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白马,抱团去欧股撒野?

格隆汇 2022-04-01 00:01

3月15日,三一重工发布公告称拟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三天之内,国轩高科、乐普医疗与杉杉股份紧随其后,宣布了赴瑞士上市的计划。近日辉能科技也放出消息称,今明两年去欧洲IPO在公司考虑范围内。

资料显示,中资企业发行GDR并登陆欧洲股市的案例,历史上总共也才5个。其中长江电力、华泰证券、中国太保和国投电力发行沪伦通GDR并在伦交所上市,海尔智家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

曾几何时,国内企业几乎都以在美股上市为荣。时代广场合影、纳斯达克敲钟,那是一家公司实力的体现。

直到今年,情况悄然发生变化,去欧股上市俨然有蔚然成风的趋势。这些公司有何相似之处、美股为啥没这么香了、瑞士证券交易所吸引力又何在?

这些问题,值得探讨一番。

瑞士证券交易所总部设于苏黎世

01

瑞士工匠

研究瑞士股市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瑞士经济。这样一个面积接近甘肃、人口不及重庆的欧洲弹丸小国,实力却着实不容小觑。

2021年,瑞士GDP同比增长3.7%,达到8108亿美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介于中国湖北和四川两省之间,排在沙特阿拉伯之后,堪堪挤进全球20强。

单看总量不过尔尔,但去年瑞士人均GDP达到9.35万美元,全球排名第三。2020年是8.68万美元,全球第二,仅次于GDP总量732亿美元的卢森堡。后者人口只有60万,瑞士则是860万。

用另一个指标来衡量瑞士经济的强度可能更加直观:2020年,瑞士拥有14家世界500强企业,仅次于中美日法德英。

当一国之中每60万人就能分到一家世界500强时,它的人均GDP很难不高。

欧洲不少小国矿产和旅游资源发达,兼之人少,单靠天赋就能让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瑞士很难算在此列,阿尔卑斯山虽然名声在外,一座少女峰又能孕育多少家世界名企。

瑞士经济之所以发达程度高,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强悍的制造业。

从客观条件看,瑞士在劳动力、土地和矿产资源上都有限,与制造业大国相比属于先天不足。最终却脱颖而出,看似有些违背常识,其实是找到了“在特定领域做到极致”的解法。

比如瑞士享誉全球、令无数男人魂牵梦绕的军刀和高端手表,背后就是全球制造业“隐形冠军”的代表:瑞士精机和Victorinox。

除了为劳力士和欧米茄提供机芯加工设备,瑞士精机的高精度零件还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和医疗领域。这家公司反映了大多数瑞士制造企业的经营哲学:

和培育大而全的巨无霸企业相比,更多在狭窄赛道深入挖掘形成顶级竞争力的小公司,反而能收获全球的宽广市场。

比如在最能体现技术实力的两个行业:高端机床和制药上。

机床方面,瑞士机床出口额常年位居世界前五,人均机床出口创汇近30年稳居第一,至今是德国最大的机床进口国。

制药方面,诺华和罗氏是仅次于辉瑞的全球第二和第三大医药巨头。《我不是药神》中印度仿制药的正版来源,就是诺华公司研发的救命神药格列卫。

瑞士制造业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除了精益求精的所谓“工匠精神”,在研发方面的不吝投入更是重要原因。

拿医药行业举例,瑞士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投资仅次于美国,先后培养出9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自主研发药品比例达到80%。其中,罗氏过去两年的研发费用投入都是全球药企第一。

明白了瑞士产业的最大特点,瑞士人对哪种类型的公司情有独钟就一目了然了。关键是这些跑到瑞士上市的中国企业,是否符合当地的制造业文化。

02

中国制造

这几家意图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其实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比如三一重工,A股投资者对这家公司都很熟悉,尤其是散户。堂堂的“大国重工”,股价从去年年初将近50块一路跌到17块,伤透了价值投资爱好者的心。

三一重工能成为散户大本营绝非偶然,国之重器的光环让它看起来魅力十足。

在制造业分支中,工程机械设备是代表性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三一重工不但是国内绝对龙头,在国际上也是最受认可的中国制造名片之一,2020年拿到了全球挖掘机销冠。

近三年,三一重工的研发投入分别是17.5亿元、36.4亿元、50亿元,占营收比重从3%上升到5%。从技术实力和对研发的重视来看,三一有着和瑞士制造产业相符的相性。

再来看乐普医疗,这是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医药公司,净利润从2015年的5亿元逐年增长到2020年19亿元。单看经营能力比不上迈瑞等公司,关键是技术实力。

