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道歉未必是好事,但怼人就大可不必了
昨天整个基金圈乱成了一锅粥:500亿基金经理公开道歉;百亿私募大佬怒怼投资者;顶流老司基被曝曾因为儿媳不是大城市的人把儿子告上法庭……
最开始是我昨天看到归凯因为净值回撤太大公开在头条上道歉的事情上了热搜,起因是嘉实基金在22周年庆的时候搞了一个投研团队集体入驻,其中有一个群体访谈环节,归凯表达了自己对于没控制住回撤的遗憾:
我关注到的一个细节是:归凯多次强调“核心资产”。
什么叫“核心资产”?高情商的说法是“集中投资”,低情商的说法就是“抱团股”。
简单来说,归凯是第一个因为抱团股大跌出来道歉的顶流基金经理。
有人说归凯“滴酒不沾”还回撤那么大,不应该啊。不管你买没买酒,春节后的这一波回撤,基本上所有管理规模超过500亿的基金经理都没能控制住回撤,因为当你管理规模到了500亿,除了抱团,已经没得选了。(见《买白酒,中国三百亿以上规模基金经理的唯一出路》)
熟悉本民工的人都知道,归凯一直都不在我视线中,虽然我历史上买过他的产品,但还真没研究过他的产品数据。
好,我们具体看一下500亿俱乐部基金经理的数据(金宝街观市整理出来了,我这里借用一下):
金宝街观市的数据是拟合数据,准确。
归凯的嘉实新兴产业股票今年以来的最大回撤是:25.14%。
本人曾在做组合的时候短暂持有过归凯的这只基金,对这个产品的印象十分深刻,因为当时的筛选标准是直接买一箩筐公募投资总监的产品,就没想那么多,有图为证:
近三个月的排名,直接干到了倒数的后20%。
在不买酒的头部基金经理里面,也只剩下了刘格菘,但刘格菘跟他的回撤相比只高不低(手动捂脸)。总体来说,回撤超过25%的基金经理,这波还是很受伤的。
本来我对归凯道歉这个事情挺无感的,感觉就是媒体炒作,或者是媒体实在找不到选题了,后来发现,这波抱团股下跌,大家都总结为市场原因,只有汇安这种非头部还抱团结果快速建仓不幸玩脱的公司出来道歉,没想到归凯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出来主动送人头了。另外细节是:汇安的邹唯,之前也是嘉实基金出来的,看来嘉实是有道歉和自我反思的企业文化的(猜的,我不知道)。
归凯道歉的事情闹得比较大,有点超预期,很多媒体报道,我觉得倒不是负面,更谈不上策划好的,因为“道歉”这种偏负面的事情风险太大,如果没有把控好尺度,属于自己送人头,所以民工不认为这个事情是事先策划的。
我不认识归凯本人,前面也说了我对他的产品也没有什么深入研究,老读者应该知道嘉实基金体系里面我关注得比较多的是谭丽和洪流(过往的文章提过很多次),原因在于他俩某种程度上在行业里面有点唯一性,业绩也并不输归凯。我是全市场选基金的,所以更多会看在某一个领域做得非常突出的人。所以我几乎不怎么关注胡昕炜这类基金经理,因为都是重仓白酒,本领域的张坤和刘彦春已经做到极致了,没必要再去研究其他买白酒的基金经理了。市场上这么多产品,看不过来(得罪一下其他基金经理了,真看不过来,这也是本民工能力圈的问题)。
这一波热点直接把归凯推向了媒体认证的“顶流基金经理”,归凯是最大受益者,个人的感觉,同样是管理500亿左右,归凯的个人IP离周应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比茅炜的IP大一些。当市场的新发规模不那么大的时候,基金经理的规模将会回归到自己能力/名气匹配的水平。如果媒体都说你是顶流,不要怂,上完热搜,你就是顶流。
为什么嘉实这么重视归凯(你们发现没宣传物料里面C位永远是归凯),个人猜测原因是,吨位决定地位,管理规模大自然就是王道。公募总经理的最大kpi不是业绩排名而是规模排名,因为规模决定管理费。这里畅想一下,如果我是嘉实的领导,我在节后抱团股大跌的时候大力出奇迹给谭丽砸宣传资源,但是我不是,嘉实还是偏向于持营归凯。结果就是,年后这一波,提到价值风格/不报团的基金,大家都会去买曹名长、姜诚、杜洋、李永兴等,以及最近崛起的林英睿、韩创,很多优秀的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并未被热捧(连个软文投放都没看见)。我觉得谭丽、徐彦、何帅、张啸伟等都太过于低调,当然很大程度上他们自己也愿意低调。
