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手术台守卫者!

国际金融报 2022-04-29 00:01

4月,上海街道褪去了往日的喧嚣,只剩下了清脆的鸟叫声与冲在防控一线的一群又一群“白色战士”。

其中,有那么一群人,默默奋战在手术一线,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守护好生命的通道

41岁男性,胸痛,紧急呼叫120……

80岁男性,胸痛,紧急呼叫120……

69岁男性,胸痛,紧急呼叫120……

4月21日这晚,在短短几小时内,十院急诊胸痛中心接连收到三位急需抢救的心梗病人。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一旦发生急性心梗,极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危及生命,因此,业内一直有“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的说法。救治的时间越短,效果就会越好,患者的预后也将更加理想。

胸痛中心值班医生王凡和林莹在即刻完善和研判心电图后,考虑前两名患者均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好在送来医院还是比较及时,发病时间均在2小时左右,经与患者本人及家属沟通,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溶栓和抗凝序贯治疗,两小时后两位患者的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心电图ST段较前明显回落,于是将患者从急诊转入CCU病房(冠心病监护病房)。而第三位患者心电图显示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以先观察情况再做处理,随后他也被转入CCU。

抢救生命的接力棒到了CCU的医护人员手里,在接收病人后,他们立刻与急诊值班医护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复查了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连夜制定后续治疗的方案……

4月22日,在心内科徐亚伟的亲自关心下,三位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依次进行。身着厚重的铅衣,再罩上防护服,魏毅东、庄剑辉、陆芸岚和王依倩配合娴熟,迅速开通患者的梗死血管,顺利植入支架,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术后均明显好转。

其实这也是十院心内科每天都在经历的事。十院向记者介绍,短短三天内,通过这种配合默契的接力跑,十院心内科团队已成功完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8例,患者目前均已脱离生命危险。

疫情以来,十院没有关闭急诊通道,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中将近期的门诊信息及时发布,通过医护人员24小时的轮班坚守,十院成为了患者背后坚强的“靠山”。

依旧坚守在手术台

据介绍,随着心梗发病率的年轻化,中年男性这个群体的心梗发生率显著提高,这类人群往往起病急,症状明显,及时的确诊及血管开通格外重要。面对疫情压力,转运救治时间成为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关键。

在4月24日到25日,徐亚伟团队在24小时内完成了4例年轻心梗患者的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

术后徐亚伟主任在对这四位患者进行宣教的过程中发现,这四位患者在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后,重视自身病症,基本都在第一时间呼叫120或自行前往医院急诊就诊,给医生抢时间、救心肌提供了重要条件。

其中一位患者描述到,从拨打120到救护车赶赴现场仅耗时2分钟,可见疫情下的上海急救力量仍保持高效高速的运转。

据悉,这四名男性年轻患者分别为41岁、34岁、40岁和49岁,无一例外都是有高血压的肥胖患者,疫情期间居家久坐、缺乏运动。

4人在入院后,值班医护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后迅速开展冠脉造影。在徐亚伟主任的亲自指挥下,陈维、明强、仓彦、陆芸岚和王依倩协力完成手术,迅速开通了罪犯血管并植入支架。术后四位心梗患者血流恢复良好,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徐亚伟也呼吁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年男性人群,新冠疫情纵然严峻,心肌梗死更为可怕!在家隔离或者闭环期间一旦出现胸痛冷汗等症状,务必要及时就诊,不要因为疫情而延误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十院作为上海疫情下其中一家医院的缩影,默默在背后为心血管患者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除了十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也在手术中尽可能最大的守护着患者的生存的生机。4月27日晚上10时许,在历经5个多小时的肝脏移植手术后,姚女士安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监护室。这是4月以来中山医院完成的第8例肝移植手术。

4月26日,姚女士得知成功匹配到肝源的好消息。4月27日一早,匹配到的供肝被顺利获取,并及时运输到了中山医院肝外科手术室。当天下午4时许,由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带领的肝移植团队在手术室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肝移植手术,

樊嘉院士介绍,疫情期间中山医院门急诊、手术等医疗救治工作从未停歇。医院4月单日最高手术量超过110台,单日门诊量峰值超1万,普通门诊及普通专家门诊均已正常开展。

此外据悉,为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需求,中山医院计划五一后全面恢复所有类型门诊服务,住院诊疗服务也将在下周陆续全面恢复。

记者:胡鑫宇 实习生:魏正宏

编辑:王丽颖

责任编辑:毕丹丹

封面来源:资料图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