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杰出基金经理的10倍牛股心法:散户能战胜华尔街机构!

格隆汇 2022-10-06 08:01

20世纪全球最杰出的基金经理是谁?有人崇拜格雷厄姆,有人信仰邓普顿。

不妨用数据说话,1977年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是个烂摊子,规模1800万美元,基金面临不对被客户赎回的压力。彼得·林奇接手后,凭借远高于市场的收益率很快扭转局面,待他1991年离任时,麦哲伦基金规模已经达到14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业绩也名列全球第一,13年里年复合收益率高达29%。

什么概念?假设你在1977年1月1日,分别投资100万美元于麦哲伦基金、代表大盘股的标普500指数基金和代表小盘股的罗素2000指数基金。到1990年年底,三者的收益曲线如下:

投资标普500,100万变成573万;投资罗素2000,100万会变成674万(注:由于罗素2000起始于1978年末,因1977和1978年两年的收益率假定和麦哲伦一样)。而投资麦哲伦基金的100万,变成2670万。

在林奇执掌的麦哲伦基金的这13年里,其收益率吊打美国大盘股和小盘股。投资者将这一阶段的麦哲伦称为“世界上表现最好的公募基金”,彼得·林奇被财富杂志评为“投资界的超级巨星”,被晨星公司选为年度最佳基金经理。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投资大师认为在股票投资上业余投资者能够战胜机构投资者,散户可以战胜华尔街。

在彼得‧林奇看来,业余投资者拥有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他认为作为业余投资者,不必像专业投资者那样不得不分散投资于许多只股票,业余投资者完全可以集中投资少数股票,如果一时找不到好的股票,业余投资者也可以随时空仓,抱着现金等待机会。

机构投资者就没有这样的自由,机构投资者每个季度都得公布投资业绩,时刻面临来自同行的竞争和来自客户赎回的巨大压力。

1

十倍牛股来自哪?

在全球投资领域,彼得·林奇是以投资成长股,尤其是选出十倍股的能力而广为人知的。在选出大牛股方面,彼得·林奇给所有的业余投资者打了一针兴奋剂。他认为在选出大牛股方面,业余投资者比起专业投资者来说,不但没有劣势,反而还具备优势。

当然,要发挥这类优势,需要学习一整套选股的方法,比如学会将公司分成不同的类型来进行分析,彼得·林奇认为有三种类型的公司最容易跑出十倍股,分别是:快速增长型公司、困境反转型公司和隐蔽资产型公司。

为了工作彼得·林奇每天几乎花12个小时阅读资料,经常一连几个小时地打电话,与同行交流看法,讨论投资领域的新进展。休息时间也会到世界各地的投资公司考察。正因如此,他练就了一双点石成金的慧眼,总能比别人更早发现10倍股。

当基金经理后,彼得·林奇彻底变成了工作狂,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月要拜访几百个同行,走访40到50家上市公司,每年走十几万公里去实地调查上市公司。行业涵盖了方方面面,从消费到金融,从娱乐到保险,再到电子工业等等。

彼得·林奇的投资几乎涉足了每个行业,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总共投资了超过1500只股票,也正是这些种类繁多的投资使得彼得·林奇找到了如何从生活中找到好公司的方法。

他最有特色的选股方法就是他自称为“商场漫步”的投资策略:即使你不在上市公司工作,你同样可以以顾客的角度来观察一家公司。当你每次在店里购物、品尝汉堡包或购买新眼镜时,你都可以得到该公司第一手的信息。顺便在店里逛逛,你还可以知道有什么畅销,有什么不畅销。拜访你的朋友时,你可以知道他们使用什么牌子的电脑,喝什么牌子的饮料,看什么电影,了解锐步跑鞋是否还在流行,这些都是引导你寻找并购买好股票的最佳线索。

彼得·林奇认为,购物中心是发掘好股票的金矿。他家附近的柏林顿购物中心,为他提供了大量牛股,家居超市、沃尔玛等零售企业的股票从1986年到1991年涨了50倍;连锁店”我们是玩具"的股价从25美分涨到36美元;莱维兹家具涨了100倍;”电器小屋”在1970-1982年涨了100倍;林奇的女儿们喜欢的碧加牌饮料,股价1年内从3美元涨到26.75美元。

彼得·林奇称牛股出自生活不起眼的细节,只要认真观察,任何人都能从身边找到10倍股。在生活中他很关注自己的女儿,放任她们各种买买买,并且留意他们衣帽间,或者总会看看家里的冰箱里又添置了什么饮料和食物,这当中也让他发现了不少牛股。

有一次他的女儿给她推荐了一家辣味餐厅,但他忽略了,结果错失了一支大牛股。还有孩子们很喜欢GAP牌衣服,但他起初并没太在意,结果这只股票5年涨了10倍。他后来在回忆中很夸张的说道,他女儿们发现牛股的能力,超过了世界上所有的基金经理。

关于选股跟他女儿的故事,还有一家公司——美体小铺,靠卖沐浴露起家很受消费者欢迎,当时市盈率40倍,每年收益增长率30%。因为他更喜欢小市值高增长的公司,他判断这种连锁模式,可以维持这样一个增长率扩张。最后选对了,6年时间美体小铺股价上涨70倍。

彼得·林奇警告投资者,在学习选牛股的同时,还要知道如何回避坑人的陷阱,选股有三条戒律:热门行业的热门公司不要碰、被吹捧成下一个某某的公司不要碰、小声耳语的公司不要碰。

每一条戒律都是花了很多钱买来的教训。那些小声耳语的股票给彼得·林奇带来的几乎全都是惨痛的教训。比如国家卫生保健中心的股票,从每股14美元跌到了50美分;太阳世界航空公司的股票,从每股8美元跌到了50美分等等。

