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扎堆加码研发,创新药市场离收获期还有多远?

财华社 2019-10-22 14:11



前言:

在大批中小药企争先挤入仿制药研发的时候,一些行业龙头已开始打算砍掉部分仿制药项目,转而发力具有高价值的创新药产品研发上,如恒瑞医药。而以试剂起家的复星医药(02196-HK),近期在创新药领域的布局也是动作频频。

复星医药加码创新药布局

进入10月份,复星医药先是与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苏州市吴中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参与投资设立新药创新基金等达成合作意向。

新药创新基金旨在充分利用公司已有的全球领先大学创投基金网络以及前沿生物技术的丰富资源,通过基金投资 孵化落地的模式,将海内外优质的人才与技术产品引入国内进行落地。

其后不久,复星医药的首批孵化项目入驻复星领智,将聚焦全球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前沿交叉领域,重点围绕精准医学、肿瘤免疫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肠道菌群、合成生物学、POCT、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吸引国际一流团队,致力于以临床未满足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其中,精缮科技作为复星领智的首个孵化项目,通过与国内顶尖医院专家的合作,致力于基因细胞治疗技术的产品研发,为遗传性罕见病提供解决方案。

在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保政策层出不穷的行业大环境下,仿制药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为在医药健康核心业务上构筑起更坚实的壁垒,复星医药在剔除和睦家等亏损的收购项目的同时,也开始将更多精力放在新药创新上。

一路以收购方式实现快速成长的复星医药,深耕于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业务,并保持均衡发展。

今年上半年,公司药品制造与研发实现营收108.14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同期增长21.89%,是业务中占比最大同时也是增长势头最迅猛的一个板块,主要受益于依诺肝素注射液以及达托霉素等核心产品的销量增长。相较之下,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这两大业务板块营收占比较小。

在研产品线方面,上半年公司重点加大对单克隆抗体生物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投入。

截至6月底,复星医药已有9个小分子创新药产品(包括1个改良型新药)、9个适应症在中国境内获临床试验批准;已有1个单克隆抗体产品在中国境内获批上市,2个单克隆抗体产品于中国境内获得新药上市申请受理并均已纳入优先审评程序、13个单克隆抗体产品、3个联合治疗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开展20多项临床试验。

多药企挤入竞争赛道

其实在全球市场,多数国际知名药企早已走在行业前列,并率先尝到了创新药带来的高额利润甜头。

因而,鼓励药企将重点放在创新药研发上,打造出更多用药领域的核心拳头产品,以改变中国医药市场大而不强及部分罕见药物供应短缺的现状尤为关键。

受惠于监管部门对创新药的政策加持,当前抢入创新药这一细分领域赛道的药企不只复星医药这一家。

在A股及港股的上市药企中,恒瑞医药在研发上的投入一向“大手笔”,2018年恒瑞医药在研发上的支出为26.7亿元,占比当年营收174.2亿元的15.3%。

受雄厚的研发实力推动,公司在研产品线储备丰富,目前已基本保持着每年都有创新药获批上市的良性发展节奏。

特别是在创新药PD-1上,已有多项新适应症获批,如公司的卡瑞利珠单抗食管癌单药二线适应症和肺癌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CDE受理。

当然,业内比恒瑞医药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的是在港股、美股实现两地上市的百济神州,2018年其研发费用为6.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32亿元),远超当年1.98亿美元的营收,主要用于现有研发管线扩充、候选药物的注册登记、药物的后期临床试验等。

不过,高额的研发投入在向市场展现其对创新药重视的同时,这样入不敷出的“烧钱”模式也存不少隐患,毕竟创新药研发本身耗资多、周期长外,还面临着极高的新品研发失败风险。

接下来,研发投入较多的便是复星医药,2018年其在研发上的投入为14.80亿元,占比同期营收的5.98%。

未来,随着国内药企对创新药的申报越来越多,各药企的在研产品线也将逐渐步入收获期,中国创新药的市场份额有望获得大幅提升。

作者:冯雨瑶

编辑:李雨谦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