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矿争夺白热化,如何挖掘投资机会?

格隆汇 2022-11-08 08:01

近期,锂盐价格持续创造历史新高,价格不停地上涨反映了现阶段锂矿产能供不应求的格局。在碳中和背景下,锂作为支撑能源转型的重要元素,被定义为能源革命时代的“白色石油”。

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组成的南美“锂三角”呼之欲出,或缔结成为新的OPEC组织,中国企业对加拿大的矿企投资受阻,资源国介入作为影响锂矿定价权的非市场因素,对于锂价中长期价格走势具有重要影响。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提高锂矿原料自给率,抑或寻找替代方案,也许该加快步伐了。

锂盐持续高价的逻辑演变

据SMM最新报价显示,11月7日碳酸锂(99.5%电池级/国产)现货报价上涨2000元/吨,现货报价涨至55.4~57.3万元/吨,均价报56.35万元/吨;氢氧化锂(56.5%电池级粗颗粒/国产)现货报价一同上涨2000元/吨,涨至54.7~56.5万元/吨,均价报55.6万元/吨。

2021年起,在供需共振的作用下锂盐价格步入了陡峭的价格上升通道。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矿山锂产量为10万吨(不包括美国),同比增长21%,而全球锂消费量估计为9.3万吨,增长33%,维持着紧悄的平衡关系。

其中,可充电电池的锂需求量增长成为锂消费的主要支柱,2021年全球锂电池总体的出货量增长达到了91%,到2030年仍将保持25.6%的复合增长率。

今年锂价的暴涨说明,锂矿的产能供应速度已然跟不上锂电池市场的增量需求,更不用提电池衰退后的存量更替。锂矿从勘探到产出一般需要8-9年,从设计开采到产品交付也许要3年左右的时间,而锂盐开工冶炼制成各种锂盐产品的周期只需要1-2年。

考虑到未来锂电池的大面积应用,政策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转型,减轻对传统能源发电的依赖,新能源汽车产销以及储能装机量景气度不减。上游供应速度的制约与下游旺盛需求的错配,决定了价格的回归平稳将是一个漫长的周期。

随着拍卖定价机制的出现,游戏规则的改变使得定价权开始回归锂矿上游。销售模式上,通过长期协议提前锁定上游矿料,这一比例占到原料流通量的90%以上,已经锁定供应的锂矿价格弹性较低,目前主流成交的锂矿主要根据锂盐上月或者上个季度的均价进行调整。而少数如Pilbara采取散单拍卖的形式,伴随着拍卖价格抬升,影响了锂盐的成本定价,主流锂矿定价的滞后性是价格得以继续维持高位的主要因素。

市场价格还将受更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疫情、劳动力短缺、供应链等因素困扰,均能对锂矿供应形成一定阻力,推动短期价格走高。

三家中国锂矿公司对加拿大要求他们剥离在本土锂矿企业投资都做出了回应,大体的意思是,他们投资的锂矿项目都只处于初级勘探的阶段,后续若真的需要进行出售股份,也不会对他们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而南美“锂三角”也正致力于建立一个类似OPEC的“锂佩克”,像欧佩克通过调整石油产量的方式影响原油价格一样实现对锂价的动态调整。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企业在南美多地就拥有着丰富的锂矿项目,这些举动足见资源国对于锂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都希望能通过掌控锂矿资源获取一定的国际话语权。

但锂矿虽然有“白色石油”的美誉,性质却跟石油挂不上钩,锂矿连开采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产能是无法做精准的动态调整的,而“锂三角”甚至还不是锂矿产量最多的地区,对价格的影响力度还是有限的。但资源大部分集中在“锂三角”手里,长期来看是会给锂价托底,不至于掉的太狠的。

锂矿资源自身的供应瓶颈,以及非市场化因素的介入,意味着未来锂盐价格将脱离传统资本周期规律,也就是随着一波扩产的落位,与下滑需求交叉导致供应的过剩,进而将价格带至低点。能源转型时期,对锂盐长期旺盛需求的确定性决定了锂矿价格不可能跌至低位,未来锂价将由市场供需因素驱动,定价权逐渐向上游锂矿集中。

机会在哪里?

根据USGS,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达到8856万吨,分布上并不均匀,且高品质易开采的优质锂资源相对稀缺。其中南美“锂三角”贡献了近60%的锂资源,中国的锂资源探明量跟在锂三角、澳大利亚、美国后面,占比达到了6%。

中国是锂电池出货量最多的国家,拥有最完备的锂电池产业链,早前由于国内锂矿资源的开发难度较大,且提锂技术尚未成熟等原因,国内锂盐加工企业选择出海,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私人矿企进行收购,通过一体化绑定上游的形式布局全球锂资源。

(财经十一人)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笼罩下,我国企业投资海外新增锂矿项目的难度会相应增加,项目争夺会更加激烈。我国锂盐出货量占据全球消费量的50%以上,产能占全球的70%以上,但锂矿的开采主要依赖进口,我国原料产量只占22%,有75%来自海外盐湖和海外锂矿,还有4%来自二次回收。

突破外部环境的制约,必须提高国内原料自供的比例。我国锂储量约150万金属吨,位列第四,处于全球第二梯队。锂资源分布主要有盐湖、锂辉石和锂云母三种。其中盐湖锂占比达到83%,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藏格矿业、西藏矿业、盐湖股份和五矿盐湖等企业均建有成熟的盐湖提锂产线。

(广发证券)

但资源开发和规模化生产的难度还需要逐步攻克,努力实现单位成本和提取效率的优化。

盐湖大多位于高寒高海拔以及生态脆弱的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着技术开发以及运输条件,影响了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前期投入更大不说,与国外盐湖相比,青海地区的盐湖镁锂比较高,提锂的难度更高。而且不同地区的提锂工艺各异,这也导致了产线难以快速复制和投入生产。

固体型锂矿分为锂辉石矿或锂云母矿,合计占国内15%的锂资源。锂辉石资源集中于四川,杂质含量较少,开采规模较小,去年四川省出台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明确要保障中重点矿种矿山的最低开采规模,逐步提高锂矿产量,目前参与布局的企业有融捷股份、盛新锂能、川能动力。

锂云母矿资源在江西、河南和湖南地区均有分布,矿种所含杂质较锂辉石矿更多,提锂过程中产生的废渣量也会更多,且制备工艺生成的尾气具有腐蚀性,会对生产设备造成腐蚀,布局锂云母矿的企业也有永兴材料、江特电机、国轩高科等。

同时,下游在探索可替代的方案,帮助降低对上游锂矿的依赖度。

锂元素资源供应偏紧给下游电池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一些替代方案也抓紧步伐实现规模量产,比如钠离子电池,钠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富程度远高于锂,由钠离子电池材料实现的平替能够有效减少对一些稀有金属的依赖程度,将成本降低至30%-40%。并且,依托锂电池的成熟产业链条,钠离子电池在性能迭代和快速量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率先开始量产以及有量产规划的企业包括宁德时代、中科海钠、传艺科技、维科技术等,未来有望布局下游低速车、储能领域,从而释放高端电池领域的用锂需求。

电池回收也是锂资源开发的部分来源,随着上一批动力电池相继淘汰,未来回收部分占原料开发的比重有望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在5-8年之间,电池淘汰后仍然具有大量可回收的锂、镍、锰、钴等金属元素,资源经过回收后可以循环利用,构筑闭环,提高原料的自给率,从而降低对上游锂矿的依赖程度。

相关政策持续出台,广东省发改委引发的《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了支持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促进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包括了天奇股份、超额科技、骆驼集团、东江环保、迪生力等。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