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贸走出“春寒”
6月25日,上海海关关长、党委书记高融昆表示,经过本轮疫情考验,上海外贸已进入快速恢复轨道。根据当前最新数据预测,6月份,上海口岸进出口(全国各省区市企业通过上海口岸实施的进出口)有望同比基本持平,全市进出口(上海企业实施的进出口)有望实现正增长。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上海口岸进出口总值为1.7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外贸比重高达28.4%。但受疫情影响,4月份上海口岸进出口占全国比例骤降至16.3%。近期经各方努力,一系列帮扶政策举措逐渐见效,特别是6月1日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以来,货运量和外贸进出口总值快速回升,上海外贸逐渐企稳。
而作为中国外贸出口的重头戏,5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好于预期。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5月,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1250.6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8%。其中,5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92.27亿美元,同比增长20.36%,环比增长23.89%,扭转4月增速收窄趋势,恢复快速增长态势。
在4月疫情反弹,上海及长三角上下游供应链及物流受阻,5月情况稍有缓和的背景下,这一成绩无疑令人惊叹。
在上海龙头进出口有限公司看来,这是由于5月受疫情影响的产业链已在逐步修复,工厂陆续开工,物流情况也好转不少。加之前段时间,因疫情而滞后的订单都得以出运,故体现在数据上就比较乐观。
而回顾起今年三四月份疫情严峻期间“战春寒”的经历,包括上海龙头在内的纺织品外贸企业仍然感慨万分。
争分夺秒“连轴转”
这个春天对于所有的外贸人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4月的某个夜晚,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东方创业接到通知,原计划在张家港纺纱厂定制的纱线无法转运至上海工厂,正常交货时间不得不推迟。这是东方创业与孟加拉国客户合作的第一笔订单,如果不能正常生产交付,与新客户的首次合作可能会“流产”。
回忆起这一切,公司孟加拉国事业部副经理徐青仍然心有余悸。当时并不知道后续情况会如何发展,团队只能一边与客户沟通,努力争取时间,一边联系位于上海松江的祥虹工厂,拟定保订单、保生产的紧急方案。
上海祥虹纺织制衣有限公司是东方创业的下属企业,其祥虹工厂彼时正处于封控阶段,当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亚华收到有望复工复产的消息时,他立即向东方创业反馈,通过多方力量组织,上报相关证件,终于在4月21日中午争取到“保供企业通行证”。
“保供企业通行证”便是复工复产的“入场券”,员工进厂后必须足不出厂,实行闭环生产。往后的一个月里,祥虹工厂进入连轴转模式,疫情致公路封控,货车不能进入工厂提货,工人们忙完作业,又找来小推车,将成品一箱箱运到大货车停车点,争分夺秒将丢失的产能抢回来。
直至5月19日21点,近60立方、595箱、总计16595件的毛衫订单从祥虹工厂连夜装箱发运,送往孟加拉国的客户手中。当看到发货,所有人心里的“大石头”这才落了下来。他们不会忘记,这一个月有多难。
而这只是众多外贸进出口公司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纺织公司已经恢复产能。上海龙头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主要出口业务是纺织品服装,客户来自欧美。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世尧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业务已恢复至正轨,之前所积压的订单也在顺利安排出货,后续订单按原计划生产,目前状况良好。本月正式复工的第一天,上海龙头的到岗率达到了95%,到目前为止,产能已全部恢复。
上海龙头生产车间现场(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中国纺织业发展面临国内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主要是原材料、劳动力和融资成本上涨。此外,国际市场需求减少、贸易壁垒、汇率变动等因素,也让国内纺织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不过,从2020年疫情开始,上海龙头依托于三枪的口罩和防护服生产线,发展了防疫物资的进出口业务。在近两年,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口业务成为了许多纺织品出口公司新的增长点。
全球布局 优化“双链”
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公司原本在一季度同比增长的良好开局一下子就变成了连续环比下跌,疫情给上海纺织业产业链、供应链皆带来巨大影响。
新联纺称,中国区域产业链面临临时断裂和效率降低的情况,而这种不确定性短期内难以消除,为减轻疫情冲击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正在洗牌,很多欧美服装商加快将产业链布局转向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目前来看,越南、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埃塞俄比亚等劳动力成本洼地成为了纺织服装产业链布局的热门区域。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中国纺织品行业近年来一直在全球布局、整合资源。以新联纺为例,成立40年来,已从生产商加快转型为供应链整合商,打通了纺织原料,面料及成衣的开发、设计、制作,再到检测、交货的环节。目前,该公司的终端客户在日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面料生产安排在中国,服装成衣制作安排在中国内地及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地,资金结算安排在中国香港,形成了海外接单、全球生产、全球交货、全球结算的立体化服装供应链体系。
