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掉防护服前,需要对全身进行消毒吗?

国际金融报 2022-04-25 00:01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防护服成了每一位支援前线医护人员以及志愿工作者必不可少的防护手段之一,那么在防护服脱前,为了降低感染风险,不少“大白”会先在防护服上喷洒一遍消毒液后再将其脱掉,那么究竟需不需要先对全身进行消毒呢?

上海疾控中心发文表示:这样做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增加暴露及污染风险。

为什么会增加暴露和污染的风险?

第一,喷了没有用。消毒液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喷洒后立即脱衣,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杀灭新冠病毒。

第二,可能造成病毒颗粒进一步扩散。消毒液喷洒时的冲击力、气流扰动以及人员自身转动,都有可能进一步将防护服上的病毒颗粒带到周围空气、环境中,造成脱卸时的暴露。

第三,容易降低警惕性。有人觉得已经喷了消毒液,身上肯定没有病毒,容易不按规范流程脱卸防护服。

第四,容易浸透防护服造成污染。因消毒液喷洒量、防护服使用时间及质量问题,消毒液有可能浸透防护服,导致皮肤、内里衣物污染。

第五,可能直接污染面部。对于未戴护目镜或戴防护面屏的人员,消毒液喷洒时,有可能直接污染面部、眼部。

第六,存在吸入消毒剂风险。在脱卸口罩后,滞留在环境中的消毒剂,还有被吸入、伤害呼吸道的风险。

此外,如果防护服污染明显,担心脱卸时污染身体,可捏起防护服污染部位,用高水平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然后再进行脱卸。

防护服的正确穿脱顺序

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防护用品,主要包括:一次性帽子、护目镜、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手套、防护鞋套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穿戴防护用品前,先要测试口罩和手套的气密性,确认密闭性良好。同时,防护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尺码,防护服太大、太小都会在工作过程中造成行动不便或者出现意外刮坏、撕裂,还要仔细检查防护服是否有破损的情况。

正确的穿戴顺序为:先对手部进行消毒——戴一次性帽子——戴口罩——戴护目镜——穿防护服——穿鞋套——戴手套(可带两层)。

穿戴防护服时需注意:

第一,不要随身携带钥匙等尖锐物品,以免在工作中造成防护服的损坏;

第二,在穿上防护服后,必须保证拉锁拉好、帽子扣好、口罩带好,确保整体密封良好;

第三,工作期间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戴口罩工作满4小时、口罩弄湿或弄脏后,要及时更换;

第四,要与服务对象保持2米以上安全距离,不要摘下口罩,注意防护服的外层不要触及自己或他人的衣物和皮肤,一旦触碰,要立即消毒;

第五,每天对随身物品及扶手、桌椅、电梯等身体能够接触到的工作表面进行消毒,并及时清洗穿戴衣物,尽量错峰、分散用餐。

第六,防护服是一次性防护用品,在吃饭、如厕、睡觉时应脱下、更换,不要重复使用。

在工作进行完毕后,应该通过如下步骤正确脱去防护服:

首先,在室外无人处将医疗废弃物袋打开,将免洗手消毒剂拿出,按规定的脱卸顺序脱卸个人防护用品(手消毒→脱防护面屏(如选择)→脱手套→手消毒→解开鞋套→手消毒→脱防护服(连同鞋套一起脱)→手消毒→脱护目镜(如选择)→手消毒→脱口罩→手消毒→脱帽子→手消毒)。戴上新的口罩。

也就是说,在每脱掉一件防护用品后,就需要对手部进行一次消毒。

此外,在脱防护服时,应该遵循自上而下、由里及外的脱卸原则,将防护服一层一层卷起来,缓慢脱下,污染面要包裹在内部,再放入医疗废弃物垃圾袋里。

垃圾袋可采用“鹅颈结”打结医疗废弃物袋,使用封口带结扎,并对外表面进行喷洒消毒。在固定地点丢弃垃圾,垃圾按医疗废弃物收运处置。

(图源:环境保护署)

记者:胡鑫宇

编辑:王丽颖

责任编辑:毕丹丹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