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涨“嗨了”?
01奶爸价值观点
地产股大涨,你会犯“恐高”吗?
散户有必要“恐高”吗?地产板块出现泡沫化了吗?抛压严重吗?
如今,整个地产板块行情方有起色之际,我们认为根本没必要过多的担心和恐高。
1、政策有利: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房价不可能重现2015年时的暴涨,但也容不得暴跌。稳预期、稳地价、稳房价仍是调控的主心骨,房企接连暴雷预示着政策开启微调模式,也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房企的呵护力度在加大。
2、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可以算是全球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并非夕阳产业。只是这个行业已走向成熟期,不再有过高的增长预期和暴利期。行业的利润率、增长率清晰可见,市场炒作的概念很难出现而已,但它不会消失和过时,自然生存法则下,生物对空间的争夺永远不会停止。
3、融资盘规模:前面几波的大跌之后,A股市场上地产板块的总体融资规模下降明显,与高峰时期相比平均下降幅度在5成左右。
在特定的单边行情下,融资融券容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助涨助跌的助推下,单边行情速度和幅度可能会更快更大。地产融资规模处在历史低位,有利于后期的走势,地产近期的上涨一旦吸引到融资客的介入,未来或还将产生新高度。
当然,我们认为未来地产板块的表现没问题,而且看好未来的走势,但不代表所有的地产公司都能实现上涨和反弹,未来肯定会出现分化。
02成长股投资-林凡
简单聊聊——国电南瑞
个人理解和观点:
首先,公司的虽然估值低,但是短期的成长不可持续,并且商业模式不佳,最终能成为大市值的好的成长股,一定是能赚全球的钱,国电南瑞并不是很优质的标的
所以目前我自己理解,去年底电力设备领涨新能源,最主要的原因是补涨,就是锂电光伏都太贵了,同期补涨的风电股当时涨幅也是超过锂电光伏的,背后的逻辑是相似的。过去,我们不看好电力设备,主要是因为业绩没啥增长——两大电网投资增速很慢。
其次,这次特高压,让大家看到了十四五期间增速会不错,至少特高压部分会不错,但还是有两个问题没解决:特高压属于项目,没有长期逻辑;而且商业模式还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企业的大客户也就是自己的大股东,很多企业做大依赖于当地的支持——那么这部分未来你也要还回去。这背后,就跟湖南卫视过去支持芒果超媒、海底捞支持颐海国际一样(很多利润是可以从子公司A转移到B的),但这东西不可持续。
最后,看美股我们也发现很有意思,大市值公司主要出在可以赚全球市场的公司。当一个行业的下游需求,不再取决于某一个经济体的政策、经济增长等之后,它的增速自然就有了更好的持续性。就跟我们讲B端和C端一样,当你的客户足够分散时,通常会有更好的业绩增长持续性。
03元老健康
民生银行:现在是金沙
大家普遍认为民生银行是最垃圾的银行,为什么不买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呢?买工商银行也很稳健啊。为什么你找金子不在金子堆里找,非要在垃圾坑里找呢?
一、整个银行行业现在就是金砂堆,银行整体非常低估。所以买银行股都是对的。
首先,银行股金砂堆里有金子还有沙子。我认为招商银行就是沙子。招商银行是好公司,但是现在不是好价格,所以不是好股票。招商银行PE和PB在2021年5月创了近十年新高,目前是下跌趋势 估值依然还在偏高估区域,未来它的估值会不会继续上去,我觉得有可能估值继续往上走,但空间不会太大,但往下走,均值回归的可能性更大。风险收益不匹配,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招行就是只是金沙,不是金子。
其次,民生银行虽然目前看上去是垃圾,是沙子,但含金量很高的沙子,很有可能就是金子。它可能现在不是好公司,但是好股票。
最后,从银保监会数据和已经披露年报的银行数据来看,银行业整体复苏的态势是确定的,民生银行也会跟随复苏,只是因为前期拨备少,不良率高,坏账多,复苏的脚步比较缓慢,落后于同行,但是,行业的复苏也一定会携裹民生银行业绩向上复苏。
二、民生银行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风控和营收增长。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民生又是一个优秀公司。
1、风控的问题,自从高董来后 我们从公开信息也可以看到,风控越来越好,相信今年数据会越来越好,甚至出现明显改善。
2、营收,去年前三季度是负增长8.8%。但相信,2022年会恢复正增长,这是由整个行业态势决定的,可说说是很轻松达到的目标,只是,高增长,那就是由管理层的水平决定的了。
三、总结:民生银行目前已经极度低估,破产价了,我们民生银行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十年内破产概率不到,既然不会破产,那就只会越来越好。不可能更烂了。如果民生越来越好,那么股价将迎来戴维斯双击。
04阿島
腾讯业绩差,考验投资者信心。
今日主导港股表现相信会是腾讯走向,公司刚公布的业绩收入及盈利均逊预期。
一、看业务细分表现。本土游戏收入增长1%。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增长34%。
1、本土市场受到监管影响令到增长受打击,而对未成年人游戏保护措施影响公司估计在下半年会将消化,虽然对财务影响不太,但都特别提出。
2、国际市场会继续是重点增长依靠。在增值服务中,社交网络收入受惠视频号直播服务、视频及音乐付费会员服务增长录得4%升幅。腾讯指出鉴于市场环境,将控制成本,减少视频的财务亏损。
3、网络广告在第四季的收入同比跌13%,反映了教育、游戏及互联网服务等行业的广告需求下挫。内地对多个行业监管间接打击了腾讯的广告收入,而且手游都需要广告刺激玩家,负面影响预期在上半年持续。
不过,值得注意第四季微信广告主同比增长超过30%,反映积极开拓新客,但很难短时间取代受打击行业大客。腾讯预期广告业务在今年后期恢复增长,看来可能要到第四季才可能较明显。
二、业绩亮点。
1、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增长按年升25%,为金融科技增长是因为优化了中小企交易及客户管理功能等措施带动商业支付金额的增加。
2、联网、交通及零售业使用增加推动企业服务增长。另提到会优先考虑扩大SaaS的业务规模,亦会重定IaaS及PaaS的发展重心,由追求收入增长转为为客户创造价值,长远改善利润率。预示增速放慢定着力控制成本要观察。
从今次业绩看差过预期,而且起码上半年都应有较大压力。管理层指控制营销及员工成本,预计下半年见效。腾讯股价今日应要震一震,可以测下市场信心,如果之后能升返上22000点,可以企稳机会高很多。
05撬动一个地球
中概股的春天到了吗?
