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数亿美元融资!远程引入多家战投,加速“碳中和”新周期展开
一、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龙头完成Pre-A轮融资,发布“碳中和”目标
紧随广汽埃安巨额融资之后,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风云再起。
9月26日,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第一品牌远程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超3亿美元,将用于加快研发投入和市场生态建设,并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作为国内自主头号车企的吉利所孵化的新能源商用车主力品牌,远程本轮的投资方阵营也是来头不小。其中,领投方为普洛斯旗下隐山资本,且传化、中信证券投资及湖南湘潭产业基金、GLy Capital、Mirae Asset等多家战投和机构参投。
此次,宣布引入战投的同时,远程一并公布了两大“碳中和”目标,即2025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30年,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众所周知,新能源商用车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已成普遍共识,且在减碳方面的潜在价值,更甚于关注度极高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中,远程近年的发展亦突飞猛进。
不同于传统车企,诞生于2016年的远程,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新能源商用车的品牌,更像是商用车新能源化变革的“新势力”,而背靠吉利无疑也让远程具备了更多“新势力”不曾拥有的制造和技术底蕴。
此刻,远程公布长远“蓝图”,显然是自身发展步入新周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同时也是中国新能源商用车迈入新阶段的一个重磅信号。其实,就在近一年前,远程于旗下智能豪华重卡“星瀚H”线上发布会上披露了市场生态战略,并称之为“1233”市场生态战略,即“1”个愿景目标,“2”两大核心技术路线,“3”个平台公司,“3”个方面战略协同。
今年以来,外部融资环境愈发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远程此刻能拿到这笔不小的投资,并吸引到多家知名产业及金融资本,这既是出于资本对于中国商用车新能源化发展趋势的一致看好,也是对远程的实力及未来发展的共同认可。而对于远程而言,引入这些实力不俗的战投,其推动行业迈向零碳陆运未来的步伐也将加快。
如今来看,远程已基本占得“天时”、“地利”与“人和”。
二、“双碳”时代下,远程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1)“天时”:“双碳”时代商用车减碳价值凸显,新能源化高速发展正当时
首先,交通运输领域是减碳“大户”,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占全国终端碳排放量高达三成左右,中国也维持在10%左右。而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以道路交通碳排放最高,根据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报告显示,约占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的75%,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商用车,2014年接近八成。而据公开资料显示,从环保角度测算,1辆柴油重卡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306辆乘用车。
图:按最终行业划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18年)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论坛和奥纬咨询)
因此,商用车领域的减碳之路对于国家“双碳”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各地方政策密集出台,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自去年四季度起销量爆发,今年以来渗透持续上升,已成为商用车市场的重要增长极。根据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信息显示,2022年1-9月,商用车新能源月度渗透率从4.45%提升至10.67%。与此同时,今年9月国内新能源车整体渗透率已超30%。
(来源: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由此可见,新能源商用车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的“甜蜜期”,且相比现阶段的整体渗透率水平,未来提升潜力更大。
2)“地利”:远程领跑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海外扩张成效初显
