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AI起势,资金疯狂涌入半导体

格隆汇 2023-03-27 08:02

又是AI刷屏的一天。

看看成交额,前十有九个是AI+股票,就单单一个东财在包围圈中瑟瑟发抖。

其中最活跃的,当属AI硬件板块。

包括浪潮信息、景嘉微、科大讯飞等减持股,继昨天10cm、20cm涨停后,今天竟然还能接着暴涨,利空转利好无缝衔接。

搞得拿着医药、消费、新能源的投资者非常难受。

这就是主线的魅力。


01


这一波行情的推动因素有很多,最近最爆的一个,来源于英伟达。

2023年3月21日,晚上11点,全球AI热潮迎来爆发的顶点。

“AI 的 iPhone 时刻已经到来。”在GTC Spring 2023大会上,短短78分钟的演讲中,老黄重复了这句话四五遍。

每次讲这句话前,他都会分享一项关于生成式 AI 的新项目——全新的GPU推理平台,AI超级计算服务DGX Cloud,让普通人用浏览器就能训练大模型的云服务,以及让大模型处理成本下降 10 倍的超级芯片……

从游戏、数据中心、云、半导体、加密货币,再到元宇宙和ChatGPT,英伟达永远处在风口上。而这一次,可能是最大的机遇。

它可能成为AI时代的“台积电”。

它的价值,也许将超越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

时间回到2012年,Alex团队在两块GeForce GTX 580上,使用1400万张图像成功训练了AlexNet,首次证明GPU可以用于训练人工智能。

这是本轮AI革命的开始。

4年后,2016年8月,黄仁勋把全球第一台AI超级计算机DGX-1捐给了成立不到一年的OpenAI。

老黄在机器上写下一句话:


致 Elon 和 OpenAI 团队!为了计算和人类的未来,我捐出世界上第一台 DGX-1!


数年过去,物是人非。

马斯克早已退出OpenAI,而随着ChatGPT浪潮带来的AI算力繁荣,在黄仁勋带领下,英伟达也从一家以设计和销售GPU的半导体公司,已经成长为AI加速算力软硬件一体方案的技术公司。

去年底以来,OpenAI 让人们见识到了生成式AI的厉害。

尽管ChatGPT本身没有知识和智慧,但是它做到了让你以为它有知识甚至智慧的程度。

一切的背后,是规模庞大的数据运算。

初代GPT模型的参数是1.17亿个;GPT-2是15亿个,增加了10倍;GPT-3达到1750亿,是GPT-2的 100 倍;GPT-4的真实参数在1750亿-2800亿之间。

运行这样大的模型,不仅需要高效的算法,更需要强大的算力。

如果将AI比作人,算力则是心脏。英伟达就是为心脏输血的那个角色。

据报道,OpenAI 用了10000个GPU来训练 ChatGPT,这些硬件可能会在 12 个月内为英伟达带来30-110亿美元的销售额。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收益。

目前,全球算力芯片领域只有两个主要玩家,AMD和英伟达。其中,英伟达占GPU市场86%的份额。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AI爆发式发展的当下,英伟达会被视为最大的潜在赢家。毕竟,不论最终是谁在淘汰赛中胜出,都绕不开基础的算力和硬件。

而随着更多新AI模型的不断涌现,英伟达也正在利用其在GPU领域的技术积累将AI发展水平不断推向更高的层次,形成以发展促创新、以创新支持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

可以说,在这场AI竞赛中,英伟达这家“卖铲商”,才是最大的赢家。

这可能也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盛宴。


02


人工智能是时代的发展,也是今年的绝对主线之一。

从市场的角度看,本轮AI炒作至少分为三个阶段:



1、情绪炒作期,当Chatgpt出圈爆火,仅仅用了两个月就突破1亿月活,市场突然意识到AI时代已经来临,随即所有跟AI相关的标的均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

2、情绪逐渐冷静,市场转移到逻辑选股阶段,更关注真正受益于此次AI浪潮的公司,以及有可能做成中国Chatgpt产品的公司;

3、随着国内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AI产品并开源模型,各类型AI应用将遍地开花,真正的星辰大海才会来临。



目前来看,1月底到2月是第一阶段,任何沾点边的概念股,可以说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涨。

而3月下旬开始,也就是这一轮行情,是刚刚进入逻辑选股的第二阶段。而在所有货真价实的相关标的中,硬件是绕不开的坎。

比如最近涨得最凶的三六零,是A股最被寄予厚望的公司。它有云、有数据,却没有硬件,单靠自己是不可能建成完整AI模型的。

但它有盟友科大讯飞,双方早在2020年5月就签署了协议,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这样看来,它除了钱,技术上是基本达标的。

