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出货格局生变,晶科能源取代隆基股份“榜首”交椅……
随着财报季进入尾声,光伏组件生产商一季度出货情况趋于明朗,业内排位也有所更新。
5月9日,光伏设备板块收涨2.58%,报1353.1点,换手率为1.29%,总成交金额162.08亿元。自4月27日以来,该板块连续6个交易日走出阳线。
前五名排位有变
据一季报数据和业绩交流会信息,2022年一季度,晶科能源的组件出货量达8.03GW,位居全球第一,天合光能以8GW紧随其后,晶澳科技与隆基股份出货量分别为6.83GW、6.44GW,第五名则为阿特斯,出货3.6GW至3.8GW。
光伏组件作为直接面向终端电站的环节,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件,其行业集中度日益提升,且格局几乎已定。对照2017年至2021年及今年一季度的全球组件出货量榜单,前五名企业原封不动,只是排序有所变化。
耐人寻味的是,隆基股份2020年及2021年出货量均为榜首,晶科能源去年出货量居第四,而如今两者地位互换。
针对出货量不及预期,隆基股份在业绩说明会中提及,由于今年前端物料价格并没有如预期下降,公司接单十分谨慎,甚至主动放弃部分订单。
另外,受美国WRO(暂扣令)影响,隆基原定的海外10GW电池和组件产能,不能大规模运往美国,“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仓储费就有3亿多,一季度去美国货物只有200MW,大部分货物被押在港口等待审核。”
不过,虽然一季度遇挫,隆基股份并未下调全年目标,公司预计2022年度组件出货50GW至60GW(含自用),同比增速约71%,全年出货量仍位列行业第一。
龙头业绩增速不一
业绩面上,几大龙头盈利水平都实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晶科能源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为4.01亿元,同比增长66.39%,天合光能实现净利润5.43亿元,同比增长135.97%,晶澳科技与隆基股份净利分别是7.5亿元、26.64亿元,同比增幅378.27%、6.46%。
但原料端的压力仍不容小觑,4月27日,硅业分会披露数据,当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5.2万元/吨至26万元/吨,成交均价上涨至25.54万元/吨,周环比涨幅0.83%;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5万元/吨至25.8万元/吨,成交均价上涨至25.33万元/吨,周环比涨幅0.96%。至此,多晶硅价格迎来第15周连涨。
组件厂商也在通过调价平抑成本,PV InfoLink于4月27日发文称,短期物流影响严峻、辅材料价格上调持续推高组件成本,测算当前价格基础下,组件价格在每瓦1.88元至1.9元已经基本与成本打平,以上因素使得组件价格在当周出现上调。
硅业分会分析,根据5月份国内外硅料和硅片企业最新生产运行计划,硅料供应和需求均有增量且高于预期,分别将达到6.7万吨至6.8万吨(包括产量、进口)和7万吨至7.2万吨,总体供应仍小于需求,另外,下游硅片环节同样受疫情影响,存在阶段性供应紧缺的情况,支撑其价格超越历史高位延续涨势。因此从硅料本环节的市场供需和下游价格对原料成本接受度两方面综合判断,短期内硅料价格仍将延续目前走势。
行业呈现新气象
事实上,不只头把交椅易主,光伏组件的尺寸和技术路线也呈现出新的变化。
首先,大尺寸光伏组件已成气候。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大尺寸组件(182mm+210mm)2020年的占比仅为4.5%,2021年则跃升至45%,预计今年将提升至75%。另据索比咨询统计,2022年开年至4月中下旬共有超50.1GW光伏组件开标,其中大尺寸组件开标占比超9成。
理论上讲,组件尺寸增大,能够提升电池片的功率,对于降低成本有一定帮助。但尺寸增大的同时,也给产品及供应的可靠性,系统端的适配性带来挑战。
技术方面,P型PERC电池效率已逼近极限,更低度电成本的N型技术发力,行业普遍认为2022年将是N型元年。对于重回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晶科能源指出,除中国等几个重要市场的超预期表现,还有N型TOPCon组件新品Tiger Neo的热销。
尽管N型技术在降本提效方面有着优异表现,但受制于较高的成本,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天风证券研报称,TOPCon已有29GW在产,22年规划超40GW,龙头量产平均效率24.5%;HJT已有5GW在产,22年规划超9GW,龙头量产平均效率24.5%;IBC已有0.2GW在产,22年规划超8.5GW,龙头量产平均效率24%。
记者 胡安墉
编辑 王丽颖
责任编辑 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