彼得·林奇认为小声耳语的股票往往都是讲一个神奇的故事,比如这家公司的产品能治疗艾滋病,那家公司的产品能解决石油短缺等等,但是公司自身并没有什么收益,它们讲的那些神奇故事最终绝大部分都无法实现。

如果投资这样的公司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应该尽量远离它们。

2

择时:鸡尾理论

彼得·林奇提倡的是长期价值投资,而不是短期投机。如果你选好了一个公司的股票,就最好能够长期持有,短则几个月,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

市场会随时变化,需要时时关注,适时调整,定期检查你的投资组合就很有必要。而在卖出股票方面,彼得·林奇的宝贵经验有两个核心:当你买入理由已经消失了,你要卖出,以及,当你找到性价比更高的股票,也可以考虑卖出。

在择时上,彼得·林奇提出过一个著名理论:鸡尾酒理论。

在国外经常举办的鸡尾酒聚会上,参加聚会的人来自不同阶层和不同职业的人,他们各自进行聊天。彼得·林奇通过多年参加鸡尾酒会的经历,总结出了判断股市牛熊四个阶段的具体理论,也是行为金融学的经典案例。

第1阶段,股市已经下跌了一段时间以至于根本没有人会预测股市会上涨,人们都不愿谈论股票。彼得·林奇在介绍自己是基金经理时,人们漠不关心地走开,更多的是围绕在牙医周围,关心和询问自己的牙齿问题,或者宁愿谈论明星的绯闻,没有人会去谈论股票。

当10个人宁愿与牙医谈论有关治疗牙齿的事情而不愿与一个共同基金经理人谈论股票时,很有可能股市将要止跌反弹了。

第2阶段,当彼得·林奇介绍自己是基金经理时,新认识的客人在他身边逗留的时间会长一些,可能长得足够告诉他股票市场的风险有多大,然后他们又去和牙医交谈了,在鸡尾酒会上谈得更多的仍然是牙齿而不是股票。从第一个阶段开始到第二个阶段股市已经上涨了15%,但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第3阶段,股市从第一阶段至此已经上涨了30%,一大群兴致勃勃的人整晚都围在彼得·林奇的身边,根本不理会牙医的存在。一个又一个热情的客人把他拉到一旁问应该买哪只股票,甚至连牙医也会这样问。酒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把钱投在了某一只股票上,他们都在谈论股市未来走势将会如何。

第4阶段,参加聚会的人簇拥在彼得·林奇的周围,但是这一次是他们告诉林奇应该买哪些股票,甚至是牙医也会向林奇推荐三五只股票。过了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那位牙医推荐的股票评论,并且它们的股价都已经上涨了。当邻居们告诉彼得·林奇该买哪只股票,这是股市已经上涨到了最高点而将要下跌的准确信号。

3

投资想赚大钱,关键是不能被暴跌吓跑

彼得·林奇说:“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股市暴跌,其他投资专家们也无法预测,那么何以幻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免受暴跌之灾呢?

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能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最后也会后悔万分的。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如果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会有气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季还会远吗?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度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看好的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

1987年股市暴跌之后,道琼斯指数曾经一天之内下跌了508点,投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预测股市要崩溃了,但事后证明,尽管道琼斯指数暴跌1000点之多,最高点来计算跌幅高达33%,也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股市末日来临。

这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股市调整而已,尽管调整幅度非常大,但也只不过是20世纪13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调整中的最近一次而已。

从此之后,虽然又发生过一次跌幅超过10%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41次而已,或者这样说,即使这次是一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14次而已,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在麦哲伦基金年报中,彼得·林奇经常提醒投资者,这种股市回调不可避免,总会发生的,千万不要恐慌。

彼得·林奇很同意巴菲特的观点,经常告诉买他基金的投资者,如果不能够忍受自己的股票跌50%,那么最好就别买他的基金,当然也最好别进入股市。所以这些问题是每个人必然要面对的,如果损失20-30%,自己那时是什么心态。一旦是害怕、恐惧,甚至睡不着觉了,说明还需要磨合,或者说心态跟股市不匹配,那最好连基金也不要买。

4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1990年5月31日,咔嗒一声,彼得·林奇关掉了证券行情报价机,走出了在富达麦哲伦基金的办公室。

46岁的彼得·林奇满头白发,在事业的巅峰选择退休,成就了一段投资传奇。

而退休原因是他选择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在他出版的《战胜华尔街》序里说到:

我曾经听说,有很多的百万富翁庆贺自己错过了本可以更加富有的机会。我过去一直对此非常怀疑,能够对大赚一笔的诱人机会说不,这可是很少人能够享受得起的奢侈。

如果你够幸运,和我一样赚了相当多的钱,当赚的钱多到一定程度,这时候你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继续为了赚更多的钱而生存,辛辛苦苦一辈子只是做金钱的奴隶呢,还是让你赚的钱为你服务,从此成为金钱的主人,让自己享受更多的人生幸福呢?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小说里,写过一个非常贪心的农夫的故事。有个魔鬼答应这个农夫,一天之内,他用脚能圈下来的土地,就全部属于他。这个农夫拼命跑了几个小时,就圈到了好几平方公里的良田。这些土地他一辈子都种不完,足以使他和他的家庭好几代子子孙孙都过上富裕的日子了。

这个可怜的家伙已经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他想停下来,他想:圈的地已经足够大了,再继续跑下去圈更多的地,对自己又有和意义呢?

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他继续跑啊跑啊,总想抓住这次机会尽量多圈一些土地,直到最后再也跑不动了,精疲力竭倒地而死。

这正是我希望自己能够避免的悲惨结局。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