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国经济扫描:长期向好基本面不变,服务消费领域短期受冲击

国际金融报 2020-02-08 15:14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会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全面防控带来的“刹车效应”将会影响哪些行业?该如何应对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作为经济发展的偶发冲击事件,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及完整且富有弹性的产业链,经济增长具有强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不过,受全面防控的影响,疫情在短期内将对部分行业产生冲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预判,一季度我国GDP增速或将放缓1个百分点。民生银行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团队预计,交通运输、旅游、住宿餐饮、实体商贸零售、制造业、房地产、线下教育培训、电影院线等实体文娱场所消费相关行业一季度均将受到较大冲击。

为减缓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国务院、多部委多措并举保经济平稳运行。2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前期针对疫情防控已出台各方面措施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

会议还确定,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银行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包括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由财政再给予一半的贴息,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

随着疫情防控的升级,原本火热的“春节档”变得冷清,这也引发了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担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这一判断得到了受访专家的普遍认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考虑到疫情结束后消费和出口还会出现补偿性的恢复,同时一季度经济总量占全年比重也有限,如后期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内经济还将保持平稳有序增长。

庞超然指出,中国经济增速居主要经济体前列,拥有增长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人才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韧性。同时,我国政府也正深入推动改革,持续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国内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娄飞鹏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国内外的经历都表明,疫情作为经济发展的偶发冲击事件,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趋势。

娄飞鹏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GDP总量约占全球的16%,新增GDP约占全球的30%,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及完整并且富有弹性的产业链,疫情改变不了我国经济增长中所拥有的各类优势,也延缓不了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节奏步伐,更扭转不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基地特邀研究员王硕也认为,本次疫情不会改变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格局。“一是国内经济总量大,自身适应能力较强。二是国内GDP 6%左右的增速仍是国际主要经济体翘楚,且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政府具有较大调节能力。三是国内工业品类齐全基础较好,内需旺盛,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不会变,一旦疫情缓解,零售商贸、物流运输、旅游等行业都会得以修复。”王硕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机构也持肯定的态度。世界银行表示,中国政府方面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应对这一疫情,并且为市场注入了相当大规模的流动性,这些举措能够缓和疫情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损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我们对此充满信心”,IMF支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在应对疫情方面在财政、货币和金融等领域采取的措施。

服务消费领域短期受冲击

疫情虽然不改长期经济发展趋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对各类主体的心理带来冲击,影响短期经济增长。娄飞鹏表示,短期来看,我国仍然处在“三期叠加”时期,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疫情作为“黑天鹅”事件成为新的引发经济增长下行的因素,加大了短期内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的研究表明,宏观层面的投资、消费、出口,中观层面的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及微观层面的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个体将遭受冲击。

庞超然表示,此次疫情对于消费和出口影响较大。消费方面,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人员流动被限制,春节消费和旅游黄金周收入锐减。出口方面,部分国家(地区)出于防控疫情流入的需要,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了较为严格的检验检疫,同时相当数量出口企业复工时间延后,整体出口受到影响。

庞超然指出,此次疫情突发性较强,大部分企业应对准备不足,生产经营秩序出现混乱,影响了企业短期内的发展。大型企业自身实力雄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身能力应对危机。中小企业承担风险能力较弱,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民生银行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团队预计,医疗卫生用品、新零售、线上教育、线上文化娱乐、快递外卖服务等细分领域将呈现逆势增长。鉴于武汉市产业集群情况,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链上下游也将不同程度承压。

董希淼预计,疫情对我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将会有较大的影响,一季度我国GDP增速或将放缓1个百分点。

董希淼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果疫情未能在短期内得到控制,那么将对我国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是短期冲击将可能长期化,继续拉低经济增速,失业率或将走高;二是影响国内市场信心和预期,进而导致民间投资低迷,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降低

民生银行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团队也表示,若疫情在2月底3月初得到基本控制,随着需求的延后释放以及产能的逐渐恢复,大部分行业将稳步复苏或快速反弹;若疫情蔓延态势持续时间较长,则年内产业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多措并举缓解疫情对经济冲击

如何应对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避免短期冲击长期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给出了三点建议。盘和林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公共性政策方面,各种税费能减则减,能降则降,社保、医保的缴费能延则延。

“同时,政府还可以给予企业定向的补贴和补助,比如租金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另外,要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帮助中小微企业的行动之中,例如由平台型企业为平台内的生态企业提供相关帮助。”盘和林称。

董希淼表示,一方面,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减税降费工作要继续深入实施,赤字率还可以适当提高。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是要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鼓励中小银行进一步服务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如果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我国货币政策不应滑向宽松,不搞‘大水漫灌’。”董希淼建议。

民生银行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团队建议,针对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定向支持,适当缓和房地产等行业调控,以稳定市场运行和市场主体预期,防止短期超调影响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

事实上,近期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了扶助企业、稳定经济运行的具体政策。2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确定支持疫情防控和相关行业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

会议确定,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银行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包括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由财政再给予一半的贴息,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表示,将通过专项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名单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央行副行长潘功胜透露,这笔专项再贷款的规模为3000亿元。

2月2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持金融强化服务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称,对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贴息资金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记者 余继超

—— / 疫情专题推荐 /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