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项制度创新成果、108个重点项目!一体化示范区发布三年“成绩单”

国际金融报 2022-11-16 08:01

三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共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2项,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区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和民生感受度不断提升。


“今年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9项,三年累计112项,其中3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沪苏嘉城际、水乡客厅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已集聚53家高能级主体,为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三年来,一体化为示范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在近日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举行三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示范区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给出了多组数据。


“双轮驱动”结硕果

据华源介绍,三年来示范区始终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使命,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互相促进、双轮驱动,推动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年来,示范区着力推进10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630多亿元,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实践中,示范区三年来形成的112项制度创新成果,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项目建设已成为一体化制度创新最为生动的案例和实践场景,在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共性难题也倒逼进一步探索,更好地突破壁垒和实施制度创新。”华源说。

“以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为例,通过三年持续推进这个项目,不仅实现了重点跨界水体的生态修复和岸线功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跨域项目建设办法,也提供了跨域河湖水生态综合治理的生动案例。通过这样一批项目的协同和贯通,深入推进示范区生态环保相关标准、规范的统一,助力制度创新,加速新经济集聚,更好实现生态优势转化。”华源指出。

据悉,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通过三年持续推进,将实现23公里岸线贯通,水质进一步提升。而这只是示范区筑牢生态绿色本底的案例之一。三年来,示范区着力推进生态环保重点项目16个——太浦河蓝带计划将在年内完工,全长22公里,工程总面积28.7万平方米,为打造“世界级湖区”夯实基础;西岑水质净化厂、淀山湖工程(一期)已开工建设,湖荡整治及河湖连通等项目正抓紧实施。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离不开制度创新成果的支撑。在生态环保领域,不仅示范区前两批制度成果已初步形成一体化效应,如联保共治机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深入实施;联合河湖长制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机制有序实施,示范区“一河三湖”水环境质量已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等,第三年制度创新也再结新硕果,生态环保领域新增4项成果,如制定印发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针对省界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难题,建立示范区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实现饮用水水源地协同保护治理等。

“再如,今年7月13日开工的沪苏嘉城际铁路,是典型的跨域线性工程。从线路规划批复到上海、苏州、嘉兴三地同步开工,仅用时约一年时间,充分体现了一体化制度创新在跨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推进上的优势。”华源进一步举例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用。与项目建设同步的,是示范区率先探索的异地就医免备案、正在推进的妇产科跨区域医联体建设等。医院的硬件建设,能够支撑两区一县老百姓更好地享受公共服务成果,这背后有很多制度创新的成果在支撑。‘水乡客厅’也是如此,背后是跨三域的长三角互联互通。”

华源强调,下一步,还将继续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着力探索更具含金量的制度成果,同时推进更具显示度的重点项目,推进示范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民生感受度持续提升

三地246万参保人员,在示范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无需办理备案即可直接拉卡结算;在75家已开通“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功能的定点医疗机构,三地参保人员只需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即可实现“不带社保卡看病”……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化,无疑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上海医保部门会同示范区执委会、江浙两省及青吴嘉三地医保部门,着力推动实现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据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曹俊山介绍,除实现示范区内异地结算免备案、“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外,目前还按照事项名称、事项编码、办理材料、办理时限、办理环节、服务标准“六统一”原则,上线统一事项15项,包含三地一站式联办事项5项,实现经办服务便利共享,截至今年10月底,完成三地参保人员医保业务经办38万人次;同时实现示范区内异地医保联审互查,截至10月底,三地开展联审互查17轮次,涉及2.5万人次,医疗费用995.4万元。

“今年以来,我们重点推进了三项工作。”曹俊山说,一是在前期试点基础上,不断拓宽门慢特病结算病种范围,目前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等门诊慢特病均已实现直接结算。截至10月底,三地参保人员在示范区内门慢特病直接结算11.8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2.6亿元。

二是为缓解疫情期间看病、配药难,着力推广“互联网医院”网上结算功能,形成“点上实践、面上推广”良性循环。以示范区内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为例,截至10月底,已经累计结算101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2亿元。

三是着力推进信用就医结算服务,三地参保人员在“随申办”上完成信用签约,就可以在本市已经开通此项功能的441家定点医疗机构当中享受“信用就医、无感支付”的医保服务,就医流程更加便捷和优化。

探索跨省域共同富裕有效路径

“为积极探索跨域一体协同高效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在一市两省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三级八方的支持下,在充分借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陈建忠指出。

“这个方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特点。”陈建忠说,“首先,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是基于青浦、吴江、嘉善现有基础,扬优势、补短板、筑平台、强示范,聚焦两区一县,解决共同富裕的一些关键问题。”

“第二,方案聚焦示范区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有针对性地提出六大跨域一体、高效协同的六个重点任务,即打造六大跨省域的范例,分别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区域城乡融合、居民增收共促、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和社会和谐共筑。”陈建忠举例称,“比如,针对居民增收共促、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完善就业创业促进体系、建立一体化就业市场、促进科技富农以及强化困难群体的政策兜底四方面具体行动计划。”

陈建忠进一步指出,“第三,方案提出了一套跨域共同富裕的目标指标体系。我们对表浙江省共同富裕目标,围绕‘优势指标持续巩固扩大、短板指标加快缩小差距’目标,构建能监测的目标指标体系,形成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目标表。”

据悉,陈建忠所说的方案,是今年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之一,旨在推动示范区从公共服务领域“分散式”跨域合作,走向更加系统全面的整体谋划和一体推进,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跨省域实践范例。事实上,探寻共同富裕发展路径,一直是示范区关注的重点。三年来,示范区着力推进公共服务重点项目19个。其中,嘉善加快建设沉香村共同富裕聚落,激发乡村活力,打造共同富裕乡村新样板。

陈建忠表示,为加快推进示范区共同富裕方案的落地见效,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目标引领抓落实。“方案提出16个字的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加快走出一条具有示范区特色的跨域一体、协同高效的共同富裕之路,同时落实了分两步走战略安排,并就2025年和2035年的目标任务都作了具体的安排。接下来,将按照目标导向,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三级八方合力推进,确保按时完成这些目标要求。”陈建忠表示。

“二是坚持清单化项目化抓落实。将按照‘清单化+项目化’抓落实的要求,梳理形成重大改革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陈建忠介绍,其中,重大改革清单,共涉及三个层面24项改革事项,包括示范区投资一体化、科技金融改革等方面;同时安排了72个重大项目,涉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等六方面。接下来将切实强化两区一县的主体责任,分年度滚动来抓好落实。

陈建忠强调,三是坚持试点示范抓落实,“共同富裕怎么探索、怎么推进,我们边探索边实践,接下来要部署开展示范区共同富裕的示范试点工作,围绕六大方面充分发挥两区一县的积极性,强化典型引领,探索开展综合性和单项试点示范。同时及时进行总结提炼试点示范当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在两区一县、长三角乃至全国进行复制和推广”。

记者 潘晟

责任编辑 孙霄

封面摄影 王哲希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