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02039.HK/000039.SZ)荣获“年度转型先锋公司”,多产业布局加速拥抱“碳中和”

格隆汇 2022-12-27 08:01

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大小,为了不因落后而被淘汰,都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企业的转型之路,实际上,并没有尽头。

12月15日—22日,第七届“格隆汇·全球投资嘉年华·2023”于线上盛大开幕。其中,格隆汇“金格奖”——大中华区卓越上市公司评选中,中集集团等10家优秀企业荣获“年度转型先锋公司”奖项。

“年度转型先锋公司”旨在表彰通过转型创造真正价值、保持创新活力并对产业变迁产生积极影响的探索者、实践者。它们通过向外界传递转型印象和声音、强化品牌势能的同时,也彰显出对动态环境变化的适应力,以及实现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国家3060双碳战略目标和要求是刚性的,企业必须要做而且要尽早做。今年以来,中集集团加快在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并积极探索低碳环保实践。

作为龙头企业并在多个产业取得领先位置的中集集团,其在当下产业布局,跟政府的绿色产业的引导方向非常契合。而且利用自身在产业的优势、先进制造优势进一步延伸至各个具备发展潜力的新能源赛道,全面拥抱未来,这是中集集团能够在众多优秀企业突围而出而获得“年度转型先锋公司”奖项的缘故。

接下来不妨来看一下中集集团是如何下定决心,加速拥抱“碳中和”的。

中集安瑞科在氢能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拥有核心优势

据悉,中集安瑞科已经成为第三代氢储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且与世界一流的四型(“T4”)氢气瓶及系统技术和设计供应商HEXAGON共同成立合营公司,将为中国及东南亚快速增长的高压氢气储运提供三型和四型储氢瓶的生产和储运解决方案,以及供氢系统的生产。随着我国加氢站建设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中集安瑞科将把握加氢站新建需求机会,并探索发展撬装式加氢站、制氢加氢一体站等新模式。

中集集团正全面加快氢能的布局发展,而从集团整体来讲,中集安瑞科在氢能发展是主角之一,储存装备、运输装备、加氢装备是其主要业务领域,公司目标是要在关键环节做头部企业。

成立于2004年的中集安瑞科,作为天然气设备领域多年的深耕者,凭借积累下的优势成为了大力发展氢能储运的基础。

首先,天然气是目前能源类较为接近氢气的气体之一,无论是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上都有着相近之处,在储运的发展路上也极为相似。

其次,中集安瑞科旗下业务包括了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行业,在运输、储存、加工的关键装备、工程服务及系统解决上得以全产业链布局。以上这些优势累积都可以使得中集安瑞科可以将其业务模式在氢气上复制推广。

其实早在2006年开始,作为中集集团切入氢能领域的代表——中集安瑞科,就开始布局氢能业务,正是其20多年储能能力的积淀,从而使得中集集团对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切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集安瑞科也当之无愧的成为中集集团氢能事业的开路先锋。

因此,一旦氢能赛道的持续火爆,中集安瑞科在氢能储运的地位及增长潜力,绝对是不可小觑的。

中集海工率先推进海上风电“平价方案”,海洋新能源解决方案首度亮相海博会

在海洋新能源领域,中集海工率先发起“绿色践行者”倡议,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降本增效,推进海上风电“平价方案”,让海上风电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同时也共享海上风电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机会。

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发力海上风电的中集海工信心满满,比如说海工推出的“3060系列海上风电安装船”,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据了解,与国内同类型船型相比,“3060系列海上风电安装船”具有更优化的船型及尺寸、更优的桩腿和冲桩系统设计、更长的工作窗口期、更高的风电安装效率、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经济的运营支出,满足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需求,预计2023年交付。也就是说,中集海工的业务已经开始真正的切入双碳的发展模式。

目前,中集海工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风场资源开发、运输安装、运维服务领域都有领先优势,其现已承建了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海上风电安装平台,荷兰海上工程巨头VanOord公司、欧洲海上风电巨头“挪威国油”等纷纷对中集来福士抛出“橄榄枝”。与国电投、中广核、华能、华电、三峡能源等领先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内国际的合作方不断扩大。由此可见,凭借中集海工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其已开始在新能源产业深入“扎根”。

此外,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发力,中集海工也在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以及海洋文旅等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从产业链的高度着手瞄准双碳产业和绿色发展,成功孵化落地多个新业务。

比如,随着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期,依托海上风场已有设施,通过风渔结合立体式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将能够更好改善海上风场收益。中集海工作为海洋牧场行业先发领军企业,率先推出浮式和固定式海上风机融合牧场网箱解决方案。

在今年11月底举行的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中集海工以“大海洋、新海工”为参展主题,中集海工的海洋新能源解决方案首次亮相本届海博会,其带来了各类行业的创新产品和新的解决方案。

也意味着,除了中集海工推出了自主设计的“3060系列海上风电安装船”之外,中集海工的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并不止步于海上风电领域。近年来,中集海工还在海上漂浮式光伏、海上制氢、船舶碳捕捉、海上绿色甲醇、风光渔氢互补等领域孵化出诸多新业务和新企业,进一步完善了中集海洋新能源综合开发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多元化选择。

新能源载具供不应求,中集集团载具板块“浮出水面”

近年,我国新能源车热销带动相关循环运载器具需求大增,而传统的橡胶、家电等产业也在加大塑料包装的渗透力度,因此行业供求关系来看,目前循环载具的产能不足。

据中集官网资料,中集载具拥有20余年循环载具的设计、制造能力和专业经验,为汽车、化工、新能源、现代农业等行业,提供定制化、可循环使用的载具产品设计及载具租赁运营服务。中集良才是中集集团载具板块的主要控股子公司,2020年被中集集团收购,专注于循环物流运载装备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为各行业提供创新包装解决方案。

