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走澳洲市场后,真维斯中国能否“三十而立”?
据澎湃新闻报道,真维斯澳大利亚公司已于近日宣布进入自愿托管程序,开始进入破产清算流程。来自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的Peter Gothard和James Stewart被澳大利亚政府任命为真维斯在该国运营的自愿托管人。
1月20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以欲加盟真维斯的名义联系上该公司相关人士,其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次托管仅限于澳大利亚公司,目前真维斯中国市场的运营正常,不会受此影响。
作为澳大利亚本土服装品牌之一,真维斯由阿利斯特诺伍德创建于1972年,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该品牌被中国商人杨钊、杨勋创立的旭日集团收购后进军中国市场。之后十年多时间里,真维斯一路高歌猛进,强势扩张,曾占据了整个内地休闲服装市场的半壁江山。
因此,在扼腕的同时,外界更多是困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被奉为“天之骄子”的明星公司,数年之间就在其发源地陷入崩溃的境地?
1败走澳洲市场
根据相关媒体援引托管方的说法,真维斯澳大利亚公司进入破产管理的原因是目前零售业形势不佳,以及电子商家对实体商家造成巨大冲击。真维斯将继续运作下去,会计师将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紧急分析,并考虑所有可能选择,包括重组、出售或吸引投资。此外,真维斯将于1月28日在墨尔本召开一场债权方参加的会议。据了解,目前真维斯在澳大利亚有146家门店,将近1000人的雇员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实际上,真维斯澳洲业务难振早在数年前便已露出端倪。《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旭日企业以往财报发现,自2013年开始,该公司核心海外市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零售业绩便进入下行通道。2013年,其澳新地区业绩曾高达13.96亿港元,而至2016年这一数据已下滑至9.551亿港元。“2016年是澳、新业绩最为失色的一年。”旭日企业曾在其2016年年报里写道。
“过去三年间,旭日集团在澳新业务已经亏损了两年。若要重拾昔日光辉,需要对产品设计、市场定位及电商平台做深层次改造及再投资,此举不但耗资不菲,且短期内效果难立竿见影。因此,集团计划剥离该部分业务。”2017年4月,真维斯母公司旭日集团以此为由,以2.2亿港元的价格将包括澳洲业务在内的Jeanswest International卖给该公司大股东杨勋和杨钊兄弟成立的巧思有限公司(下称“巧思公司”)。
相关资料显示,巧思公司原本是旭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负责真维斯在澳洲的销售,上述交易完成后,巧思公司将成为运营真维斯澳洲业务的独立公司,负责真维斯销售的同时,还要重塑真维斯在澳洲的品牌形象,而旭日集团依旧是巧思的成衣供货商。
不过,就目前的进展来看,巧思公司并没能如愿成为真维斯澳洲业务的“救世主”。这一地区零售业务接下来的命运,或正如托管方所言,“会研究所有方案,也许会被重组,也许会被卖掉。”
“一个地区经营不善,不能就将这个品牌给全盘否定了。”日前,当谈及澳洲业务目前的状况是否会对中国业务产生负面影响时,另一位真维斯内部员工向记者表示,目前所有的生意都比较难做,只能说是资源配置更偏向盈利能力好的区域。
同时,在近日的实地走访中,多家真维斯实体店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并不了解真维斯澳洲业务的具体情况,自己门店的经营一切正常。
2中国业务前景待考
即便如此,澳洲业务的遭遇,仍使真维斯在中国市场的未来笼罩在迷雾中。
毕竟,在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后的第25个年头,这家主打牛仔和休闲服饰的传统服装品牌同样因为没能看到业绩回暖的曙光,最终迎来被卖掉的尴尬结局。
2018年8月,真维斯母公司旭日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以8亿港元将连年亏损的内地服装零售业务即真维斯品牌出售给集团创始人、大股东杨钊和杨勋兄弟,集团将不再参与任何亏损的业务,并以室内设计、装修服务以及金融服务为重点。
资料显示,由早期一间制造牛仔裤为主的小型加工厂,发展为以中国香港地区为中心的多元化跨国企业的旭日集团始创于1974年。1990年,该集团收购真维斯。三年后,真维斯在上海开设了内地市场首家门店,并借此打开了进军内地市场的“大门”,至今已有27年。有数据显示,2012年,真维斯在中国内地门店数量达到2800家的顶峰。
然而,在庞大的中国内地市场,这个昔日的巨头也显露出一些“有心无力”。根据此前旭日集团披露的财务数据,截至2018年5月31日的前5个月、2017年12月31日的前12个月、2016年12月31日的前12个月,真维斯中国内地业务分别获得税前利润-4532万港元、-5045.3万港元、3119.9万港元;税后利润-4594.2万港元、-4509.6万港元和6674.7万港元。
CIC灼识咨询总监姜骁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真维斯在中国的发展已经难以满足现在新一代消费者对于服装市场的追求。一方面,传统性价比的模式受到互联网电商的冲击,已经不复存在。另一方面,真维斯又没能够通过改变形象进行品牌升级以满足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对于个性和设计的追求。反观,如太平鸟、美特斯邦威甚至海澜之家等,都在近年对于品牌形象进行了重塑,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此消彼长之下,真维斯在中国发展愈发进入困境。
上述说法或有迹可循。近日,一家真维斯门店的店员向记者坦言,行业竞争压力很大。记者注意到,在该家门店的旁边是同为主打休闲服饰品牌森马的一家两层门店,相比这家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的真维斯门店,森马则“阔绰”许多,与之对应的,森马的客流量也稍大一些。
“虽然目前各大品牌都有折扣,折扣力度也差不多,但就我个人而言,考虑真维斯的机率不是太大。与同价位的国际品牌相比,真维斯缺少时尚元素;与类似的休闲服饰品牌相比,真维斯可供选择的品类又较少。”谈及对真维斯品牌的印象,一位消费者向记者坦言:“实在没有特别之处。”
“在中国服装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需要找准和突出自己的定位,在设计和营销上多下功夫,才能站稳脚跟和突围而出。”姜骁潇如是表示。
记者 马云飞—— / 好文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