乐普是国内心脏领域龙头,心脏支架的市占率国内第一,还是国内最早涉及心脏起搏器研发、和亚洲最大的机械心脏瓣膜制造企业。出口方面,海外收入占比去年已升至44%。

研发投入来看,公司2019年和2020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4亿元和7.4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6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7%、9%和7%。

另外两家公司国轩高科和杉杉股份都是新能源赛道玩家,前者是国内最早从事动力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的企业,后者的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材料及偏光片。

两家公司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在欧洲有深度合作伙伴。国轩高科去年引入大众中国投资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双方确定了在欧洲打造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关系。

杉杉股份也在去年8月与德国世界500强企业巴斯夫组建合资企业,双方分别持股49%和51%,共同在正极材料领域进行合作开发。

总结而言,以上几家公司的相同之处很明显:都属于“中国制造”代表,在各自细分领域都拥有相当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认可度,并且在国际战略布局上都有一定建树。

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外也是一样。考虑到瑞士在制造业领域的成就,这些中国企业在欧洲不愁找不到伯乐。

从经营角度来讲,也有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海外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的作用。从经营角度来讲,也有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海外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的作用。另外从宏观角度而言,在当前国际博弈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去欧洲上市,也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信号。

另外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而言,中国企业去欧洲上市也是在当前国际博弈大环境下,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信号。

03

避风港

此消彼长,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数量则呈现断崖下跌的趋势。

Wind数据显示,2021年1月到6月,中国有32家企业赴美上市,数量和融资金额都创出历史新高。7月到12月,赴美上市企业数量骤降至3家。

纳斯达克不是不香了,而是对中国企业而言不再那么“友好”。

拜登政府正在以数据安全保障和监察问题等为由,在金融领域对中国企业加强监管。从3月8日至3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把百济神州等11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

如果这些企业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向SEC提供符合要求的证据,就会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并在两年内面临立即退市的风险。

消息传出,中概股全军覆没,跌幅陡峭得让人看不懂。再叠加俄乌局势动荡和美联储流动性收缩,连带着港股、A股一起血崩。

“股灾”虽然过去了,教训却不能忘。

股市之所以大跌,根源是俄乌战争引发大宗商品暴涨,欧美已然高企的通胀再度走升,从流动性预期和企业盈利能力两方面对股票市场形成双杀。

美股一旦大跌,欧洲和亚太股市在劫难逃。没有一个国家的股市能独立于全球市场,但不是没有办法减轻这个传播链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务院金融委3月16日发出明确信号:

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境外,当然不单指美股。证监会2月份发布的《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将认可范围从英国拓展至瑞士、德国,国内企业立刻嗅到了信号。

在此背景下,赴欧上市首先会提振A股市场抵御风险的信心。

就瑞士而言,该国从1815年起信守“永久中立政策”。几百年积累的信用和牢不可破的保密系统,使瑞士被公认为全球最安全的资本存放地。

同时,瑞士作为全球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温和的税制和汇率稳定的法郎赋予了其金融市场作为“避风港”的价值。

在金融领域,中欧深化合作无疑能够缓和美股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另外在产业角度,也有助于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

欧洲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积累了深厚的制造业优势,中国制造业则突飞猛进,在体系和规模上不逊于任何老牌工业国。

然而美国却凭借科技革命之后控制的互联网底层设施和操作系统,掌握了当今世界的话语权。要想改变现状,只有在“工业4.0”实现弯道超车。目前来看,中德最有希望。

德国率先做出了《高科技战略2025》等规划,今年大幅提高国防费用,也有从军事投资诱发技术创新的考量。

2019年,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展示《国家工业战略2030》

中国则正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高速通信标准、生物技术、绿色能源等基础技术领域成为世界引领者。

至于瑞士,也在智能制造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超级计算机实力仅次于中美,高端机器人与德日齐驱,还是中美之外全球唯一掌握基因测序仪设计制造技术的国家。

中国与瑞士在金融领域加深合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手。

04

结语

从投资角度考虑,中国企业去瑞士上市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

首先在基础设施上,瑞士金融业高度发达,交易手段比美股更先进,在1995年成为全球最先启用电子交易系统的国家。

其次在金融服务上,灵活开放的资本市场使其在投资咨询、风险评估和项目融资领域更加国际化和专业。

最后在监管上,瑞士拥有成熟的法律体系,叠加银行、保险等各领域充实的风险应对资金和能力,为证券市场奠定了稳固的地基。

在全球金融资产都对瑞士趋之若鹜的情况下,再考虑到医药、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在当地的特殊地位,这些中国企业去瑞士上市,不是没有希望获得比A股更高的估值。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证券:
    杉杉股份(600884)三一重工(600031)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