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品牌与名贵的游戏

格隆汇 2022-04-01 00:01

近几年,国家政策对中药的扶持,不亚于新能源和军工。

中药不仅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不少药品更是被指名为新冠防治用药,例如大名鼎鼎的莲花清瘟胶囊和颗粒,在疫情严重的香港一粒难求。

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多方位支持中医药发展。随后,中药行业整个板块大涨,到今天涨幅超过5%。

上周,中药板块已经上涨了2.45%,在医药生物板块中涨幅居前。

(数据来源:首创证券)

除了因为中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大幅度好转,多数优质公司估值处于5年估值中枢附近,给估值修复、股价上涨提供了动力。

那中药行业的基本面怎么看呢?我们先从产业链入手,看看政策对行业及主要上市公司的影响。

01 | 中成药是中流砥柱

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的产品可大致细分为中成药、传统中药饮片和中药保健品。

中药产业链上游:是产品的原料,也就是是中药材原料,通常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上游公司主要有云南白药、同仁堂、白云山、国药集团、信邦制药等企业。

中游:中药加工企业。主要有云南白药、同仁堂、白云山、国药集团、华润三九、片仔癀、信邦制药等企业。

下游消费终端包括医院、药店和商超。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药上市公司大多分布在产业链中游。以中成药为主营业务,少部分企业出于产业链的协同延伸到上游,但规模普遍都不高。

以现代中药集团为例,2019年中成药销售额占比为 63.4%,传统中药饮片占比14.7%,中药保健品占比21.9%。

(资料来源:现代中药集团招股说明书,东莞证券)

说中成药是中药上市公司的中流砥柱不为过,那什么又是中成药呢?

中成药以中药材料作为主要成分,产品主要形式是药丸、胶囊、药片、散剂、口服液及药水。广泛用于治疗及舒缓心脑血管类、消化系统及胃肠类和妇科类不适症状。

广为人知的片仔癀、安宫地黄丸、六位地黄丸、999感冒冲剂等都是中成药。

相对中成药生产企业来说,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程度较低,中药饮片小企业众多,采取农户家庭作坊式工厂的模式。中成药更具有讨论讨论价值。

02 | 政策全面支持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

近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中成药制药企业会带来直接影响。

这其中包括:改革中药新药审批政策。直接结果是2021年获批上市中成药新药数量超过去4年总和。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

另外,医保支付也在向中医药倾斜。

2004-2021年,我国医保目录中中成药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从823个增长至1312 个。2021年甲类中成药达246个,较2017年增加了54个(+28.13%)。

(资料来源:长城证券)

政策已经发力,那药厂们表现如何呢?

2013~2019年间,实体药店中成药市场销售额由994亿元增长至1536亿元,剔除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7.52%。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

药品的销售端主要就是医院和药店。而所有药品营销都要受到医保控费的影响,同时中成药还有临床“歧视”的困扰,再考虑到医保集采的影响,产品销售主要在院外药店,而不依靠医院渠道的中成药药企,销售额则更有保证。这些药企有哪些呢?

03 | 品牌与名贵中成药的价值

中成药其实可以分为三类:非品牌中成药、品牌中成药和名贵中成药。

名贵中成药在医院销售很少,主要在院外销售,几乎不受医保控费和临床使用的限制。代表产品有片仔癀、安宫牛黄丸等。

品牌中成药的代表性产品有999感冒灵颗粒、葵花胃康灵胶囊等。品牌中成药受集采影响也较小,比起进入医保的处方药,品牌企业更看重非处方药的零售端销售。

例如华润三九于2021年底进入19省集采的药品中,并不是独家品种,占公司的销售收入也不高。所以,三九有底气说:不进集采对公司的营收影响相对可控。

中药想要卖得好,归根结底依靠患者对其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认同。

不管是品牌还是名贵中成药,产品过硬是根基。

对于中成药制造企业而言,其业绩贡献主要为几个或几十个产品,而无法复制的拳头产品,更是企业摇钱树基。比如片仔癀、同仁堂的产品都拥有自己的绝密配方,这是销量的保证。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

有了产品,还需要品牌的加持。

品牌的建立可以靠口碑沉淀、靠宣传。驰名全国的中药品牌有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太极集团、华润三九等。

这其中有靠着多年营销,已经深入人心的品牌。比如“千金”品牌——妇科疾病用药、 “999感冒灵”品牌 ——感冒用药、“小葵花”品牌——儿童用药等。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

也有靠着历史沉淀的中华老字号。留存至今的老字号品牌已经屈指可数,属于行业稀缺资源,品牌力极强,不需要过多宣传。老字号们的产品多为名贵中成药。

产品过硬、品牌受消费者信任,销量就有了一定保证,在此基础上价格若能上得去,销售额才更有保证。

(1 ) 品牌中成药多用于常见病和老年病,拥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较高的市场份额,销量持续增长,且高于行业平均,约为5%~10%,同时产品具备一定的提价能力,每年提价幅度约3%~5%。

之所以能提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下游零售药店的盈利需求。化药集采带动部分化药慢病产品盈利能力下降,药店则通过其他方式提高其盈利能力:那接受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中成药产品涨价,并在终端顺加价销售,是其增利的方式之一。

(2 ) 名贵中成药一般含有稀缺药材,产品品牌力更强,且具备“治疗+保健+金融”三重属性,消费群体多为中老年高净值客户,产品提价能力强,每年提价大概5%-10%,同时销量也能达到15%~20%增长。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

比如,片仔癀在提价的同时,销量仍然实现约19%快速复合增长。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

除了片仔癀,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的年提价幅度、销量增速都显著优于中成药行业整体的均值。可见名贵中成药的提价能力远高于市场均值。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

当前主要名贵中成药的消费范围还局限在一定区域内,未来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品牌影响力,销售额还有增长空间。

03 | 结语

受益于政策推动、新冠防治影响,叠加消费升级、医疗保健需求较快增长,中药消费热潮的行业趋势不可挡。有数据预测2021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成药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约200个品种销售额超过亿元。

品牌中药和名贵中药需求具备持续增长趋势,并且拥有较高价格维护能力,核心原材料涨价以及需求旺盛都会推动售价的提升,进而推动他们业绩的增长。尤其是有着绝密配方优势的老字号,还具有消费属性,增长空间相对更加具有想象力。

相关证券:
    云南白药(000538)同仁堂(600085)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