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观察|开启品牌化突围之路,论拼多多(PDD.US)如何打破“不可能铁三角”
下半年,消费正在逐步复苏,消费领域至暗时刻已过。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二季度行业面临了一场极限压力测试。经济增长承压叠加疫情起伏,带来了非常严峻的考验。
但也有人逆势爆发,远超预期——电商三巨头之一的拼多多(NASDAQ:PDD),于8月29日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2022Q2,拼多多的归母净利润为88.9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68%;Non-GAAP归母净利润为107.76亿元,这个数字不仅一举突破单季度历史新高,竟还相较于彭博一致预期的41.95亿元高出达156.88%!
拼多多“逆生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突破“不可能铁三角”的一角
二季报发布后,拼多多的股价一度涨超20%,可见市场对于这份财报“含金量”的认可。本质上,来自收入端的高增长,给了市场很大的惊喜,并打消了关于所谓增长见顶的担忧。
2022Q2,拼多多实现营收314.4亿元,同比增长36%,相较于彭博一致预期的236.24亿元高出33.08%。分板块来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为251.7亿元,同比增长39.2%,环比增长38.6%;交易服务收入为62.2亿元,同比增长106.7%,环比增长11.2%。
拼多多指出,这得益于疫情带来的消费压力从5月开始逐步缓解,叠加618活动的成功举行。公司出台了多项补贴和商家纾困政策,以促进复工复产后的消费恢复。从数据上看,4月/5月/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中的实物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5.2%/7.0%/5.6%,拼多多明显远远超出行业平均的恢复水平。
另外,拼多多2022年618活动颇多亮点。商家和品牌积极参与,消费者购物需求强烈,因此拼多多平台全域消费取得了大幅增长。其中,手机行业全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48%,家电全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 103%,美妆行业全品类销量同比增长 122%,日化行业全品类同比增长 110%,均实现翻倍高增。
针对几个最亮眼的品类,我们从中可以轻易找到共同点:各品类赛道中品牌商家增速领跑,而由非白牌商家领头。其中,美妆品类中的资生堂、兰芝、露得清等品牌销售量同比增长超 200%; 家电品牌官旗数量同比增长 182%,商品数量同比增长 264%;日化品类中,联合利华、维达、立白位列品牌榜单前三甲;手机品类更不用多言,苹果、小米和 iQOO排名手机榜单前三。
这份财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市场的误区。关于拼多多的投资逻辑,市场上其实已形成了一个共识:平台在用户数和消费频次两个维度展现出了非常强的竞争力,但预计未来的边际增长贡献会相对没有这么高;在未来,品牌化的重要性会日益凸显,客单价的表现将非常关键。在对拼多多的未来进行预测时,有部分投资者表现出担忧,有甚者甚至认为,对于所有电商平台而言,用户数、消费频次(或者说用户粘性)、与品牌化程度会构成“不可能的铁三角”,并导致后续增长势能不足。
但无论是从业绩高增、还是618品牌商家表现超前,都侧面验证了拼多多成功地推动了品牌化上行。从财报来看,拼多多已经对“不可能铁三角”中最具备争议的“一角”,实现了成功突围。
塑造品牌、用户、平台的三赢
拼多多在品牌化之路取得良好进展,618活动的顺利举办功不可没。今年618活动期间,拼多多推出品牌专场作为 618 第二主会场,平均每天上线一个头部品牌。这意味着推进品牌化是拼多多618活动的重中之重。
尽管今年大环境预冷,618活动被公认为"史上最难"的618,但拼多多依然交出了一张让人满意的“品牌上行”成绩单。618活动中,首轮报名的商家数即超500个,包括美的、西门子、小米、娇韵诗、自然堂、安踏、COACH、花王、蒙牛、海天、卡西欧、联合利华等品牌旗舰店。活动期间新品的比例显著提升,一线品牌包括安踏、小米、OPPO、vivo、华硕、蒙牛、海天、完美日记等都推出了新品。此外,百亿补贴在全网低价、限时五折、买二免一、买一送一等优惠的基础上对专场商品进行二次补贴,有力地帮助入驻品牌直连平台消费者。
多管齐下的措施之下,拼多多618的活动非常火爆,品牌上行效果良好。根据电商平台的经验,品牌入驻潮一旦形成,就会逐渐构建出规模化生态,很少会出现倒流。
而值得注意的是,对比起简短的第二季度财报,我们能从618活动的报告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根据拼多多618数据,购买家电品牌的用户中,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订单占比将近一半。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订单量同比大幅增加110%。
