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 | 为什么喝咖啡,拿铁总是首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管你是去餐厅吃个简餐还是趁休息买个零食,一抬头会发现咖啡总是占据了菜单的某一个角落——这年头,咖啡可是当代人的肉体和灵魂伴侣,你早上开机不来一杯,开会不来一杯,或者见客户不拿一杯咖啡,就总会觉得自己心里少了一部分。
而金融服务公司丰富可靠的数据集也从另一个维度证实出咖啡对当代人的重要性:Square与SCA两家公司合作研究了五个极其热爱咖啡的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和美国的2018年咖啡零售数据。除了从饮用咖啡数量、饮用咖啡时间以及产品成分等维度专业分析以外,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人,最爱点、饮用频次最高的咖啡种类永远是拿铁。
(数据来源sca.coffee/2018-squarecoffee-reports)
先别急着惊讶,根据时代数据的《2018-2019中国咖啡消费蓝皮书》显示,就连原本没有咖啡文化、对咖啡接受程度相对较晚的我们中国人,最爱点的咖啡top1也是拿铁!
你想问为什么文化不同、口味不同的人,对拿铁咖啡的钟情度总是如此一致?纵观拿铁咖啡在中国的发展史,你就能明白。
牛奶的加入,让中国人更易接受咖啡
中国最早的一批咖啡引进要追溯到明代末年,那时候就有荷兰人尝试在台湾种植咖啡树。
早期中国人对咖啡的接受程度是很低的。据说大约1836年,在开埠最早的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附近,丹麦人开了第一家在中国的咖啡馆。但显然并没有受到当地人待见,嘉庆年间的《广州通志》把咖啡称为”黑酒“,“番鬼饭后饮之,云此酒可消食也”,言语间对咖啡充满不屑。
但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晚清皇室接待外国使者的频次增多,紫禁城也不得不开始轰轰烈烈的“洋饭运动”。赫兰德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当中叙述到晚清宫廷招待洋人的惊人变化——从“没有鲜花的桌面”到“雪白的桌布上摆上鲜花和西式刀叉的金银器皿”。
当然,清朝皇室最先接触到最好的咖啡和咖啡器皿,大概也最先尝试接受咖啡。慈禧太后就坚持饭后一杯消食的咖啡必不可少。而直接受教于英国人庄士敦的溥仪也明白“喝咖啡是refreshment(恢复精神),不是吃饭”。
虽然清宫皇室试图接受咖啡,但那时候仍旧有公主吐槽说“饭后那杯苦水不爱喝”。一直到民国初年《中华大字典》出现之前,咖啡在江湖上还是“考非”“嗑肥”等胡乱混叫。字典中“咖啡”译名的出现最终代表了民间社会对这一舶来品的接纳。
其中,一个质的飞跃来源于伴随着速溶咖啡而诞生的“咖啡伴侣”。这种最早由雀巢公司于上世纪60年代发明的白色植脂末,又称为“奶精”,原本跟牛奶没什么关系,却因为热水冲泡后像极了牛奶,增强了咖啡的香醇度和顺滑口感,又因为低成本及不需要冷藏等特点,曾一度在国内受到大肆欢迎。
虽然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已经完全不需要植脂末这样的东西来增加咖啡的顺滑度了。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不管是哪里的人,都承认因为牛奶的加入,让这黑色的苦水不管是从色泽、香味还是顺滑度上,都丰富了一个层次——毕竟,从唐代起,牛乳、乳糜以及各种乳酪制品就成为当时人们期待的美味。而拿铁咖啡,作为加入了牛奶的咖啡,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加入了咖啡的牛奶,不管是从口感还是心理层面,显然都更容易让国人大众接受。
以质取胜,好拿铁取决于真材实料的把控
在当代社会,显然咖啡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了。从制作技巧上,有引人注目的拉花咖啡;从风味口感上,又有各种虹吸、滴滤和冷萃咖啡。
但如果把时间、制作成本和口感都考虑进去,仅通过牛奶来调节咖啡风味的拿铁显然受众面更广,实用性更强。
拿铁(Latte),这种意大利语里的牛奶,似乎现在相比单指牛奶更常见的是用来指加入了拿铁的咖啡。它的做法看似再简单不过——在滚热的意式浓缩咖啡里加入鲜牛奶,再复杂一点的不过是在最表面覆盖上一层口感更加绵密的奶泡。
但倒底该倒入多少牛奶才算是一杯真正的拿铁并没有一个定论。拿铁咖啡代表的是一种更加随性的生活态度——你希望奶味浓一点就多加牛奶,希望淡一点就少加一些呗!