我这里顺带说个其他话题,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都不把持续营销老基金作为工作重点?其实很简单,持营老基金是看不到什么直接的效果的,而给新发基金投放却能快速见效,所以公募基金即便产品线齐全、有挖掘自家优秀老基金的能力,也很难有动力去做。在领导眼里,老基金如果规模增长,那属于近期表现较好出现的自然增长,跟营销策划部门无关。所以你投钱看不到效果(无法体现在KPI中,无法在汇报的时候展示一个超预期的数据),就没动力去干这个事情。但新发基金的投放是立竿见影的,而且会有一堆渠道的客户经理给你宣传,见效快、效果好。这个就叫结果导向。
我的好友、在大公司当中层的王总曾说过:越是大的公司,中小领导往往越是走上层路线,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哄好上层领导,而不对实际业务负责,向上管理高于一切,闷头苦干最为。
扯远了,如果只是归凯道歉,我可能不觉得有啥,顶多是“这个基金经理还挺实诚”,结果周五看到一个百亿私募大佬在雪球上大发雷霆:
我的好大哥张总开玩笑说:某百亿私募大佬的这一套话术堪称经典。因为高位没有减仓,所以只能说自己长期持股。也不敢卖出股票减仓,因为筹码不丢还可以说价值投资,筹码丢了就不一定赚得回来;反正我不卖股票,你亏损你赎回,那就是你没格局,不懂价值。
虽然一个公募,一个私募,但同属本领域TOP级别的基金经理,一下子变得高下立判,张总感慨:
不是归凯做得好,都是同行衬托得好。
当然,即便回撤很大,该私募大佬年内的业绩还是相当可以的(个别产品跑赢沪深300指数差不多20个百分点),点不在于回撤,而在于他没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本民工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吃资产管理这碗饭的人,都别太玻璃心,你本身就是受托管理资产,管理的是别人的钱,人家是相信你的专业性才把钱交给你的。
正是因为散户不专业,所以才有情绪,才会抱怨,你要做的是平滑收益曲线、帮助持有人战胜人性,而不是像他们一样随意发泄情绪。
做资产管理乃至组合管理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见过很多百亿大佬在网上讨论热度都很高,骂人的也很多,人家都不跟散户一般见识,千万别说什么“有本事自己赎回自己去炒股”这类气话,这不是砸自己饭碗吗。本民工曾经当面问过侯昊和蔡嵩松两位顶流基金经理,你们看不看网上的评论?被骂的时候心里难受吗?两人的回答都很淡然,并不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
私募这块我不够了解,但我个人选公募基金产品的标准是,希望基金经理应该要有控制回撤的概念,否则很多人只是拿别人的钱去赌。对于做组合,我也一直很注重看最大回撤指标,这关系到持有体验。
当然具体到张坤,他也并不控制回撤,但并不妨碍我持有他的产品,因为他的逻辑可以自洽。没错,我就是这样的双标狗。
刘格菘也是一个回撤非常大的基金经理,在中邮和融通的时候,就是一个十足的赌徒。可拿了19年年度冠军之后,我仔细研读他的访谈实录,发现他也开始变得谨慎,有一次访谈,他引用了睿远基金总经理陈光明的话: “陈光明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做投资只有八个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他承认了自己投资水平不如陈光明,但那一刻,刘格菘或许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毁天灭地的“六哥”,而变成了真正的“刘大将军”。
当然了,年后这一波,刘大将军依然没控制好回撤……出现这种事情我也是很伤心的……但总体来说是预期内的,前期的安全垫是足够厚的。
