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不会接受”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8日表示,乌克兰不会接受成为欧盟候选国的任何替代方案。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库列巴当天在线上新闻发布会上说,乌克兰需要的是欧盟候选国地位,无论替代方案看起来多好,乌克兰都不会接受。
库列巴同时说,乌克兰需要尽快得到更多重型武器,尤其是大口径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系统。
乌克兰于2017年正式成为欧盟联系国。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乌总统泽连斯基于2月28日签署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的文件,呼吁欧盟启动“新的特殊程序”迅速吸纳乌克兰。欧盟在3月举行的峰会上排除乌克兰“火线入盟”的可能性。5月9日,泽连斯基宣布,乌方已提交申请欧盟候选国地位调查问卷第二部分答复文本。欧盟表示将于6月就调查问卷有关内容做出结论。
关于俄乌局势,还有这些新消息。
俄外长:俄乌总统会晤的前提是恢复双方谈判团队工作
据俄罗斯媒体8日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当天在谈到俄乌总统会晤的可能性时表示,首先必须恢复双方谈判团队的工作。
拉夫罗夫当天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与土外长恰武什奥卢举行会谈。拉夫罗夫随后对媒体表示,俄方的出发点是首先必须让双方谈判团队恢复工作,“球”在乌克兰一方。而4月中旬俄方向乌方递交一份协议草案后,乌方一直未予回应。
拉夫罗夫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再称俄军只有撤回到冲突前军事接触线或边界线位置,双方才能恢复谈判。俄方认为这是一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完全违背了乌克兰代表团3月29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提出的倡议。
3月29日,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在伊斯坦布尔举行面对面谈判。乌方提出在国际安全保障下确立中立地位,并希望土耳其等多个国家作为担保国。
俄军已攻占北顿涅兹克市机场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8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中说,乌克兰前线战局目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当前冲突的焦点仍然是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和波帕斯纳亚。俄军正在向顿巴斯和赫尔松地区部署更多部队。
乌克兰任命的卢甘斯克军事行政长官盖达伊8日说,北顿涅茨克市的战斗仍在继续,俄军正在发动猛烈进攻。他表示,乌军不会投降,但也不排除会撤退至更有利的位置。
据俄新社8日报道,俄军已攻占北顿涅兹克市机场。
俄称乌人员损失严重
继续招募外国雇佣兵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8日表示,乌克兰军队在顿巴斯遭受重大人员损失。仅在顿涅茨克斯维亚托戈尔斯克的三天战斗中,乌克兰方面就损失了300多名武装人员。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天表示,为了补充不断减员的武装力量,乌克兰方面正在继续招募外国雇佣兵。根据俄罗斯国防部此前数据,乌方已累计招募6500多名来自美国、英国、以色列、波兰、加拿大和捷克等国的雇佣兵;截至6月初,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兵数量几乎减少一半。扎哈罗娃说,美国私人军事公司参与了乌克兰外国雇佣兵招募工作,招募对象包括阿富汗难民和极端组织武装分子。
联合国:俄乌冲突造成全球成本危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8日表示,乌克兰正在与联合国讨论黑海粮食通道方案。泽连斯基称,海上运粮通道需要由乌克兰信任的西方国家舰队协助打通。
同一天,乌克兰外长库列巴也表示,黑海粮食运输通道应有乌克兰信任的国家的船只巡逻。他还说,乌克兰需要更多武器维护黑海港口安全,以解封港口,解决粮食出口危机。
当地时间8日,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危机应对小组(GCRG)发布第二份关于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最新报告,称在新冠疫情和气候危机中,全球居民正面临着一代人都未曾经历的生活成本危机。俄乌冲突三个月以来,全球食品、能源和化肥市场遭受的价格冲击正不断升级。
报告称,估计94个国家的16亿人至少面临其中一项危机局面,其中约12亿人生活在最容易受影响的国家,这些国家在粮食、能源和金融这三个领域都极为脆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称,弱势群体和弱势国家已经受到重创,但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免受这场生活成本危机的影响。
为此古特雷斯再次呼吁必须依照国际法、联合国宪章找到政治解决方案。但在此之前,需要立即在两方面行动。首先,必须为全球粮食和能源市场带来稳定,打破价格上涨的恶性循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纾解;其次,要立即为最贫困国家和社区准备好资源,政府要准备好借款让这些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持续。
古特雷斯还宣布,已要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负责人格里菲斯协调两个工作组,以允许“通过黑海安全可靠地出口乌克兰生产的食品”,并确保“俄罗斯食品和化肥不受阻碍地进入全球市场。”
格林斯潘表示,当前全球的粮食、能源和财政危机是累积发生的,各国本已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加上长期气候危机的影响,而持续三个月的俄乌冲突对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雪上加霜。在能源方面,她还呼吁各国释放能源储备,应对短期缺口。
格林斯潘还表示,虽然63国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未包括粮食及肥料,但已经为其出口造成了难度。为确保俄乌粮食、化肥出口,格林斯潘在过去数周连续对莫斯科、华盛顿、布鲁塞尔、基辅、安卡拉等地进行了访问。联合国呼吁各方立即采取行动,避免三重危机演变成三重灾难。
来源:央视新闻、环球时报等
责任编辑:毕丹丹
封面来源: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