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再度爆表!核心CPI创40年新高!美股应声大跌,华尔街集体看衰……

国际金融报 2022-10-14 08:01

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美国公布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8.2%,预估为8.1%,前值为8.3%;环比上涨0.4%,预估为0.2%,前值为0.1%。

在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9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6%,高于市场预期的6.5%以及前值6.3%,为1982年8月以来最高。美国至10月8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录得22.8万人,为2022年9月1日当周以来新高。

最新的CPI数据是美联储11月会议前需要重点考量的参考数据,由于CPI数据高于预期,目前掉期市场完全定价美联储11月加息75个基点。

受此消息影响,美国股指期货集体下挫,纳指期货跌超3%。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为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此外,美股三大指数也大幅低开,道指盘中跌1.41%,纳指跌2.86%,标普500指数跌2.06%。

近期美股表现一直不佳,截至10月12日,纳指和标普指数录得连续六日下跌。标普指数抹去10月份以来涨幅,创2020年11月以来新低;纳指续创2020年7月以来新低。

近日,华尔街投行接连发声,美股还将继续下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和资本市场负责人Tobias Adrian称,投资者情绪的转变可能导致美国股市进一步下跌20%。

强化激进加息预期

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3个百分点,其中最近三次加息幅度更达到75个基点。目前美联储的目标利率区间达3%-3.25%,同时预计加息周期将延续到2023年,目标利率或最高到达4.6%,这意味着美联储还有1.35个百分点的加息空间。

10月12日,美联储公布9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预计将继续加息,维持利率在高位水平,直至通胀水平有明显下滑迹象。市场预期美联储11月加息幅度将维持75个基点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资金的撤退在继续。

作为美联储注重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8月同比增长6.2%,虽然较年内高位回落,但远高于2%的长期目标。

美国劳工部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增率与月增率分别升至8.5%与0.4%,高于市场预期的8.4%与0.2%,表明通胀压力仍在且需要时间缓和,也意味着美联储将在激进加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彭博经济学家Eliza Winger表示,9月PPI涨幅超过预期,加剧大众对通胀变得根深蒂固的担忧,尽管某些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供应链中断有所缓解,但潜在的薪资—物价螺旋上升,特别是在服务业,将使美联储成员一致认为有必要继续大幅加息。

而13日公布的CPI数据高于预期,潜在通胀压力持续上升,强化了美联储下月将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

分析指出,尽管随着供应链的放松和油价从春季的高点回落,通胀持续放缓,但仍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在欧佩克+决定减产后,汽油价格可能已经触底。俄乌冲突给食品价格带来上行风险。潜在通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租房成本上升推动的,部分通胀压力还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吃紧。居高不下的通胀率和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使美联储得以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积极的货币政策立场。

富达国际宏观及策略资产配置全球主管Salman Ahmed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市场期待美联储在短期内从紧缩政策转向的希望已经破灭。美联储在连续两次会议上分别加息75个基点,而且从8月底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央行年会至今,始终维持其鹰派基调。即便以对需求形成严重破坏为代价,美联储仍似乎一心要抑制通胀。”

集体唱衰美股

据统计,在今年此前的9个美国CPI发布日中,标普500指数有7次在这一关键数据披露日收跌。

随着13日CPI数据公布,美股三大指数开盘后纷纷下跌,大型科技股普跌,亚马逊、特斯拉盘中跌超4%,谷歌、微软、苹果均跌超2%。

近日,高盛董事总经理斯科特鲁伯纳指出,美国散户投资者正在清空美股投资组合,选择持有现金。据高盛最新发布的关于资金从股票流入货币市场基金的数据显示,上周约890亿美元流入货币市场基金,是2020年4月以来最多的一周。

高盛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David J.Kostin10月9日也表示,飙升的美元、利润率下降以及税收变化是企业第三季度业绩的三个关键风险。该行认为,若企业收益下降与经济衰退同时出现,标普500指数可能会跌至3150点。

10月10日,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警告称,标普500指数可能还将继续下跌,跌幅可能从当前水平“轻松地再下跌20%”。

此外,华尔街大空头、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师Michael Wilson也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标普500指数将降至3000点,市盈率将进一步下降至13倍,美股才会触底,熊市才会终止。

瑞穗证券在10月10日的客户报告中发出警告,尽管标普500指数已较今年的峰值下跌约25%,但对采取“逢低买入”策略的股市多头来说,还会有更多痛苦。

10月14日起,美股新一轮财报季拉开序幕。瑞穗指出,虽然他们的分析师仍预期2023年企业营业利润增长8%至10%。但美国实际GDP仅略微增长,加上工资调升引发的利润率挤压,意味着分析师未来将不得不下调对今年剩余时间和明年的盈利预期。

美国银行股票和量化策略主管Savita Subramanian提醒投资者,应“系好安全带”迎接艰难的第三季度财报季,并为将来糟糕的股市表现做好准备。她警告称,由于高通货膨胀,定价已出现见顶迹象,但外部需求在放缓,“第三季度上市公司仍有望实现盈利增长,但业绩指引将会很糟糕”。

防御性资产配置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或许有望继续较为激进地收紧,这将意味着十年期的美债收益率可能会达到5%,而这对股票的贴现率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认为投资机会还是有的,在经济放缓的环境下,可能会转向防御型的行业”。

富达国际也维持防御型的核心投资观点。尽管如此,在较为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选择的环境下,亚洲有望在2023年提供大量投资机会,令人期待。

富达国际多元资产基金经理王陶沙认为:“从众多方面来看,亚洲在今年第四季度将走向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该区域的主要经济体可提供分散布局的机会,主要是由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欧洲所面临挑战的影响,通胀压力较小。这意味着亚洲有更大空间来推动增长导向型政策,这和世界许多其他地区因高通胀而迫使央行收紧金融环境的情况大不相同。”

“此外,中国已经放宽了多项房地产政策以应对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尽管如此,考虑到中国的疫情、美元走强导致的外汇波动,以及与日本央行收益率曲线控制策略相关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仍须谨慎对待。但整体而言,我们对亚洲市场的看法正变得更加乐观。”

记者:李曦子

编辑:王哲希

责任编辑:毕丹丹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