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反弹,这些区域市场更有“钱途”
2019年,全球并购交易出现下降趋势。然而,随着中美贸易谈判、英国“脱欧“等不确定因素慢慢稳定,在2020年,市场信心将会得到提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月13日,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就2019年并购市场回顾和2020年前瞻举行媒体会议,该事务所全球交易业务部合伙人沈育欣在会上作出上述预测。他同时表示,中国对外投资将有一定反弹,这一趋势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会更加明显。
全球并购交易下降
沈育欣表示,2019年大单交易的减少导致全球并购总价值和数量下降。
根据富而德的数据,2019年全球并购交易价值为32194亿美元,并购交易宗数为42145项。其中,美国地区并购交易价值为15415亿美元,并购交易宗数为9892项;同期,欧洲地区并购交易价值为6072亿美元,并购交易宗数为13432项;亚太区并购交易价值为7218亿美元,并购交易宗数为14627项。
沈育欣表示,2019年,不论以金额还是数量作为衡量标准,科技、媒体和电信领域的并购都是表现最好的领域。而从并购交易价值来说,2019年只有医疗保健及基建运输领域的表现超出了2018年。美国买家依然是超大规模交易的主要推动者,促成了所有前十大交易中的七宗交易。另外,2019年前五大交易中有两宗交易来自医疗保健领域,而能源和电力领域也为榜单贡献了两宗大额收购交易。
“最令人瞩目的趋势是,大单交易中,大额跨境并购交易较少,这反映出在现行政治和监管环境下签署全球交易的难度很大。在2019年前20大收购交易中,仅有两宗是跨境收购,即标致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合并、LVMH收购蒂芙尼。”
中日对外投资将反弹
富而德的报告显示,2018年日本境外并购在交易案值和数量两方面均创下纪录。2019年全年尽管交易活动放缓,但相关指标表明,日本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在全球范围扮演重要角色。
沈育欣表示,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日前日经指数公司的资本化程度是全球最高的。但是,日本境内市场已经饱和,而且人口逐渐老龄化,这些公司的预计收入增长率也是最低的。安倍首相力求促进日本公司更高效地利用资金,因此他对企业管治规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提升资本效率和股本回报率。这一改革引发了一轮股份回购和境外交易的浪潮,许多公司在此过程中将少数股权提高到了控股股权。此外,日本实行负利率政策,公司的筹资成本较低,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日本公司的并购竞争力。这些因素将在新一年进一步促进其境外并购,而对未能善用资金的公司,激进的收购威胁也已迫在眉睫。
展望2020年,富而德认为,中国对外投资将有一定反弹,尤其是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会更加明显。而如果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的制度不改变的话,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并购短期仍将面临困难。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将继续蓬勃发展。
“东南亚现在是中国企业重点关注的区域,中国企业在传统的制造业、工业以及消费品行业会更感兴趣,因为这些行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促成一些并购的项目。”沈育欣表示。
外国投资者在华信心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是继2015年后首次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资产投资超过中国公司在境外的收购投资。
对此,沈育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吸引外商到中国投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监管层面,中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近年来,中国鼓励外商进入中国投资推出很多举措。2020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法》生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外国投资人对中国监管环境的顾虑。二是中国市场的经济表现,中国的消费市场能否进一步发展,能否从出口变成消费导向的经济体,对投资人来说一个比较重要的考量。这两个因素目前总体来看都是积极正面的。
沈育欣强调,《外商投资法》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一些外商投资的基本原则,让外国投资人跟地方政府打交道时,可以得到更多保护。《外商投资法》获得通过的更直接影响可能体现在个别行业,特别是金融和汽车等以前没有开放的行业。
2019年,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由2018年的48条限制措施缩减到40条,积极提高外商投资在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的占比。
去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修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后的《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实保险业最新开放举措要求,放宽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限制,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并为2020年适时全面取消外方股比限制预留制度空间。
而根据汽车等制造业开放的时间步骤,2020年将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从过去一两年的数据来看,基本上外国投资人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呈现了积极向上的趋势,除了金融、汽车行业还有消费品行业。因为中国现在不是一个纯粹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基地,而是全球重要的市场,对于这些消费品公司来说,进军中国市场占有一个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他们的发展战略来比较重要。”沈育欣说。
(国际金融报记者 李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