随着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加速增长,远程也迎来了其价值兑现期。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9月,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总体销量再夺行业第一,实现月度销量“五连冠”。 细分领域,远程新能源物流车保持强势表现,同比增长259%,市占率达19.58%,市场头部地位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轻卡市场拿下月度销量“九连冠”,以绝对实力稳居细分市场头部地位。此外,远程新能源轻型商用车多款代表产品市场表现卓越,销量持续攀升。
据了解,目前远程已完成重卡、轻卡、小微卡、LCV、客车五大产品线布局,覆盖商用车全应用场景,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多能源布局,实现全系产品新能源化的商用车品牌。
除国内市场之外,随着近年来国货出海潮不断,远程也在积极远征海外市场。目前,远程海外市场集中在亚太、南美、中东地区,未来还将全面进军欧洲市场。
此外,远程计划将逐步建立健全海外产品合规开发体系,建立属地化研发中心,建立以市场出口为中心的业务出口模式及体系,建立核心KD工厂以及成立属地化运营公司等一系列举措,从而2027年实现新能源商用车出口量第一的目标。
可见,远程稳居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龙头地位,并凭借完整产品与技术布局,将持续享有新能源发展红利,同时随着海外布局稳步推进,将持续带来的新增量,未来兼具确定性及成长性。
3)“人和”:以研发为先导+融合产业资源
远程之所以能率先抢占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先机,并稳居市场领导地位,依赖于逐步体系化的技术能力。
根据最新发展规划,远程围绕“智慧绿色运力科技综合服务商”的发展定位,现已逐步构建起一套涵盖底层架构、核心技术以及平台的业务运营支持体系,包括两大动力技术路线(以纯电驱动和增程式电驱动的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城市商用车+以液氢能源甲醇动力与采用换电技术的纯电驱动为核心的公路商用车)、三大造车架构(GLA、GHA、GMA)、三大市场生态平台(绿色慧联、万物友好和阳光铭岛),从而推动产业生态的重构。
远程背后的技术底蕴,由此亦可见一斑。
自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创立至今八年来,累计申请专利1700余项,其中包括大量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技术专利,如涉及混动120余项、纯电60余项、充电系统相关技术30余项、动力电池系统50余项以及电机驱动系统20余项等。
同时,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中央研究院,远程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汇聚全球超2000名研发工程师,以乘用车领域成熟的电气化、智能化技术为基础,专注于商用车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开发。
此外,吉利在航天科技、通讯系统、三电以及智驾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沉淀,对于远程未来发展也将是不小的支持。
除了强大的技术团队之外,远程此次引入的多家战投,也将是其未来势能爆发的重要伏笔。
例如,此次领投方隐山资本背靠全球物流产业资本普洛斯在国内坐拥庞大的物流仓储基础设施等资源。据了解,其在中国70个地区市场、400多处物流仓储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产业生态资源,对远程在客户开发、城配场景下的车辆销售和租赁、冷链车推广及新业务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赋能。
目前来看,远程诸多有利条件俱足,但尚处早期的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也仍面临诸多掣肘,远程又将如何落地以达“碳中和”目标?
三、谋局“碳中和”,远程的“合纵连横”之道
首先,在战略布局上,远程已确立了构建从低碳循环制造、新能源商用车应用到智慧绿色物流生态圈,聚焦新能源商用车全价值链“碳中和”,形成低碳循环发展,助力中国陆运零碳发展。
第二,远程将未来十年的战略发展划分为两大阶段(如下图)有序推进。根据远程规划,2025年新能源销量25万辆,市占率21%;2030年规划销量达57万辆,市占率20%。
(来源:公开网络资料)
目前,远程正从供应链与产业生态横纵两大方向同步来持续推进布局,以最终实现其零碳陆运的宏伟“蓝图”。
一方面,远程将在采购、研发、制造、运营、回收等供应链各方面践行零碳理念。例如,在制造端,远程目前布局四川南充、江西上饶、安徽马鞍山、山东淄博、山西晋中、浙江湖州六大制造基地,构建“制造中心+产业生态”双轮驱动布局,构建“研发端-营销端-再制造端”统筹的低碳循环产业生态圈。
另一方面,远程联手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进零碳陆运发展。例如,去年11月8日,远程联合华为、亿咖通科技、京东物流、韵达货运、传化智联、满帮、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协鑫、G7等11家上下游企业,宣布共建“中国零碳陆运联盟”。
尾声
远程迈向“陆运零碳”的一小步,无疑是吉利新能源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布局,或许也会是国内商用车转型的一大步。此次,远程引入多家战投,表明其正全力开展从产品市场到资本市场的战略协同,实现两个市场双轮驱动。随着资本注入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公布,远程将加速迈入新阶段。
- 吉利汽车(0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