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调查」30亿美元晶圆项目诡异停摆,南京德科码迷雾重重

财联社 2019-12-03 14:15

《科创板日报》(南京 记者陈默)讯,一片冷清,可以用来形容如今的南京德科码项目现场,项目内部空无一人,东门口原有的两个门卫室也落了锁,里面铺了一层灰。

从之前的红红火火,号称投资30亿美元,“建成后填补中国CIS产业空白”,到如今的一片冷清、欠薪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南京德科码经历了什么?

《科创板日报》记者近日调查走访南京多地,试图还原德科码的“漂流记”。

中场困难重重

12月2日,《科创板日报》记者前往南京德科码以5692万元所拍地块——南京市栖霞区液晶谷附近,该地块面积16.94万㎡,与德科码项目宣传用地254亩相吻合。

该地块位于三环路以西,东至三环路,西至国有空地,北至西湖河。

该厂区几乎都被写有“中国建筑”的蓝色围挡围住,共有6个门,东边两个主门,正对三环路大道。

据记者了解,能进入项目厂区的只有东边和北边的门,但这几个门均被上锁,无法进入,东边两个主门上标注褪色后的“中国建筑”4个字,上方钢结构的门头只有裸露的钢筋,两侧的宣传栏可以看出原来是项目规划图,目前已经破败不堪,只剩零星几片,让人无法辨别是何项目,好在门柱上的公示牌显示项目名称为南京德科码一期晶圆厂。

从外往内看,正对东门有两个建筑物,一个为混凝土结构建筑,一个为上面1/3红色钢筋、下面2/3已浇筑混凝土的建筑。

据记者了解,这两个建筑为生产楼和辅助楼,生产楼在去年2月上梁,但还没有封顶;辅助楼已经搭好了框架。

项目北边也有两个门,分别是中电二公司承建的气站和远能电力承建的电站项目入口,但均大门紧闭,空无一人。

西边的两个门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的项目部入口,进去后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白色房屋,但该处与德科码生产楼等处中间,用蓝色隔板隔开。

一位留守的工人表示:“我们现在工程队都撤了一年了,还剩几个人轮流看守。我们公司还曾在甲方办公楼那儿堵过,没用,要钱跟挤牙膏似的,但没钱怎么给他们干活呢?”

一位从去年初就在附近工作的女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个厂停工一年多了,去年就不干了,里面一个人都没有,我去年刚来的时候还有人,还跟门卫聊过天呢,门卫今年都回家了,门卫说是老板不给钱,工人不帮他干活了。”

开篇红红火火

破败的项目现场,和德科码红火的开篇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查看报道,德科码最早和南京结缘,可以追溯到4年前。

2015年11月27日,德科码“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CIS)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南京开发区”),总投资约25亿美元;到了2016年6月8日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时,宣布的总投资额已经达到30亿美元,金额和南京当年3月签约的台积电项目体量相当。

在当地官方媒体的报道中, “建成后将填补中国 CIS 产业的空白”、“弥补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缺芯’的不足”、“将填补国内相关产业的空白”等诸多溢美之词,都被加诸该项目上。

根据前期规划,项目将分期建设。

一期项目为一座8吋晶圆厂,以电源管理芯片、微机电系统芯片生产为主,预计投产后产能可达4万片/月;二期项目为8吋晶圆厂1座和12吋晶圆厂1座,预计总投资不低于25亿美元,8吋晶圆厂以电源管理芯片、射频芯片生产为主,投产后产能可达6万片/月,12吋晶圆厂以自主开发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生产为主,投产后产能可达2万片/月。

此外,该项目还将建设封装测试厂、设备再制造厂、科研设计中心、IC设计企业和配套生活区。

德科码项目被寄予厚望。在多方的推动下,德科码项目似乎只欠厂房的“东风”。

2017年6月的报道中,德科码方面表示,一期建设的8吋晶圆厂“将于今年(即2017年)11月主体封顶,明年(即2018年)6月实现量产。”

然而“东风”迟迟未来。

资金链出问题

问题出在资金链上。

南京德科码项目的建设单位为德科码(南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德科码”),后者第一大股东为南京晶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晶芯投资”),李睿为全资持有的德科码(南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科码光电”)为晶芯投资股东之一。