据悉,中集良才目前已具备生产约60万套折叠围板箱,300万套新能源载具,约500万套通用载具,约300万套吸塑载具的产能。

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新能源载具需求量很大,凡是电池工厂就必须使用循环载具,这是必需品。专业人士介绍,在电池类货物运输时,需放入内衬托盘的凹槽,多片放满电池的内衬托盘叠放后,再放入循环载具箱体内,多个箱体再叠加放入集装箱中运输。如此,运输过程中,循环载具就能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如新能源电龙头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持续扩产带来更大的增量需求,因此加大了供需缺口。

中集良才虽一直在扩产,但仍供不应求,据媒体报道,中集良才目前的预交付订单已排至明年3月。自2020 年中集良才被中集集团收购以来,进一步捉住了行业爆发式增长的机遇窗口,营收显著提升,据公开资料,中集良才2021年营收同比增速达195%,2022年的营收增速由于受现有产能限制而没有很好体现出来。

中集集团就曾在今年三季度财报中表示,受益于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新能源循环载具业务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新建基地投产,产能逐渐释放,产能不足的问题将逐步改善。未来由于中集良才的订单饱满,随着产能的释放或将进一步带动营收的增长,中集集团载具板块有望成为集团旗下的新增长极。

按照中汽协预测,2022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 670 万辆,同比增长 90.3%;其预测 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其在11月初举办的绿色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作出上述预测,以此计算,至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达1200万辆,并推动汽车行业减碳行程,对应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从当前的23.5%提升至40%,行业仍在高速增长的阶段当中。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在国内外产能、业务布局仍不断扩张。这意味着市场对循环载具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样的产业发展趋势,对中集集团载具板块和中集良才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中集载具板块或已开始“浮出水面”,其未来能够持续增长的潜力仍是不可忽视。

中集集团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正式跨界储能

2022年11月16日,福建中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000万元。

据天眼查资料,该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储能技术服务;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电池销售;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大数据服务;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等。

新能源科技公司的设立,或标志着中集集团将全面布局储能产业链的开始。

中集集团切入储能行业并非毫无征兆。其实,自去年开始,中集集团集装箱集成业务已开展储能相关业务。

据公告所示,在储能方面,2021年,中集的集装箱集成装备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与行业头部客户形成更加紧密合作,而其能源类集成装备业务主要聚焦在新能源变电装备、发电装备、电化学储能装备和新能源充换电装备四个方面,其中新能源变电、储能装备是集装箱板块未来重点的业务拓展方向。

储能行业也被认为是当今新能源产业中最具确定性的黄金赛道。

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能源结构正不可逆转地从传统能源逐步向低碳化转型。

对比传统能源发电方式可以容许电网稳定调节,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发电、发电输出功率不稳定的情况,而在风电光伏项目日渐增多,电力系统对调峰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需求也得到快速的增长,储能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储能已经成为了新能源发电不可或缺的其中一个环节。也难怪,储能能够成为许多国家推进碳中和目标进程的关键技术之一,《2022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球储能市场装机功率205.3 GW,其中抽水蓄能装机占比86. 2%;而新型储能占12.2%,其中,当前市场所熟知的电化学储能装机当中则由锂离子电池占了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中的90.9%。由该数据可以知道,电化学储能装机依然会成为“主航道”。

相信在储能领域,中集集团也能发挥出比如其集装箱集成装备业务的丰富经验及产业优势。进一步把其正在推进海上风电“平价方案”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补齐其在新能源产业的最后一块“短板”。

正如《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指出,储能作为能源革命核心技术和战略必争高地,有望形成一个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的全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保守预计,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48.5GW,2022年至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3%,由此可见,储能市场将呈现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

为了捕捉整个产业的强劲增长势能,中集快步借用自身优势来切入储能赛道,不得不说下了漂亮的一记“妙手”。

中集竹链科技拥有全球独家技术

另外,中集集团在可降解材料产业也有进行积极布局,将低碳环保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表露无遗。

按公告,11月11日,中集竹链科技有限公司与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在具体项目落地方面,中集竹链科技将积极推进在岳阳经开区内建设中集新型可再生纤维产业园区项目,该项目将采用的是中集集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独家技术——瞬时弹射汽爆技术制取植物纤维/粉末。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用植物(比如竹子、芦苇等)通过单纯的物理处理方式来生产低碳的可降解的制品,全程无需化学处理,大大减少对水资源消耗和化学污染。由于可再生纤维或粉末用途非常广泛,加上原材料非常易得,因而决定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独家技术的中集竹链科技在该项目上或将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具有进一步扩大推广的可能性,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尾部分

在加速实现产业转型,积极拥抱“碳中和”的过程中,不难看到,同样也是中集集团内部产业布局的重新组合的过程,也让原本处于传统产业的各业务板块重新找到了有效的延伸,而凭借多年的累积优势,中集集团通过对未来具备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布局,从而在发展前进当中达到结构化调整目标,并释放出全新的驱动力。

最后,笔者认为,中集的多个产业板块同时的快速切入新能源产业或与之发展密切相关的爆发性增长机会,能够有效的帮助提升其整体估值水平。总而言之,从此贴上“碳中和”、“新能源”标签的中集集团,已变得与以往大不相同,一个新的企业发展阶段/周期,或已被徐徐打开序幕。$中集集团(SZ000039)$$中集集团(HK02039)$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