠道提高收入来源;二是通过金融科技手段,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三是深度挖掘金融数据和外部征信数据资源,推广国有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小微快贷”等成功经验,提升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能贷会贷”综合能力。四是监管部门进一步健全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考核机制,将小微贷款业务纳入考核体系,降低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从而提高小微贷款的定价能力,降低风险水平;五是鼓励发展社区银行,完善商业银行社区化经营模式。

此外,“疫情对企业短期冲击较大,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绿色通道、线上审批放贷等进一步优化授信流程,提高放贷效率,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唐建伟告诉记者,作为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在此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在体制机制、业务系统、操作流程等方面的经验,都将为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记者 王媛媛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