事实上,品牌旗舰店除了拥有更充足的营销预算,还拥有更高的品质保障,以及更优的用户体验。对大品牌的引进和补贴,有望能够帮助拼多多获得一二线用户的主动选择,拓展一二线城市客群,实现用户结构升级。如果能顺利地加强品牌在对应的消费群体中的渗透,将有望实现品牌与用户的同频共振,加强平台对品牌与用户的双重吸引。拼多多作为平台将获得更高的盈利能力、更稳健的成长势能,从而形成“三赢”局面。
如果说短期的618活动不足以有力地证明以上观点,那通过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拼多多的确同时实现了品牌升级与用户价值升级。从公开数据看,2021年以来,国内外一线品牌在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的数量同比增长330%。与此同时,拼多多的人均消费额迅速提升,2020年拼多多用户ARPU为2115元,仅为淘系的23%,2021年度ARPU大幅增长至2810元,显著缩小了与淘系客单价的差距,实现用户数与 ARPU共振提升。这亦是拼多多向中高端需求市场渗透、品牌化取得初步成果的有力证明。
中信建投研究所也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拼多多品牌化和消费者粘性的提高,商户和用户对平台价值的认可度增长。
“不可能的铁三角”观点,逐步被证伪。
品牌上行重塑成长模式
事实上,拼多多作为新秀,其崛起之路一直承受着极高关注度与较多的讨论及争议。过去,关于拼多多的成长模式,市场甚至贴上了非常两极分化的僵化标签,比如“消费降级vs消费升级”、“五环外vs五环内”。
而拼多多做的,就是以动态的发展,不断地打破这些静态的刻板印象。
2020年Q4,拼多多以 8.24 亿年活跃买家规模超过阿里的 8.11亿位居电商行业第一。上一阶段的增长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拼多多新阶段的任务,则是从用户扩张转至释放用户价值。而品牌化成为拼多多战略升级的重要抓手。
在品牌化战略上,拼多多是具备天然优势的。数量庞大、高粘性的用户池,能给品牌提供大量的流量曝光机会,并决定了品牌上行的规模化空间非常大。
但拼多多做出的差异化能力还是超出了外界期待。所谓差异化,指的是其他对手做不到的,或者做不好的能力。品牌和用户选择拼多多,正是因其具备差异化优势。
首先,拼多多是社交新电商,利用社交媒介实现裂变式传播。凭借社交传播能够积累社交关系数据,并构建社交圈层的用户画像。这是其他电商和品牌方相对欠缺的。拼多多够获取独特的市场洞察,并为品牌方提供独特价值。
其二,拼多多具备更高效的流量的匹配机制。 拼多多的流量分配以货找人为核心,实现多种流量并行的分发体系。
一方面,不同于以“搜索”逻辑驱动的“人找货”模式,拼多多以“货找人”模式为主。通过人工智能对于用户过往使用习惯的分析进行综合推荐,用户的消费决策从过去的“品牌—商品—下单”转变成“商品—下单—品牌”。这具备更高的营销效率,也为市场带来良性竞争。
另一方面,店铺在流量分配中的价值在提升。拼多多搜索流量占比不断提升,DSR对店铺的搜索流量影响越来越大,拼多多优化了搜索环境下的关键词搜索、关键词模糊匹配等技术,高单价商品获得的权重也在提升,品牌商品获得了更多流量和更有效的曝光。
另外,近年来,拼多多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百亿补贴,重塑了电商平台在品牌层面的“玩法”。通过百亿补贴,拼多多大幅提升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强化了用户的品牌心智,并成功地向中高端需求市场渗透。中信建投研究所在对拼多多二季报的点评中指出,百亿补贴占GMV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幅度明显,对佣金增长贡献权重占比不断加大。拼多多已打破“性价比、白牌为主”的刻板印象,树立起高质低价的品牌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提供一系列营销、研发、管理工具,拼多多甚至能全方位扶持优质的自主品牌升级。拼多多在2021年初启动“2022多多新国潮”行动,成立专项团队,投入百亿量级“扶持资源包”,联合100余家国货品牌,开展全链路合作新模式,全面推动国货品牌在生产、技术、数据和管理等层面实现数字化升级,持续助力新国货直连新消费。
当前,拼多多已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品牌上行生态,能为品牌和消费者提供更全面、多样的价值,并逐渐成为更多的品牌和用户的新选择。品牌化的成功推行,打开了拼多多的生长边界。分析师指出,随着拼多多不断沉淀品牌的信任,将吸引更多品牌入驻。品牌占GMV比重正在提升,品牌广告主的占比同步提升,广告投放意愿提升支撑成长逻辑。
当前,拼多多已经成为品牌上行的新阵地,并凭此探索出用户价值的新界限。随着持续深度向品牌化迈进过程中,拼多多不断占领更多市场、构建出更为坚固的护城河,并寻找到一条真正可持续成长的发展道路。
- 拼多多(P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