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OV联手打造应用平台:"抱团取暖"OR"挑战谷歌者联盟"?
作者:格隆汇·史蒂芬老梦
近日,路透社披露中国四大手机厂商华为、小米、OPPO和vivo正联手打造应用平台。通过该平台,中国之外的开发者可以将其开发的APP同时上传到这四家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中。知情人士称,该平台名为全球开发者服务联盟(Global Developer Service Alliance,GDSA),推出目的是让游戏、音乐、电影及其他应用程序开发商更方便地在海外市场营销其应用。
路透社还称,该平台初步计划在今年三月份推出,但目前可能会受到新冠肺炎影响而延迟。推出初期,平台将会覆盖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在内的9个地区。
分析指,GDSA能通过提供更高的曝光率来吸引外国应用开发者,而结盟的四家中国手机厂商亦有可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亦是中国最大的几家手机厂商们对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Play发起挑战。当全球开发者服务联盟遇上灭霸般的庞然大物Google Play,最终的结果会是如何呢?
GDSA:国内大厂默默"抱团取暖"?
从国内现时掌握的情况来看,路透社此次报道可能出现了偏差。据GDSA中国官网显示,联盟早在去年8月份就已经成立,且参与方仅有小米、OPPO及VIVO。
就GDSA的成立,小米发言人表示联盟并无意挑战谷歌的地位,且华为并无参与该联盟,成立联盟的目的仅是为了可让开发者可同时上传其应用至三者的官方应用商城。而华为亦拒绝评论有关GDSA的消息。
(图源:GDSA官网)
若从去年八月份起计算,GDSA联盟推出的时间已超过半年,直至近日才因为华为的"被传"加入而掀起波澜,该联盟亦算得上低调,平日默默无闻,至今日方一鸣惊人。
但对于应用商城平台而言,"低调"并不是好事。低调意味可能会没有流量,而没有流量的平台,自然就很难吸引到开发者。
按照IDC统计,按全年市场出货量计算,小米及OPPO(VIVO被计入了"其他"项目)分别在全球出货1.26亿及1.14亿台手机,市占率分别为9.2%及8.3%(合计占约17.5%)。
另据另一调研机构Canalys统计,OPPO及小米去年国内市场出货量分别为6570万台及3880万台。剔除国内的出货量后,粗略估计两品牌去年海外市场出货量仅占全球(除中国市场外)总出货量的8.3%及4.8%。
VIVO没有全球出货量的数据,故难较准确地估计大概数字。但其全球总出货量低于OPPO,国内出货量与OPPO相若,故海外市场占比应略低于OPPO。因此,可粗略得出小米、OPPO及VIVO去年出货量的占比约占全球(除中国市场外)手机出货量17%左右。
(图源:IDC中国官网)
(图源:Canalys官网)
以上数据只计算了去年一年的出货量,若计算所有全球在使用的安卓系统手机(因近几年该三大品牌的全球市占率在逐步上升),该比例或更低。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海外的安卓系统手机都会预装Google Play,因此即使以上三大品牌手机都搭载自己预装的应用商城,亦难避免与Google Play同场竞技的情况。
一边是覆盖全球所有安卓手机用户的Google Play(中国手机除外,但实际上中国的安卓手机通过某些手段亦可使用Google Play),另一边则是满打满算情况下占海外用户约17%的三大商城,哪个平台可能流量更多自然是一目了然了。
虽然GDSA全称为全球开发者服务联盟,但就用户覆盖程度而言,以上三大手机品牌的自带的应用商城远远还算不上"全球"联盟。如果硬要将三者的GDSA联盟比作漫威的复仇者联盟的话,目前的GDSA或者只能说是"破产乞丐版"的复仇者联盟,就整体规模而言远远还比不上Google Play。
因为规模上的差距,故亦有意见指GDSA更像是三大厂商在抱团取暖,联盟目前或仍未足以挑战谷歌应用商城的地位。
未来胜算几何?
虽然GDSA当前而言尚不能与Google Play相提并论,但古语云:莫欺少年穷。假以时日,GDSA是否有与Google Play掰一掰手腕的能力呢?
实际上,在GDSA当前覆盖的部分市场,三大品牌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如在印度市场,据Counterpoint统计显示,小米去年的出货量同比增长5%,OPPO同比增长28%;VIVO则取得76%的同比高速增长。按市占率统计,小米(28%)已经成为当地第一大手机品牌厂商,VIVO(10%)及OPPO(8%)分列第三及第五。
而在菲律宾市场,去年第三季度OPPO市场份额从上年同期18%增至20%,在市占率方面仅次于21%的三星手机。
(图源:GDSA官网)
亦即是说,若开发者要开发一款面向地方市场的应用/游戏的话,在某些小米/OPPO/VIVO市占率占优势的地区投放在GDSA进行分发也不失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应用商店本身无需怀疑是一门好生意。去年谷歌在其应用商店Google Play上全球范围内共录得88亿美元的收入。该营收来源包括谷歌在其商店内出售电影、书籍、app等内容,及向开发者收取30%的佣金费用。
最终决定研发者会否选择某特定应用商城平台的因素,则是平台用户流量。而决定平台用户流量的,则是平台上应用质量本身。从某个意义上看,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生态。
高质量的内容生态会构成良性闭环,反之亦然。流量大的应用商城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应用,而优秀的应用会吸引更多用户流量,从而形成马太效应。故要打破谷歌的优势,GDSA首先要做的便是吸引到足够优秀的应用。
在这方面,国内的应用商城目前都做得还不够。在公众号数字尾巴一篇《你的安卓机下了几个应用商店?》的调查中,评论区显示的结果显示国内较多用户使用的安卓商店竟然是国内无法正常使用的谷歌商店(具体原因见下图)。此亦显示当前国内手机厂商背后的软件生态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对于小米、OPPO及VIVO的海外商城而言,或亦是同样的道理。
(图源:数字尾巴公众号)
而三大厂商目前亦的确在其各自的内容生态上不断投入,以提高商店应用内容质量。如小米应用商店GetApps就通过开发者上传应用可享受流量红利和多重组合推广方式(包括编辑推荐、金米奖、装机必备、首发推荐等)的方式,鼓励开发上传高质量应用从而提高其商店的内容质量。
截至目前,小米应用商店GetApps当前在全球的分发量就已超过2200亿次。而印度市场,小米已经拥有1100万的日活跃用户。
因此,虽然目前而言,GDSA从用户规模及应用内容来看均较为薄弱。但假以时日,在三大厂商不断完善其各自的内容生态后,GDSA联盟与GooglePlay掰手腕或就有了一定的可能性。
但若真到了这么一天,谷歌手上可能还有一把制衡的达摩克里斯之剑--GMS(Google Mobile Service,谷歌配套移动服务)。若谷歌停止对有关品牌的GMS更新,对于三大品牌的海外销售而言无疑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受影响程度可参照当前的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的销售状况)。
当然,目前谷歌并无暂停米OV的GMS服务。但当GDSA真到了能从谷歌虎口夺食的一天,谷歌不排除可能使用非常规手段制止GDSA发展。
综上,目前被爆出的小米、OPPO及VIVO三者成立的GDSA联盟虽然当前似乎并不足谷歌为虑。但有充分理由相信随着三大厂商内容生态完善,GDSA将会开始对开发者产生较大的吸引力。随着三大厂商在全球市占率不断提高及内容生态不断完善,GDSA在米OV占优势的海外市场或将会成长成为Google Play的有力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