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和科技更新招股书,2022年度营业收入突破5亿港币
自2018年港交所新增第18A章的主板上市规则以来,吸引了一大批未有收入、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如何摘“B”已成为这类生物科技公司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据悉,若公司满足香港上市规则第8.05条的传统财务测试,包括市值/收入测试(如市值达到40亿港币且最近一个财政年度的收入达到5亿港币),即可申请摘除股票简称后附的“B”标签。
以18A上市公司情况来看,目前超50家18A公司中仅有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复宏汉霖、康希诺及再鼎医药共6家公司达成这一目标。可见,对于18A而言,摘“B”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笔者注意到,2月17日,臻和科技(以下简称“臻和”)更新了申请版本招股书,具体来看,臻和更新版招股书中主要有两处新的重大变化。
1、年度收入突破5亿港币,去“B”上市指日可待
其一,臻和科技2022年度收入突破5亿港元。
数据来源:招股书(财务数据为人民币单位)
其二,申请版本的招股书中删除了有关“公司为港交所《上市规则》18A规则中界定的生物科技公司”等相关描述。
结合前文所提及的规则及要求,这也就意味着,臻和申请港股上市的规则基础由18A规则转为第8.05条的传统财务测试,可以看作是臻和在商业化上取得重要进展的标志。不仅充分验证了公司的研发实力及商业逻辑,也表明臻和仍在持续高速发展。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受各种宏观因素影响,国内生物科技行业及市场都遭受了巨大的震荡调整。
行业低迷之时,臻和凭借着前瞻性的布局和强劲的执行力,重点布局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服务并积极探索癌症早筛领域。相信随着臻和后续正式登陆港交所,在有望带领行业实现迭代和突破的同时,能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价值。
2、核心技术前瞻布局,商业模式获验证
回顾臻和的发展历程,其抓住我国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市场的发展机遇,已成为国内少数能够全面覆盖癌症风险检测、早期检测、治疗选择、复发监测等方面领先的创新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公司。
据悉,臻和推出了国内首个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服务Genecast MRD–Lung(朗微博)。并且到目前为止,臻和已经商业化5款癌症预后及监测产品,为中国排名首位。
前瞻布局的正确性亦是已从市场数据上得到验证。作为国内开发癌症预后及监测诊断工具的先行者,按2021年基于二代测序(NGS)的癌症预后及监测的收入计算,臻和所占市场份额最大,高达36.8%。
然而,选择了一条正确道路并不意味着未来百分百的成功,臻和一直以来也在持续通过“自主研发 授权引进”的商业模式丰富产品管线,提升自身实力。目前,臻和成功构建出涵盖20多种癌症类型的20项商业化产品及服务,以及16项在研产品及服务。
在自主研发方面,臻和通过基于NGS的诊断及检测技术平台,全方位覆盖了癌症治疗中早期检测、治疗选择及监测癌症复发的三个应用场景。其中,如MRD技术作为基于NGS平台的战略核心技术,能够发现临床常规检测难以发现的微小残留病灶,及早发现肿瘤复发迹象,在癌症的预后及监测当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在授权引进方面,臻和科技将MammaPrint®、Tissue of Origin® –「臻別」等产品收入囊中,不断拓展诊断产品的应用到癌症治疗的全周期。
如果说商业模式是决定公司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条件,那么财务表现就是其发展战略是否成功的重要体现。
据悉,臻和自2016年首次确认收入以来,盈利能力持续兑现,已成为中国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行业领先企业中收入增长率最高的企业之一。
另外,臻和在手现金充裕、运营效率较高,或能够支撑公司未来至少三年的研发活动及市场拓展。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臻和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7.43亿元,三年来推出的单项产品或服务的研发开支占收入的比例、近两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以及行政开支占收入的比例,低于业内平均水平。
一系列数据亦是表明臻和具备充裕的运营灵活性,可在当下充满挑战的融资环境中动态调整公司的运营,确保臻和有充足的资金支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3、小结
整体而言,臻和如今能够实现通过香港上市规则第8.05条的传统财务测试申请上市,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
另外,臻和还曾获包括经纬创投、正心谷资本、辰德资本、中金资本、Hillhouse、凯风创投、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雅惠投资、建信股权及泰康人寿等众多知名机构的加持,亦是体现出业内专业人士看好公司后续上市的估值提升潜力。
作为国内领先的创新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公司,随着顺利推动上市进展,臻和有望在资本助力下将自身优势更为全面发挥,加快成长步伐。$臻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