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创科(1632.HK)母公司筑粮食供应链融资科技通道,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
眼下,稳产保供已是稳住经济大盘、防通胀保民生的基础,尤其是农产品。如何纾困农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对于金融科技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数字科技”是有效的着力点,成为诸多优势企业的重点攻坚方向,民生电商便是其中之一。
据民生电商副总裁兼首席风险官吴远志介绍,作为民生电商旗下数字化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民熙科技借助物联网和区块链的技术,构建起专注粮食行业的供应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并搭载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民农云仓”服务模式。目前,该科技服务模式已成功应用于传统粮食行业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种类,将粮食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粮食资产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成功对接。
民农云仓:构建粮食供应链融资的科技通道,提升资产与资金对接效率
据了解,民生电商是由民生加银资管牵头,国内多家产业知名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一家综合性互联网企业,港股主板上市企业民商创科(1632.HK)是其目前唯一的上市平台,民熙科技则是其在数字化供应链方向的重要布局。
具体而言,民熙科技通过全国范围内建设并运营民熙现代金融物流产业园,并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构建起国内首个全流程的粮食行业智能金融监管与资产数字化科技服务平台,即“民农云仓”,以有效解决粮食行业传统货押业务确权难、监管难、评估难、处置难的痛点,通过货物智能监管、设备反欺诈、仓单实时动态评价等系统组成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基于物联网所生成的数据,凭借区块链来管理,最终实现多终端、全天候、可视化、不间断地集中监管与督导。
(来源:民生电商官微)
这也意味着,在民农云仓借助科技确保粮食存储安全的同时,也实现了粮食资产到可信数字资产的转化,成为了连接资产与资金的科技桥梁。
民农云仓模式已获市场认可,未来将继续升级效率、开拓新品类
“传统农业在金融行业里较难获得融资的原因,在上游的产出端,农民或者收粮食的贸易商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而下游的需求量又很大,对资金的要求也高,因此,以传统方式很难解决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需求。”吴远志认为,“基于物的供应链,物本身的管控非常重要,用传统的依赖人工管理的方式是没办法有效控制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担忧也直接影响了粮食资产价值的发挥”。
针对上述痛点,“民农云仓”已有其破题之法。例如基于仓内粮食数量、品控自动监测、视频结构化、车辆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由人工品控作业、人盯监控升级为机器和系统规则判断,从而极大提升风控效率。
另外,针对疫情突发,区域临时管控等情况,“民农云仓”的智能化监控系统能够做到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化盯防,从控货的本质出发,解决一物多押、货不对板、货物丢失等多重问题。
在吴远志看来,“尽管人员不能流动,但国家的物流体系并没有断。即使是在疫情期间,通过全国电子仓单,也能够保证底层资产透明,确保真实交易,货物供应链以及银行风险管理都不会受到影响。”
“民农云仓”自正式上线至今仅三年左右时间,但其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据其进一步透露,目前民熙科技已与东方集团、新希望六和、中粮贸、通粮等数十家粮食产业核心企业开展合作,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南、湖北、山东等6省建设60多个粮食智能监管仓,已经达成服务协议的粮食资产超过300万吨,累计帮粮食企业获得包括建设银行、浦发银行、九江银行、中原银行、浙商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等在内的十多家银行约70亿元的授信额度。
谈及未来规划,吴远志透露,民熙科技还将尝试在粮食主产区的东三省以及内蒙古等地区自建仓库,提升粮食收、储、存效率,确保资金第一时间到位;在继续做好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粮基础上,探索铁矿石、煤炭、钢材等品类。与此同时,除现有的在库服务外,积极拓展在途融资服务,将粮食出库后无论是汽车运输、铁路运输还是海运的各运输环节的融资打通,并加强可视化管理,确保对粮食在运输过程中风险的有效管控。
尾声
众所周知,粮食供应链涉及种植、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各环节,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粮食的稳产供应,所以粮食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视为头等大事。近三年,受疫情、极端气候、俄乌冲突等各种“黑天鹅”事件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已空前严峻,联合国更是于5月发出警告,同时已有20余国实施粮食出口“禁令”。在此期间,国内政策也呈持续加码态势,其中今年初发布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强调,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底线。
(来源:东吴证券)
民熙科技作为民生电商布局供应链数字化的核心资产,也是民生电商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与相关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之一,其依托自身在电商、金融等优势产业领域所累积的资源,借助新一代数字科技,伴随数字化转型浪潮,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为产业升级、供应链畅通贡献力量。
- 民商创科(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