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生存的酷派,酷不起来了?
翻身仗打了多年,结果越打越羸弱,昔日国产手机扛把子酷派(02369.HK)何时再现黎明?
近十年来,酷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手机出货量及营收骤降,并且亏损惨重,在资本市场上还面临停牌的窘境。
酷派不再酷遥想当年,酷派和中兴(00763.HK)、华为和联想(00992.HK)并称为“中华酷联”,为中国国产手机市场的头号玩家。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由于受诸多内外部因素冲击,酷派逐年掉队。
尽管当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庞大且需求复苏,但市场上已经没有了酷派的传说,以“奄奄一息”形容目前的酷派并不为过。
从经营业绩层面,可以看出酷派的糟糕处境。
延迟许久后,酷派终于向市场披露了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这两份成绩单虽有改善,但仍需努力。
酷派预计2023年录得净亏损介于2.2亿港元至2.25亿港元之间,较2022年净亏损6.25亿港元实现大幅减少。公司指,亏损减少主要由于毛损转毛利,加上销售及分销开支以及行政及其他开支大幅减少。此外,酷派还重构了复合型渠道结构,重点重塑运营商渠道以及启动低成本电商渠道。
至于2024年上半年业绩,酷派预计期内净亏损约为9000万港元至9500万港元,上年同期则录得约1.17亿港元。本次报告期亏损收窄并非如2023年靠降本及改革所驱动,而是出售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股权后亏损减少所致。
与当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头部品牌强劲的盈利能力相比,酷派的造血能力被甩了几条街。
数据显示,华为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4.3%至4175亿元,净利率为13.2%;小米集团-W(01810.HK)上半年收入及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643.95亿元及126.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6%及51.3%。
拉长时间看,酷派这些年一直走在下坡路上,令人深感唏嘘。
上图所示,2014年期间,酷派营收高达249亿港元,为公司收入规模的巅峰。但当年受2014年与三大运营商的合约机模式走到尽头影响,此后公司收入骤然下降,净利润亦遭遇过山车,其中2016年亏损超44亿港元。
累计来看,2016年-2022年,酷派共计亏损接近90亿港元。
不仅如此,酷派还遭遇停牌危机。于今年3月底,酷派核数师安永在辞任前曾收到匿名指控,称酷派集团在与其中一名董事(亦为酷派的主要股东)的关联方进行的交易中不当使用资金。
受此影响,酷派遭到独立调查,永安辞任,酷派被迫延迟刊发业绩,股票也不得不于4月2日停牌,至今未能复牌。而停牌前,公司股价跌至历史谷底,最新报0.06港元,市值不到10亿港元。
夹缝生存酷派不只是由于当年过度依赖运营商渠道而遭遇至暗时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中,酷派也未能紧跟时代步伐。
过去十年来,苹果(AAPL.US)、三星等国际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国内品牌如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也迅速崛起,通过高性价比、互联网营销等手段赢得了大量用户,将酷派远远抛在身后。
相比之下,酷派在智能手机时代的转型显得有些迟缓。
虽然酷派也推出了多款智能手机产品,但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未能跟上市场的步伐,从而被诸多强劲竞争对手所围堵。
自2022年年报起,酷派未再披露其手机出货量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酷派的手机出货量近些年大幅下降,导致其营收规模不断萎缩。
根据酷派2022年半年报,当期其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仅有19.56万台,中国大陆使用酷派手机的活跃用户数也仅有可怜的21.9万。而在2022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34亿台,意味着酷派在国内的市占率仅有约0.1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国内竞争格局看,智能手机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
Cannlys数据显示,于今年二季度的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中,vivo、OPPO、荣耀、华为、小米这五大厂商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其余品牌的市场份额为21%,较上年同期下滑了3个百分点,反映出市场集中度正在提升,这对于酷派来说并非好事。
在内卷严重的国内市场中,酷派以当前的状况很难打翻身仗,于是将目标瞄向了海外市场。但酷派在海外的进展并不顺利,2022年终止了美国市场,其并未解释具体原因。当年,公司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不到3100万港元,同比骤降94.4%,占总收入比重约14.5%。
在2022年年报中,酷派表示将重点关注拉丁美洲、中东、非洲及东南亚市场。但国内小米、vivo、OPPO及传音(688036.SH)等品牌也正大力开拓海外市场,酷派能否如愿将海外市场培养成其增长主力军?让时间去验证。
作者: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