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泉光电闯关科创板,依赖单一供应商,产品细分市场容量有限

格隆汇 2022-04-22 00:01

公开消息显示,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定于2022年4月26日上午9时召开2022年第32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将审议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泉光电”)的首发事项,保荐人为国金证券

钜泉光电的主营业务为智能电网终端设备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芯片产品及配套服务。旗下主要产品包括电能计量芯片、智能电表 MCU 芯片和载波通信芯片等。

根据招股书,公司股权相对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持有公司 5%以上股份的股东分别为钜泉香港、东陞投资、高华投资、炬力集成和聚源聚芯,上述股东分别持股 22.24%、13.73%、11.67%、8.75%和 6.53%。

本次IPO拟募资5.11亿元,主要用于“双芯模组化智能电表之计量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双芯模组化智能电表之管理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智能电网双模通信 SoC 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1

主要产品细分市场容量有限

近年来,国内智能电表厂商在全球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已参与多个沿线国家的智能电网建设,带动了国内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设备产品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国智能电表行业市场规模新的增长点。

报告期内,钜泉光电实现营收分别为3.00亿元、3.79亿元、4.9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809.50万元、6210.80万元、1.01亿元。

具体来看,报告期各期,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36.40%、38.24%和 45.45%,总体呈上升趋势。

其中,报告期内,钜泉光电的主要产品为三相计量、单相计量、单相 SoC 和智能电表 MCU芯片等,虽然公司已将产品应用逐步拓展至用户端电力仪表、光伏监测、通讯基站和路灯控制等其他领域,但公司源自智能电网之外其他应用领域的收入尚不足 5%,占比仍然较低。

按细分来看,三相计量芯片的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加。报告期内,三相表出口量分别为 707.30 万只、1640.19万只、1049.41万只,尤其在 2020年受下游客户中标沙特智能电表项目的影响,三相表出口数量激增。

要知道,钜泉光电芯片产品的主要用户为国内各电能表厂商并最终运用于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建设之中,且公司源自智能电网领域的收入占比在 95%以上。其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两网公司的建设规划以及智能电表生产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叠加当前主要产品所处细分市场的容量有限,若公司无法将产品顺利切入其他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或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2

对主要供应商存在重大依赖

目前,钜泉光电采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通行的经销模式销售芯片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经销商客户较为集中,向前五大经销商客户合计销售产品 2.81亿元、3.24亿元、3.81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93.53%、85.57%和 76.33%。

其中,第一大经销商客户昊辉电子维护了三星医疗林洋能源、正泰仪表和东方威思顿等下游龙头表厂,公司对其的经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 41.74%、42.01%和35.95%。

而若主要经销商的经营情况及其与公司的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使公司面临丢失终端客户和潜在终端客户的风险。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晶圆制造环节的采购全部集中于和舰科技及其母公司联华电子,报告期内,对其的采购金额分别为 1.31亿元、1.49亿元、1.40亿元,占各期采购总额的 60.55%、61.13%和 55.34%,结合其主要产品的晶圆制程和制造工艺,产品生产对其存在较大依赖。由于晶圆制造环节中具备成熟工艺和充足产能的供应商有限,公司依赖个别供应商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变。若供应商产能受限,或公司与和舰科技的合作发生不利变化,可能面临产品生产受阻或产能不足以支持公司销售增长的重大风险。

例如,2022年2月14日,苏州工业园区出现了新冠疫情并开展园区全员核酸检测。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主要供应商和舰科技和京隆科技的生产活动被暂停。其中,和舰科技已于 2022 年 2 月末全面复工,京隆科技也于 2022 年 3 月上旬全面复产。停产至全面复产期间,和舰科技和京隆科技的产能供给以及产品交付因疫情原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而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及消费电子等下游市场需求超预期等影响,国内产能持续紧张,同时受金、铜等封装材料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相关供应商在 2021 年也有不同程度的提价。为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公司与经销商及主要终端客户协商后多次上调了芯片售价,以此对冲采购成本持续上涨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公司依旧面临因集成电路行业需求周期性波动及全球疫情影响所导致的上游产能供给不足和采购价格上涨的风险。

3

结语

钜泉光电本次冲刺科创板,可以发现在经营过程中,受行业景气度等影响,存在对主要供应商存在重大依赖等风险,需要继续加快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及其产业化,以扩大公司的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才能提升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