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入CT阳性患者,湖北新冠确认病例一日激增近1.5万例,原因是这样的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徐红),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月13日最新通报,截至2月12日0时-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其中武汉市13436例。截至2月12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48206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其中武汉市32994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2364例)。
而就在前一天,也就是截至2月11日24时,湖北省的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也还只有33366例。也就是说,短短一天内,整个湖北省的新冠肺炎病例就增加了14840例。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变动。湖北省卫健委表示,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下称“诊疗方案”)的要求,湖北省内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需要计入“临床诊断”病例。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阅上述诊疗方案后发现,在诊断标准的设置上,湖北以外省份只有“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而湖北省除了这两类以外,还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一类。所谓“临床诊断病例”,即“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确诊病例”则需符合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也就是说,按照新的诊疗方案(由国家卫健委制定),在湖北省内,目前疑似病例(符合相应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要求,见上图)如果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便可被认定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三个条件就是: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以及CT筛查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而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确诊病例的认定只有两个标准,包括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之前在确诊病例的认定上,符合两个条件才会认定为确诊病例,其中包括病毒检测阳性者(RT-PCR核酸检测阳性),但现在新增了一个认定条件,就是在湖北省内有症状的疑似病患(具发烧、呼吸道症状、发病早期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减少等),如果在医院做了CT显示肺部异常(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也要计入确诊病例,这样就导致了确诊病例一下子多了很多。”某医院医生如此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道。
此前,对于新冠患者的排查,业界曾质疑核酸检测速度滞后,且准确率低,也有专家因此呼吁必须是核酸检测加上CT筛查。而在钟南山院士团队近期发表于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的一份研究,在入院接受CT检查时,76.4%的患者呈现了肺炎表现,主要为毛玻璃样阴影(50%)和双肺斑片状阴影(46.4%),绝大多数重症患者都能以此确诊。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13日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临床诊断病例”就是实验室还没确诊,还没有查到核酸检测阳性,只是临床症状“看着像”的病例。
曾光表示,这种“迟迟不呈现阳性”的病人确实存在,又不能排除,因此很容易在社会上传播,把这些人纳入新增病例,就可以对他们采取隔离措施,入院治疗,这对社会和病患本人都有好处。他认为,把“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是正确的步骤,堵塞了一个传播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