该公司表示,尽管近年来供应链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进出口公司更应充分利用好供应链各环节分布在全国及全球各个地区的优势互补特点,把“中国制造”升级为“全球制造”,完成国际贸易整合商的角色转变。
冯世尧也表示,和2020年相比,本次疫情对上海外贸业的冲击更大。2020年初,国内虽然也暴发了疫情,但武汉深处内地,对在沪外贸公司的业务影响相对较小,而洋山港、上海港一直是全球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上海龙头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25部副经理陈婷婷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许多进出口公司目前都积极在国外设立办事处,以上海龙头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例,已在东南亚,比如越南等地铺开人员,与当地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积极寻找拓展海外供应链。
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仍是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各主要制造业国家接连受到疫情冲击,加上国际运输网络梗阻,全球供应链出现大量断点。
汲取战疫经验
疫情也为公司带来了一些实战经验,陈婷婷表示,从管理角度来看,公司要积极与下属供应链工厂保持经常沟通,听取难处,了解当地防疫政策,适当安排生产,为确有困难的供应商预支付部分货款,以渡难关。
长远来看,进出口公司还应该积极开拓外地物流供应链体系,在危机时刻,能高效调动外地物流运输与工厂的资源。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出海也成为趋势,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上海龙头通过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推进业务。本次疫情期间,上海龙头加大了电商业务的活跃度,员工居家办公便可在电脑上进行网店的运营维护和客户的线上沟通,保证订单达成。
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陈婷婷进一步向记者表示,“在疫情期间,政府依照实际情况给予企业一些支持,比如发放保供车辆通行证,保证防疫物资物流运输通畅。后期,在疫情好转,整体复工复产后,税收部门在利息减免、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也给予了相应的支持。”
在生产端、供应链上的工人之外,支撑起这庞大的贸易系统运转起来的背后,还有一个个外贸人,90后女孩徐梦婷便是其中一员。
徐梦婷1995年生人,大学学的是国际经济专业,毕业后选择了相关工作。4年前,她进入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从外贸助理做起,现在已经是一名外销员。
这份工作看似基础,真正落实下来,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和行动。3月初,上海疫情初有迹象,徐梦婷一直坚持到了4月1日,在封锁前的那个夜晚,她奔到办公室,把所有的资料、U盘、文件袋都收揽起来,打包带回家。之后两个月,她就在小房间里,和来自美国、孟加拉国的客户沟通,同时与各大港口保持密切的联系。
“大学里学的都是理论,根据老师的指导去模拟作业,但真正与外国客户做一单生意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徐梦婷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本轮上海疫情给外贸业带来最大冲击的首先就是物流。
3月末第一轮封控伊始,上海港的货物出运受阻,只能转道外地港口。4月初,徐梦婷所经办的货物辗转至宁波的港口,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宁波港口的仓库也出现了阳性病例,“那一刻真的很崩溃”,徐梦婷回忆,自己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和宁波方联系跟进,到了第五天,仓库终于放开,货物连夜发出。
徐梦婷在家办公(受访者供图)
徐梦婷告诉记者,进入5月后,上海各港口逐步恢复秩序,伴随着仓库解封,外地车辆可办通行证,业务沟通也通畅许多。在党委书记朱毅带领的复工复产动员小组的推动之下,公司在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全面复工的同时,进出口各项业务运行也逐渐恢复如常。
截至目前,国际物流方面,万航国际物流公司董事长周宗元告诉记者,公司订单量基本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但在疫情期间,很多船跳港或者改港,现在正陆续返回,拥堵、船期延误的情况仍旧存在。最近,各大航司的工作重心更多在于疏解前两个月积压的货物。
“港口拥堵情况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周宗元说。
展望下半年,上海龙头方面认为,在疫情全面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纺织品外贸出口肯定会持续好转。但公司也应该居安思危,持续强化内功,强化外贸自营业务核心竞争力,继续在研发上下功夫,开拓新客户,避免由于此次疫情对客人市场战略部署的影响,避免订单的转移,把潜在的风险降低到最小。此外,要加大品牌出海业务实现新跨越,电商业务实现新突破,做好内外双循环的战略部署,充分把握全球市场的战略性机会,寻求市场差异化,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周秭沫
编辑:王哲希
责任编辑: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
网红盘被近3000户哄抢,其实九成是“房托”? “暂无堂食”之下的上海餐饮小店 阿富汗遭遇20年“最致命”地震,已致1100人死亡!下半年A股如何演绎?市场投资机会在哪?专家解读来了
“一行两会一局”齐发声,透露这些重要信息
深度 | “平价雪糕去哪儿了”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