管理规模大了,其实就很难控制回撤了,因为跑不掉,除非你从行业配置上及早做切换,比如像郑澄然、杜洋那样提前跑路新能源,坚决不吃最后一波行情。但这种预判也是非常困难的,干不好,就容易翻车,或者容易变得很平庸。不控制回撤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也是比较精致利己的。
另外对于需不需要控制回撤,这本身就是一个争议极大的问题。很多基金经理都不控制回撤,不做择时,因为跑相对收益,就是要赌性大,跌了是市场不行,涨了是我选股牛比,总而言之:跌的是市场的贝塔,涨了是个人的阿尔法。严格控制回撤,也不一定能创造最大收益,因为你控制着控制着,就把收益控制没了,大涨的时候你跑不赢市场,别人吃肉的时候你喝汤。这是出现在张坤粉丝和何帅粉丝之间的讨论:你何帅虽然控制回撤厉害,但近两年也就是60%的收益率,而张坤虽然不控制回撤,近两年还有接近150%的收益,所以控制回撤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要是深入去探讨,估计能争论很久很久。不要去判断控制回撤这个事情到底好不好,市场是百花齐放的,投资理念是大相径庭的——还是那句话,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感谢市场给我们这么多丰富的选择。
那么我为什么还是更倾向于站在控制回撤这一边呢?因为基民普遍持有时间比较短(我记得之前蚂蚁出过一个报告说只有40多天),平滑收益、控制回撤会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让大家拉长持有期限、帮助大家战胜人性。
为什么基金普遍赚钱,但还有七成基民亏钱?本质上是收益不够平滑。基民很多就是韭菜,就是不懂,你要求他长期持有,根本就是做不到。而帮助他控制情绪、平滑收益,可能反而是不错的选择。
多说两句:1、除非你特别能抗,或者特别信任某基金经理,否则新手基民不要轻易去买那些纯自下而上选股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2、新手基民对待那些看起来历史业绩好但完全不做仓位管理的基金经理,要稍微谨慎一些。
我的预设立场是非常邪恶的,就是新手基民大部分都避免不了亏钱,但应该避免少亏钱。等到新手基民成长为心态良好的老韭菜的时候,知道了长期持有的价值了,才能去无所畏惧坚定持有张坤们。
前面提到了睿远陈光明,不得不再说说傅鹏博的事情了。16、17年的一些事情又随着裁判文书网的公布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最爆炸的点在于:因为儿媳不是大城市的,所以反对这门婚事。
这个事情出来后,同业里面各种猜测很多,但是都没实锤,有人甚至在网上找到了儿媳妇上学时候的照片,但不能确认是不是同名。还有说,因为傅老师儿子结婚太快,而傅老师选股要求极为苛刻,所以希望延长下观察期,不能快速建仓。
老读者都知道,傅老师是我最喜欢的基金经理,睿远成长价值也是我的第一大重仓基金,这半年的业绩真是低迷到让人怀疑人生:
而59岁的傅老师,也是公募基金行业里面年龄最大的基金经理。本民工可以说是对老司基相当痴迷。因为越是老的基金经理,持有他的产品越是不会慌,当然最大的风险就是:老基金经理容易变得平庸。
最让人难受的点在于,儿媳不是大城市的。阶级对立往往比男女对立更让人伤心,当赘婿也好,找富婆也好,这碗饭都不好吃;所以门当户对跟不控制回撤一样,虽然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做法,但确确实实是麻烦最少的办法。
现在这事也没有更多的信息,我也不去猜测发生了什么,既然选择了傅鹏博,既然已经是往事,那就先继续持有吧。
最后,我发现我重仓持有过的基金经理,都会出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幺蛾子。难道本民工真的是行业冥灯?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C(00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