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众安布局区块链力度最大 大部分险企高管仍持观望态度
财联社11月4日讯,10月28日,120余只区块链概念股迎来一场集体狂欢。其缘于国家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当日,在区块链领域发力的众安在线、中国平安两只保险股,分别上涨8.65%、0.73%。
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险是区块链最理想的落地场景之一,但区块链技术本身发展尚未成熟,监管领域适合于保险业的区块链法律也急需完善,大部分保险公司高管对区块链在这一行业落地持观望态度。
平安、众安发力布局区块链
2017年,泰康保险、人保财险、爱心人寿和安联保险纷纷入局。据了解,已有包括平安、众安、民生、华泰等在内的九大保险公司进军区块链领域。
还有大部分险企对区块链持观望态度,“对于区块链概念可以搞清楚的人不多,在看不明白的时候也就大公司敢于尝试,大公司亏了就亏了,小公司输不起。并且在上一轮互联网金融泡沫之后,投资圈对区块链比较谨慎,所以概念难理解加上投资谨慎,会使人不太轻易表态,持观望态度。”一位银行系险企人士表示。
据2018年保险行业协会课题报告《保险科技助力寿险业发展》显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大型寿险公司对区块链技术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对区块链进行投资的寿险公司以中小型保险公司为主。目前区块链的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多数公司还未对区块链技术进行投资及开发,投资区块链在寿险行业的应用有待发展。
(数据来源:incoPat 单位:个)
据2019上半年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排行榜数据显示,中国平安、众安科技、泰康保险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274件、99件、41件,全球排名分别为第2名、第6名、第19名。
以上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和众安保险着力布局区块链,而除泰康保险之外,布局区块链专利数量甚微。
区块链+保险被普遍看好 但尚未发展成熟
据普华永道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探索中,有20%以上涉及保险。作为将信任视为核心价值主张的保险行业,与天生携带信任基因的区块链技术本就是“天生一对”,保险成为区块链最理想的落地场景之一,由此发生颠覆性改变值得期待。
“区块链确实在保险承保、运营、营销、理赔等领域会迎来比较大的一次技术革新,区块链技术利用自身防篡改可追溯的天然特性对承保前后的业务信息记录及追溯,智能合约的可编程业务来做到理赔的降本增效。同时自组织的技术特性让整个技术革新,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整个理赔全程的效率,同时降低交易成本。”刘峰教授表示。
安永也在《区块链技术:数字化新平台对保险业的影响》报告中提及,由于区块链能够提供公开分类账和加密个人数据,许多保险公司已开始利用其应用程序减少与跨境和多货币即时付款相关的欺诈和责任。
而据《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智能风控白皮书》披露,全球每年约有20%—30%的保险赔款涉嫌欺诈,欺诈比例高,手段多样难以防范,仅车险领域欺诈渗漏比例约达20%。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也对保险+区块链模式表示了肯定,其认为保险是区块链最理想的落地场景之一。第一,区块链技术可以使保险行业运营成本大幅降低;第二,区块链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保险公司的理赔效率,增强客户的体验满足度;第三,区块链可以加强保险公司产品开发的广度与深度;第四,区块链可以增强保险产品的自我弹性,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第五,区块链有助于保险行业识别与防控客户的道德风险;第六,块链可以打通保险机构与其他相关组织之间数据共享的“最后一公里”,并创造出信息资源服务公众的普惠性红利。
然亿欧智库对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大部分保险公司高管对区块链在这一行业中的落地持观望态度。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行业落地—2017中国保险科技报告》中指出,首先是区块链技术本身发展尚未成熟,其次传统阻力大,主要表现在对数据共享的保守态度,第三、监管层面滞后。
一位寿险企精算师认为,“大部分险企持观望态度的原因可能与区块链应用场景不明显有关,用在什么地方?如何用?目前大家不是很清晰。”
刘峰教授透露,“2019年之前,区块链技术更多还在研究中,且研发成本非常高,可谓烧钱不为过,2017年区块链就业人员的平均薪资已远超其他技术人员工资。”
此外他认为,“区块链技术还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尚存不确定性。在监管领域,适合于保险业的区块链技术的法律法规也正在完善,2020年1月将启用的密码法是一个好开端,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监管政策来为保险等行业的区块链技术保驾护航。此外,监管科技还需要持续跟进,包括区块链沙盒技术等保险业也需要同步跟进,积极引入到保险行业的区块链体系中。”
央财区块链法律问题专家邓建鹏表示,“区块链应用到保险主要存在两点风险,保险相关的元数据上链和节点是否保存保险相关的全数据。当前大量应用都是元数据,采取传统数库或者文件方式保存,这些元数据的HASH上链时,数据本身存在真实性问题。公链的节点目前都是节点全数据,但是效率低下的问题当前难以解决,而联盟链则只支持节点保存局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