但是并不是说制作拿铁就没有技巧!恰恰是因为材料单纯、制作方法不繁复才使得拿铁的好喝与否全在真材实料上。除了本身咖啡与牛奶的品质会影响拿铁咖啡的风味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温度。
几乎每种食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温度,叫做“甜蜜点(sweet spot)”。处于甜蜜点的食物则能达到最佳食用状态。
各种饮料的甜蜜点
(数据参考来自Lucky Peach第二辑《食物最好吃的时刻》)
由此可见,牛奶和咖啡二者的最佳饮用温度十分接近,混合在一起能充分发挥更多的美味。
多变性强,不同风味拿铁满足不同人的喜好
此外,拿铁还有个特点是变化性强,在牛奶和咖啡中加入更多风味,能满足不同人在不同场合的要求和喜好。
最佳案例可以参考瑞幸咖啡年末的拿铁季活动。热呼呼的拿铁咖啡不仅与冬天更般配,此次,瑞幸还特意提供了七种不同风味的拿铁咖啡任君选择,满足大家的不同需要。
IT部门新晋的副组长王小铁就一直很喜欢最原始最经典的咖啡拿铁。牛奶与咖啡的纯粹组合简单明了,代表了某种严肃的秩序感。以牛奶补充营养,以咖啡补充精力,喝完这一杯,又可以鸡血满满投入工作战斗中,这感觉真好。
咖啡拿铁
香味★★★★
顺滑度★★★★★
醇度★★★★
苦度★★★★
余味★★★★★
销售部的当家花旦Alice最喜欢的是这款香草拿铁。虽然乍一听似乎不是个新品,但时尚易逝,风格永存,拿铁加入香草籽大大提升了香味和清新度,喝完唇齿飘香,灿烂到让人禁不住口吐莲花。
香草拿铁
香味★★★★★
顺滑度★★★★★
醇度★★★
苦度★★★
余味★★★★★
具有浓郁榛果香气的榛果拿铁是组内资深设计师大刘的最爱。每天做着创意性的烧脑工作,大刘相信除了咖啡因,馥郁的香气和甜味能够补充能量,带来创意的灵感。毕竟当一口混合着坚果和奶香的咖啡下肚,大脑才会分泌愉悦的多巴胺,见到缪斯女神。
榛果拿铁
香味★★★★★
顺滑度★★★★★
醇度★★★
苦度★★
余味 ★★★★★
市场部的小Y最近喜欢上了这款冲绳黑糖拿铁。来自冲绳的古法黑糖中和了咖啡的苦味,但又并没有那么甜,反而充满了一种热情洋溢的异域感。拿着这一杯,感觉冬天也充满了热情与新鲜,随时随地都能投入新一轮的脑爆和方案当中。
冲绳黑糖拿铁
香味★★★★
顺滑度★★★★
醇度★★★
苦度★★
余味★★★★★
公关部的Luka钟情于听名字就非常新鲜的陨石拿铁。和它的名字一样,陨石拿铁通过厚奶油和巧克力酱制造出仿佛陨石跌落一般的流动视觉效果,十分吸睛。不管走到哪里,相信喝它的人和它都能占据C位。
陨石拿铁
香味★★★★
顺滑度★★★★
醇度★★★
苦度★★
余味★★★★
运营部的丫丫每到下午三点最困的时候就要来一杯姜饼人拿铁。作为今年圣诞季的冬季限定款,丫丫相信这杯拿铁的珍贵与时效性。一口香醇的咖啡下去,舌尖留下略带辛辣的姜味,层次感丰富,给麻木的身心带来真切的暖意。
姜饼人拿铁
香味★★★★★
顺滑度★★★
醇度★★★★
苦度★★★
余味★★★★★
尽管根据券商申万宏源2018年的不完全测算,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每年消费咖啡的杯数大约还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和日本的十四分之一左右,但随着咖啡在中国被白领们宠幸、并不断被推上互联网的风口,咖啡,尤其是拿铁咖啡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除了口感上的精益求精,不同口味的拿铁咖啡,也在生理功效和社交功能等不同维度上不断完善着价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爱点拿铁咖啡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