天眼查数据显示,南京德科码有9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信息,其中7条涉及劳动仲裁案;晶芯投资在今年7月因未按期公布年报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记者试图寻找南京德科码、晶芯投资和德科码光电,然而在其注册地均未寻得。

德科码注册地位于科创基地521室,但门卫告诉记者:“5楼前段时间都空的,这段时间才新租了两家,以前租的全都走了。法院的、银行的,都来找过这个公司,关键我们这儿没这家单位。”

晶芯投资注册地位恒达路3号223室,然而该地址2楼只有201-211,并无223室,附近的顺丰快递员也向记者证实,没有223室。

记者最后又来到兴智科技园A栋8楼,但此地只有一家名为“南京众研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公司,工作人员称未听说过德科码这家公司。

此外,南高齿(股票名称“中国高速传动”,0658.HK)也持有晶芯投资股权,记者联系南高齿方面,但未获回复。

最终,《科创板日报》记者辗转联系到南京德科码目前还留守的人员张明(化名),其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确实是停工欠薪状态,公司现在就剩我,留下帮老板处理一些事务,李睿为能联系上,并没有失联。”

“2018年2月上梁后,项目就陆续停工了。欠薪是从项目刚开始就出现了,有钱的时候就会把工资发一发,然后再做项目上的其他事情,今年3月开始发不出工资了,5月1日开始,员工开始陆续离职,现在一共欠薪1000多万。”张明表示,目前是资金出现了问题,“今年3月开始,我们就一直努力希望能引入投资方继续项目,已经谈了四五家了,如果能找到接盘方,那么停工、欠薪问题都能解决了。”

上述中国建筑的工人也表示:“之前有人带接盘的人进去看项目了,但后来又没信了。现在就希望能有人接手。”

南京政府相关部门人士婉拒记者有关德科码的采访。

结尾走向何方?

据悉,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巨头之一“以色列塔尔半导体公司(TowerJazz)”,为德科码项目提供专业技术、运营及一体化咨询。

2017年8月,塔尔在官网宣布,收到了南京德科码的1800万美元第一期付款,双方框架协议生效,进入设立新8吋晶圆厂的第一阶段合作,此后几年间收取余款。

塔尔表示自己不向该厂进行资金投资,但自工厂量产起,将有权取得该厂目标产能40000片/月晶圆的50%。

产经观察家丁少将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外资纷纷与大陆厂商或政府合作建晶圆厂,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家电、PC等的消费电子市场,对于芯片半导体的需求量极大,在新的物联网时代这种需求还会放大,贴近中国市场生产制造有利于就近配套,降低成本;二是中国相关产业配套相对成熟;三是政策支持。”

德科码一期项目为8吋晶圆,而目前有业内人士透露称,塔尔将抛弃南京德科码,单独再在中国大陆建设一座12吋厂。

丁少将认为,从筹备来看,8吋晶圆厂比12吋晶圆厂的建厂成本相对要低,前期投入相对要少;从生产来看,8吋晶圆工艺制程稳定性的控制要更容易,生产技术要求和材料技术要求比12吋要低。和液晶面板产业一样,很多企业投建晶圆厂,也有产能过剩的风险,特别是8吋晶圆产能尤其值得注意。8吋晶圆主要应用在物联网领域,上游蜂拥而至,而下游其实仍待继续爆发,企业既要把握趋势,也需要做好规划。

张明向记者表示:“李总(李睿为)的原话是这样的,‘塔尔可能在中国有不同的代言人和合作人,跟我李睿为合作的只有8吋,至于它跟别人有没有合作什么的,我也不清楚’ 。”

丁少将表示,晶圆厂项目建成后,能否获得良好效益,至少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其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二是市场需求,二者缺一不可,“我对晶圆厂的未来整体是看好的,特别是物联网、5G、新能源汽车都成为了当前重要的风口,对模拟芯片的需求强劲,这是晶圆厂当前的机会。数字化、智能化还在不断深入,这是晶圆厂未来的潜力。”

如此看来,晶圆前景尚可,可德科码为何在厂房封顶时就出现欠薪导致项目停摆?背后还有哪些故事?《科创板日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