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风险加大
1.利好不停的地产医药
今天市场情绪两极分化严重,一边是地产、医药等板块大涨,另一边是创业板大跌。
这种行情可以说是去年此时的反转。
地产链的反转受益于政策的松绑,上个月君临已经有多篇文章详细剖析。
最新的消息是,东莞、兰州、衢州等多个二三线城市延续松绑趋势,比如东莞,放松购房资格认定的条件,2021年12月以来出现的社保断缴,可视为连续缴纳,不影响购房资格。
兰州,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20%,结清贷款即可按首套房贷政策。
浙江衢州,取消限购政策,非当地户籍家庭也可在市区内购房。
在政策的清晰传导下,地产板块的估值修复没那么快结束,估计还可以延续一段时间。
另外,在上海疫情趋紧的情况下,医药板块也迎来了超预期机会。
首先是国产新冠mRNA疫苗方面,康希诺宣布,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在研产品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
此前,石药集团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SYS6006也获批开展临床研究。
国产特效药方面,港股开拓药业披露了自主研发的新冠口服药的关键数据,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最终分析结果显示,普克鲁胺可有效降低住院、死亡率,显著降低新冠病毒载量,改善相关新冠症状。
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普克鲁胺在完成服药大于7天的受试者中,对照组及普克鲁胺组住院事件数分别为6例(含一例死亡)及0例(p﹤0.02),相应保护率为100%。
于是该股在早上开盘一分钟后,股价涨幅便翻倍。
另外,3月30日,江苏省药监局公布,先声药业的新冠口服药SSD8432(SIM0417)获得IND批准。SSD8432以3CL蛋白酶为作用靶点,是第一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3CL新冠口服药。
3CL蛋白酶是辉瑞特效药的技术路线,值得重点关注。
中药方面,4月5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针对阳性感染者,中药使用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在加快出院率、阻断进展方面显示了独特优势。
跟地产链的困境反转不同,新冠产业链的估值相对较贵,可持续性比较难预料。
但可以判断,疫情一天没有结束,新冠产业链就存在持续反复的空间,尤其是政策的支持会不断加码。
毕竟我们都希望早日迎来,不需要再被疫情折磨的痛苦。
2.创业板大跌,光伏的云南冲击波
4月5日晚,隆基股份公告称,公司在云南省享有的优惠电价将被取消,直接诱发新能源板块大跌。
云南向来水电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因此过去获得了大量高耗能企业的布局,像铝加工、光伏等产业都有很多投资。
以隆基为例,截至2021年末,在云南省拥有约67GW的拉晶产能和57GW的切片产能,切片产能占公司总产能的比例约为54%。
另外,还有丽江三期年产10GW单晶硅棒建设项目、曲靖二期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30GW单晶硅片项目、曲靖年产30GW单晶电池项目尚未开工或投产。
截至2021年,隆基在云南的投资金额已经超过200亿元,未来产能占比还可能进一步上升。
因此,这次补贴取消或许会对隆基股份的业绩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不仅仅是隆基,前不久晶澳科技也发布了一个公告,计划未来6年总共投资约100亿元,拟于云南曲靖市投资开发和建设“绿色光伏新能源基地”。
这个基地的建设总体规模不低于10GW的太阳能电池和5GW组件的制造。
除此之外,阳光电源、晶科能源、通威股份、东方希望等公司也在云南有大量投资,
不知不觉中,云南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单晶硅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当前云南的单晶硅光伏材料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的23%左右。
比如曲靖市,目前其规划了15平方公里硅光伏产业园和4平方公里的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园,实现了硅棒产能40GW、切片产能40GW、有机硅年产能20万吨。
并且,曲靖市提出,到2025年,曲靖市将力争形成20万吨多晶硅料、100GW以上硅棒、100GW以上切片、50GW以上电池片、40GW组件、300万吨光伏玻璃产能规模,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建成“世界光伏之都”核心区。
云南的其它城市也不落伍,像保山市,提出要今年实现绿色硅产业300亿元产值,楚雄市已经有238家光伏企业落户。
一句话,云南正在举全省之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但现在,这个“世界光伏之都”正在取消对光伏产业的电力补贴,又是为什么?
一般来说,电费占硅片全工序加工成本比例为15%左右,电费优惠的减少将大幅削弱光伏产业链的竞争力。
云南出台这样的政策,也是迫不得已。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多地就出台能耗双控政策,包括云南、江苏、青海、宁夏、广西、广东、四川、河南、重庆、内蒙古等多地,制止高耗能企业。
其中,云南省就曾发布《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以石化、化工、煤化工、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等行业为重点,建立“两高”项目清单管理制度,淘汰退出一批低效落后产能,积极引导企业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上述政策意在加强重点行业管控,涉及到了工业硅环节。
也就是说,这次电价补贴取消,其实是国家能耗双控政策指挥棒下的结果,是全国范围内的政策路线。
即使是取消了优惠补贴,云南水电相比其它地区还是有成本优势。
但对光伏行业来说,这或许不是一个短期的坏消息。
或许更多是一个长期大趋势的开始。
一方面,能耗双控将持续,电力成本持续高企,将吃掉本来就不高的利润率;
另一方面,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通威、大全、保利协鑫、亚洲硅业等大型硅料厂商的新建硅料产能陆续启动投产。
随着硅料供给规模的增加,预计2022年硅料、多晶硅、硅片的价格都将逐步进入降价通道。
产能过剩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虽然海外需求的增长,会延缓这个趋势,但依然需要重视。
3.新能源车的产能过剩或许更严重
4月1日,潍柴动力召开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董事长谭旭光语出惊人,新能源车将会出现一次灾难性的产能过剩!
他是这样讲的:
“双碳,包括新能源,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
“近几年新能源行业比较热闹,出现一窝蜂上了,然后无序竞争,新能源的整车,特别是乘用车,将会出现一次灾难性的产能过剩。”
其实新能源车板块的风险,君临已经有过多次提醒,从去年10月一直讲到今年初,但读者冷嘲热讽的不少。
今年一季度,由于各大新能源车公司的业绩靓丽,大家也就放松了警觉。
但靓丽的业绩,毕竟是去年景气行情下的缩影,并不能反映未来。
景气行情持续的时间越长,涌进来的投资泡沫就会越大,未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就会越严重。
据业内统计,仅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欣旺达、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捷威动力等电池企业相继公布了多个新投建项目,整体投建资金高达2287.7亿元,建设年产能达620GWh。
按照最新的规划,宁德时代的产能在2025年将达到670GWh,比亚迪和蜂巢能源的2025年产能规划目标也达到了600GWh,中创新航2025年的产能目标为500GWh。
仅这四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的产能之和在2025年就超过2300GWh。
下面是电池网整理的一份2022年一季度的新能源车产业链新建产能项目数据。
由于当下的电池行业仍然是供需两旺,因此刺激了更多的乐观情绪,投资力度仍然在加大,未来宣布要投建的产能仍然会不断冒出来。
这种局面下,下半年新能源车板块的内卷程度会加深,风险正在不断加大。
整车板块的局面也是相似的。
据乘联会统计,截止2021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为52.47%。
虽然比2020年的48.45%提高4%,但还是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区间。
而今年下半年,随着一批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产能落地,这种局面可能更加严重。
像特斯拉的柏林超级工厂,2020年开工建设,今年终于落成,其落成之后,上海工厂的产能就将在中国就地消化,冲击国内的竞争格局。
整体来看,今年的新能源车、光伏风电等创业板支柱行业,很有可能复制去年的白酒行情,以休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