中概股的春天还没有来,现在依旧处在严寒的冬天,而且这个冬天可能是痛苦而漫长的。昨天,腾讯控股公布了2021年四季度业绩,
1、第一个逻辑:腾讯业绩的下滑,标志着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政策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标志着互联网平台公司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就是进入平稳的成熟期。
2、第二个逻辑,中概股的外部环境将更加恶劣。首先,随时会被摘牌退市。其次,现在外围局势动荡,是多事之秋。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应尽可能选择资源类具有一定避险属性的标的或者对外依存度小、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的行业。
06江瀚视野
中信银行净利首破五百亿,中信又被看好了?
首先,中信银行本身财报的业绩是非常好的,虽然比起大行而言还是有差距,但是整体的市场表现已经算是可圈可点的了。单纯从财报的数据角度出发,整个中信银行的财报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中信银行的财报数据基本可以让市场满意,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拨备率的上升,其实也让人看到了其中有可能蕴含的风险。
其次,中信银行在财报之中大篇幅的讨论了房地产业务对其发展的影响,这一点是非常特殊的。虽然中信银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发展还是保持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但是其如此关注市场也代表了当前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业的联动关系。
第三,中信银行整体的个人金融优势实际上正在不断的发挥出来,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也开始逐渐显著。未来对于各大商业银行来说可能房地产以及对公业务的市场占比将会逐渐下降,而个人金融业务将会成为真正房地产争夺的焦点。
07励志龙师兄
文化传媒板块逆势上涨意欲何为?
一、从三个角度看文化传媒板块。
1、从基本面而言,文化传媒分化很大,有亏损股,也有不多的个股。建议多关注业绩好盘子小的底部股。
2、从估值来说,整体板块在2015年以来就一直在底部横盘震荡,也就是在去年底开始才有明显放量攀升的态势。
3、从K线角度来说,哪怕1月份创出反弹新高2292.877点位,并在附近收出长上影线,继而跟随大盘大跌,那里也不可能是出货形态。毕竟位置决定K线的意义,涨幅那么小,历史涨幅那么大,就那点空间,以及量能,不足以是出货形态。随后的下跌并没明显放量,更说明是洗盘概率更大。
二、总结:考虑到大盘还需要回补缺口,对所有版块都有不小影响,我们静观其变,看它能否逆势提前走强,那时候才是更稳更安全的位置。继续中长线看好!
08钱小语
特斯拉站上1000,比亚迪反弹还有多远?
受疫情影响,3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58万辆,同比下降10.4%。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比亚迪还要继续下挫。然而,隔壁的特斯拉已经重新站上1000美元大关,距离年前的最高位置也仅剩下20%的涨幅了。
展望2022年,比亚迪到底值不值的投资,未来到底能不能日复一日地为我们带来真金白银?
1、王朝和海洋系列,纯电和插混多款新车逐步上市,并且新车定价普遍延续了高价策略。
2、比亚迪将持续高端化,提升品牌溢价,量价齐升将会推动自身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3、预计2021、2022、2023 这三年净利润分别可能会达到40、89、112亿元。
最后,股价表现和未来一年的盈利情况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关系,股价和未来三到五年的盈利数据则表现出拟合最强的相关关系。这3到5年的时间,其实对应的就是市场的一轮周期。
09佩奇聊新股
房地产股连日上涨,成为主线了么?
1、从历史经验来看,房地产股并不是跟随基本面价量变化而波动,而是跟随政策松紧预期起落而涨跌。
2、近期房地产利好消息不断。今年以来,不到3个月时间,全国已经有超过60城市发布了各种稳楼市的政策超过70次,叠加部委发布的政策更是已经接近百次。
总结:政策手段足以推动基本面见底反弹。但房地产股连续3日上演涨停潮,这在以往很少见,但持续高潮的背后必然大概率迎来盛极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