这就和那些纯炒概念的公司完全不一样。

所以,作为投资者,如果无法确定国内的这些厂商,谁是单纯在炒作,谁是真的有能力做AI,不如将更多目光放在硬件上。

其中,半导体是目前最热门的。

尤其随着英伟达成为全球第五大市值公司,AI芯片的热度已经到了一个顶点。

但是,热度之下,是设备的严重短缺。

据中国台湾电子时报报道,微软等客户对英伟达A100/H100芯片需求强劲,后者订单能见度已至2024年,更紧急向代工厂台积电追单。英伟达GPU已陷入严重短缺。

目前,微软为了给必应聊天机器人与Office365留下足够资源,内部已陷入AI服务器短缺,甚至必须对GPU采取“配额供给”机制。

分析师Dylan Patel指出,微软为新Office Copilot部署的GPU并不能支撑一年,公司会在模型大小与质量上作出“重大妥协”。

显然,英伟达虽然强大,但并不能覆盖整个市场。

这很像2021-2022年席卷全球的缺芯潮:成千上万的AI初创公司、甚至是大型云服务商,将如当年因缺少关键芯片而停产的车企,或因缺少GPU面临相似困境。

极度焦虑之下,多家公司开始寻求其他品牌的替代品。

为了揽客,英特尔已率先掀起了GPU价格战。

什么?价格战?这不是国内厂商的拿手好戏吗。

的确,虽然技术上尚有差距,但这确实是国产芯片的一个机会。

受益于信创、数字经济等自主可控需求驱动,半导体国产化浪潮加速,持续推进技术更迭,国内半导体上市公司星火燎原。

不过,相对其他行业而言,半导体行业研究门槛较高。

现在这种行情,热门个股快涨快跌,如果难以把握,不妨借道ETF布局整个行业。

3月以来,半导体ETF(159813)涨幅10%。

半导体ETF(159813)的重仓股有中芯国际、北方华创、韦尔股份、兆易创新、紫光国微、中微公司等半导体产业链龙头公司,成分股包含30只半导体芯片公司。

从估值看,半导体ETF跟踪的国证芯片指数最新市盈率41倍,处于近5年23.48%分位,估值处于底部区域。

从基本面看,当前半导体行业正处在库存去化的衰退阶段,各产品价格、需求等数据均较差,半导体库存在进一步消耗,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多家公司在业绩会上都提出了2023年下半年消费电子市场回暖。

今年二季度需求下滑和去库存或基本结束,产业有望实现弱复苏,叠加芯片全球产业链的重塑带来的大量投资支出和市场需求,将在二季度更清晰地体现出来;此外叠加近期频频出台的政策利好,当下时间点成为布局半导体板块成为部分资金的“共识”。


03


6706亿美元。

这是英伟达昨日收盘的市值,已超越伯克希尔成为美股第五大市值公司。

可能黄仁勋自己都未曾预料到,公司成立30年后,在半导体遭遇罕见逆风的当下,让股价飞升的,不是游戏显卡,而是包含AI加速、高性能计算、超算等业务的数据中心业务。

一切都不是偶然。

回顾硬件的发展史,游戏是重要的推动力。

1993年,约翰·卡马克创作的《德军总部3D》,以前所未有的第一人称视角射击玩法,引爆了全球游戏市场。

虽然这款游戏的画面,只是欺骗眼睛的“假3D”,但其成功,拉开了3D时代的序幕。

难点在于,塑造“真3D”所需的算力,远远超出当时CPU的极限。

第一个给出解决方案的是3dfx公司, Voodoo加速卡登上历史舞台,很快成为爆款。

各方纷纷效仿,美国市场瞬间出现了上百家做显卡的公司,竞争及其激烈。

1998年10月,英伟达发布第四代产品——TNT,它要像炸药一样,引爆整个行业。

并在次年推出了第一款现代意义上的GPU——GeForce256,性能吊打市面上所有显卡。它的牛逼之处在于,从硬件上接管了CPU转换和光照计算,彻底解放CPU。

这场游戏算力淘汰赛,终于走到了尽头。

与此同时,3dfx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最终在2000年被英伟达以极低的价格收购。

踩着所有对手的尸体,英伟达稳稳坐到显卡领域的王座上。

但这个位子,不是那么好坐的。

在PC时代早期,不论是对玩家还是游戏厂商而言,显卡都是一种极易过时的消费品。

除了游戏不断推陈出新,电脑本身也每隔几年就更新迭代,对显卡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这形成了持续的消费力;但另一方面,如果跟不上新产品的步伐,等待GPU厂商的,只有收入暴跌、淘汰出局的结果。

这就像火烧屁股一样,催促着英伟达不断朝着更强大的技术前进,直到成为今天的模样。

电子游戏带来了针对算力的需求,而这些算力又用在了更多地方。

然后世界变了。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