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转型进入深水区,中国再保险(1508.HK)的创新求变之道

格隆汇 2022-09-08 08:02

今年以来,疫情反复叠加全球宏观经济承压带来的 “寒气”似乎正在蔓延开来,即将进入尾声的中报季大体上印证了这一点。对于一些正处于转型攻坚期的行业来说,更是不太友好。

比如笔者长期追踪的保险行业中,上市险企业绩普遍下滑,即便是头部企业往往也难以避开这样的内外双重压力。

8月29日,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集团”)披露了2022年中期业绩。中再集团归母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动荡。

从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来看,承保和投资是驱动业绩的两大核心。上半年的地缘政治冲突、全球通胀上升叠加疫情反复的影响,造成了资本市场尤其是二级权益市场的大幅波动,连带着保险行业整体投资收益普遍性下滑。

但是,笔者始终认为,对于当下的险企来说,相对于短期的净利润变化,更重要的在于其本身是否在正确的道路持续转型,调整承保端业务结构使之符合行业发展大趋势,集中优势资源提升长期价值。

一、业务结构继续向好转变

2022年上半年,中再集团实现了总保费收入人民币879.80亿元,同比增长5.6%,超过了保险行业同期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公司承保端的动能依旧稳固。

而这本质上恰恰在于中再集团对于行业转型脉络的深刻把握,业务结构的调整符合行业发展大势。

首先是人身险方面。经过早些年的粗放式增长,近年来人身险的整体销售失速,以此为主业的保险公司也纷纷陷入了保费收入增长放缓乃至下降的地步。但需要明确的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养老、医疗保健等需求呈现长期上升趋势,由此衍生的健康险等保障型业务将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同时,由于健康险的定价更加复杂,对于风控的要求更高,而中再集团作为业内极具数据优势及产品设计经验的再保公司,被诸多直保公司视作优先合作对象。国内首款长期医疗险、特药险、惠民保等创新型业务均有中再集团的身影。

保障型业务也已经成为中再集团的重要成长动能,过去5年中再寿险的保障型业务收入增速始终高于健康险行业的原保费收入增速。2022年上半年,中再集团人身再保险境内保障型业务主动创新发展,强化核心竞争力,克服行业增长乏力影响,分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6%,占比提升7.3个百分点。同时,中再集团积极发展中端医疗险等效益性业务,持续深化存量业务防亏减损,通过创新驱动与严控风险实现短期保障型业务承保效益稳定,综合成本率98.24%。

其次是财产险方面。近三年来车险综合改革是财产险行业发生的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之一,其正在扭转过往以车险为主要动能的财产险行业格局,同时也倒逼各大险企进行针对性变革。从这个角度入手,无论是直保公司还是再保公司,非车险上的竞争将决定其在财产险战场的未来地位。

同样地,财产险向非车险发展的趋势也对直保公司在产品设计、风险定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了财产险直保公司的分保需求。中再集团近年来抓住了这一结构性机会,实现了财产再保险业务规模的持续提升。2022年上半年,中再集团境内财产再保险非车险业务同比增长42.1%,占比提升6.6个百分点至77.8%。

此外,中再集团旗下的大地保险也受益于非车险比例上升的逻辑。2022年上半年,财产险直保非车险业务同比增长9.2%,占比提升1.9个百分点至50.3%,首次实现占比过半。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保险的保险”,再保险天然具有全球化属性。中再集团抓住国际再保市场费率上涨的机遇,进一步扩大特险、政治暴力险、水险、责任险等优势业务规模,同时积极开拓非劳合社市场,境外财产再保险及桥社业务2022年上半年总保费收入人民币113.74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桥社业务总保费收入人民币89.06亿元,同比增长20.6%。桥社在审慎计提俄乌冲突准备金和承受自然巨灾损失的情况下,主动调整业务结构,降低业务波动性,仍实现较好承保利润,综合成本率为96.34%。

二、创新驱动业务发展

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业务的拓展,除了在传统业务上持续深耕稳定基本盘外,更离不开对代表行业未来动能的新兴业务的探索与产品创新。

2021年,中再集团提出了“一四五”战略,即以再保险业务为核心,通过产品创新、平台驱动、科技赋能、全球联动四大战略支点,实现价值、数据、生态、人才和文化五大方面的提升。产品创新恰恰是四大支点中是居于首要位置的关键一环,“创新”这一关键词可以从中再集团近年来的各类新兴业务上得到体现。

首先是人身再保险领域方面。在“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指引下,保险公司纷纷入局健康养老产业,中再集团也在加速推进产业融合,在特药业务基础上深入开展创新支付研究和探索实践,在惠民保、带病体保险、消费医疗险以及以CAR-T为代表的新疗法领域落地创新支付合作,同时,中再深度经营百万医疗险存量市场,通过推广覆盖药、械、检测、先进治疗为一体的先进医疗保险,推进百万医疗险老客户加保和产品升级。

可以看到,一方面,中再集团拓宽了惠民保覆盖范围,将CAR-T、医疗器械等医保目录外诊疗项目纳入惠民保,新增覆盖 2300 多万投保人群。另一方面,中再集团创新性地推出面向肺结节人群的百万医疗险、面向老年人群的重疾型长期护理险等多款创新产品,助力民生健康,老年险、慢病险等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6.8%。

再者是财产再保险领域。目前,社会管理、科技强国、一带一路碳中和等诸多重大领域平稳发展都离不开再保险的保驾护航。

以巨灾保险为例。在当下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呈现走高态势,巨灾的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往往会造成沉重威胁,由于巨灾风险低频高损的特点,直保公司往往有着强烈的分保需求。

同时,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难以预测的特性往往需要强大的技术能力支持预判与评估。中再集团拥有国内唯一专注巨灾风险管理的保险科技公司,成功研发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巨灾模型和台风巨灾模型,绝大部分指标优于国际同类模型,实现国产化替代和自主可控,不断强化中再集团在巨灾保险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完善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目前,中国地震巨灾模型3.5版已在4家政府单位和22家保险机构投入使用。

今年上半年,中再还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参与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并发布了再保险行业首个新能源汽车定价风控模型——“再·途”新能源汽车定价模型,该模型具有可解释、高精度、可迭代等特点,有助于精准识别并管控风险,降低业务赔付率。同时,中再跨界合作发布了我国首份《电化学储能保险发展报告》,打造“可再生能源+电化学储能技术+绿色保险保障”的融合发展模式。

总体来看,新兴业务是一片大有可为的新蓝海,与中再大力推进的产品创新紧密契合,可以发挥中再技术、数据、平台优势的领域,有利于快速提升创新能力,是增量承保利润的重要来源。

三、结语

站在当前时间节点,保险业的深度转型仍然是压制板块估值的最大因素,这一基本行业现状不会是以某一两家公司业绩波动而发生根本性的扭转。

但需要明确的是,植根于中国庞大的保险市场,当前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远远没到保险业发展的天花板,其中存在的结构性机会已在上文中进行了充分说明,无论对于直保公司还是再保公司而言,这都是在下一个保险上升周期来临前必须要做好的准备。

相对直保公司来说,再保公司能享受到保险行业分保需求走高的红利,叠加其全球化布局带来了风险分散优势,在当下保险行业整体估值进入历史低位的时候更值得关注。

而从此次中期业绩来看,中再集团业务结构的变化正展现出了一个再保险龙头企业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其背后的创新能力将催化其长期价值稳步提升。

相关证券
    中国再保险(01508)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