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投资机会之三:医疗信息化的投资机会
作者 格隆汇 数羊
数据支持 勾股大数据
这次疫情对国内产业的改变,不仅限于加急囤了一堆口罩、消毒液、测温枪,更是催化了线上办公、居家经济这两类大众经济领域,也催化了垂直型细分行业的线下向线上转移,比如在线教育。
因为办公、娱乐、教育三大领域关注的人太多,所以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三个板块发生了哪些变化,而一些更加细分的行业产生的变化,反而容易被大家忽视,比如后续延伸的医疗垃圾处理,还有我们忽略的医疗信息板块。
可以看到,部分行业是短期的需求发生了改变,比如口罩和消毒液。而有些行业不仅是受到了催化加速生长,整个事件也会间接影响接下来2-3年的行业增速,这些行业多少和“远程”和“IT”沾点关系,加速了行业里B端企业的线上迁移,也加速用户习惯向线上的转移。
刚好医疗信息化也算是第二种行业,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行业的机会。
1
医疗信息化到底是啥
一般来说医疗服务的主要参与方包括用户、医院、医生、支付方,再加上医药企业和政策制定方,本身产业链交付环节多,涉及参与方也不少,各有各的痛点。
交付流程越长,涉及参与方越多,对信息化更有需求,狭义上医疗信息化主要指医疗机构、区域卫生及医卫监管的信息化,广义上则还包含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商报管理、居家健康等环节。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公司,一是传统医疗IT公司,二是互联网类型的在线平台型公司。
传统医疗IT公司是随着中国整个医疗市场爆发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每年保持增长稳定,其中核心发展主力就是医院。根据IDC数据,2018年中国医疗行业的IT花费是491.8亿元 同比增长11.2%。
过去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医院管理信息化(HIS)渗透阶段,主要是简化医院的业务流程,提升医院日常事务的经营效率,比如门急诊系统(挂号、收费、分诊),财务、药事和物流系统等。
第二阶段为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渗透阶段,主要是要减少医护人员机械性事务,有助于提升医生工作效率,有些模块还有一定的辅助诊断功能。尤其是电子病历系统(EMR,以电子化方式记录患者就诊的信息)是CIS阶段的重点,根据兴业证券的测算,目前我国电子病历整体水平偏低,未来两年对应百亿市场增量。
可以看到医疗IT行业作为一个细分行业,本身行业增速和空间都还是不错的,HIS热潮在2010年兴起,现在早该到了升级周期,CIS中细分科室也还有不少渗透空间。除了医院内部的信息化服务,区域间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也是新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行业都还有盼头。
回到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上来,传统医疗IT行业的影响其实短期来看依旧是偏负面,长期来看就是催化剂。
短期偏负面影响主要也是复工原因,因为医疗传统多数信息化项目招投标活动集中于Q1和Q2,而上半年所有的工作肯定都是以为疫情防治为主,对采招活动会有影响。但总体来说这是需求推迟,并不是消失,另外IT企业本身复工推迟对业务进展也有影响,这两件事都是短期影响,全年预计影响不大。
稍微拉长了看,本轮疫情对医疗信息化依旧是重要的催化剂,之后预计会有更多政策方面的利好,尤其是对防控体系、区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会继续加大。
另外一个医疗信息化的方向就是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在线诊疗、远程诊疗、处方流转、医药电商B2C业务、商保理赔等场景。
互联网医疗对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有不小的作用,尤其是中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各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而就诊患者通常也更愿意去头部医院,但任何医院实际资源都是有限的,总有溢出的需求和供给要被满足,这也是互联网医疗存在的价值。
这次疫情爆发之后,第一是疫情本身具有高传染性,医院也直接成为交叉感染的高风险区域,第二是医院也调不出人手,期间多个互联网医疗APP成为疫情情况、口罩及药店情况获取的重要入口。
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用户端迎来了使用习惯养成的重要事件性契机。尤其在线诊断和B2C业务,或多或少让大家体验到了在家获得医疗服务的便捷性。比如阿里健康上线湖北地区在线,义诊服务后,4天内超过160万人访问在线义诊,部分医生平均每天接诊200人。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次疫情的确催化了互联网行业的成长。
2
重点公司简介
谈完了整体行业,下面介绍医疗信息化领域重要的公司。
1.医疗IT
卫宁健康:行业领军企业,2 018 年医疗 IT 收入,卫宁健康1 4.4 亿元,东华软件 1 1.0 亿元,创业慧康 8 .3 亿元,思创医惠 5 .63 亿元,卫宁健康医疗 IT 收入显著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卫宁健康已经成为医疗目前公司服务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用户达 6000 余家,“传统医疗 IT 创新业务”双轮驱动。
众多医改政策中,电子病历评级将迎来2020年的关键落地节点,有望催化行业企业相关订单爆发,推动业绩高峰显现。
创业惠康:大数据订单可观,“健康中山”成功复制,互联网医疗达成战略性合作。2019年初中标上亿级订单福建协和医院大数据项目,同年5月与超过400家医卫机构、行政部门达成大数据业务协议,11月中上旬为搭建大数据新项目智为健康云进行公开募资,2020年大数据业绩有望受益订单打开增量空间。合作项目将在2020年有序落地,预计至年底有望接入150到200家医院。
久远银海:医保 人社 民政信息化行业领军企业。2019-2021年将是医保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高峰期。预计将带来30亿的市场需求释放。中标国家级医保平台项目,医保信息化核心系统建设行业多年,直接受益医保局新建和DGRs推广带来的医保信息化集中建设。
东华软件:承担武汉主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主动免费向全国各医院客户提供新的软件功能模块,积极承接武汉“火神山医院”及“雷神山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建设。03-18 年公司营 收/净利 CAGR 分别为 28%/23%。预计 19-21 年东华软件净利润 11.95/15.38/19.77 亿元。
和仁科技:公司是以医疗机构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的研发销售、实施集成、服务支持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主要涵盖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预计2018-2023 年复合增速为 10.0%,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91.6 亿元
2.互联网医疗:
平安好医生:全国最大规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是业内首家开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咨询热线,技术研究获得全方位支持,AI助手提升问诊效率,自建医疗团队日均咨询次数从15年4万次增加到19年H1的53.5万次。
阿里健康:依托天猫打造线上药品销售渠道,依托支付宝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与政府合力打造电子健康卡平台,助力政府和医院信息化建设。1H20业绩显示营业收入41.17亿元,同比增长119.1%。净亏损762.9万元,调整后净利1.39亿元,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和佳股份:拥有互联网医疗平台汇医,其定位于第三方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被称为“医疗天猫”平台主要提供视频问诊与在线阅片、医生直播、随访管理和患者社区服务。
3
怎么看?
现在看来医疗信息板块还算冷静,并没有出现云办公那种天天涨停的走势,只是关注的人慢慢多了起来。
改变资本市场价格的因素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短期事件的冲击,另一个就是长期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变迁。格雷厄姆讲,股票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器。
本次疫情对传统医疗IT上半年的业绩会有负面影响。但大致可以预见,就像2003年SARS爆发让政府意识到信息化的薄弱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大软肋,此后开始加强了疾病防控体系、区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此次疫情有望继续推动政策上的支持,预计之后2-3年都会是重点方向。
对于互联网医疗这些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公司,这次疫情让很多消费者或多或少都接触到了线上的医疗服务,至于潜在市场的培育、用户习惯的变迁、以及相关企业的平台供应与服务能力的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更多时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