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向内,有效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
眼睛向内,有效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他指出,要促进投资合理增长,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优化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强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能等要素保障,用好用足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在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出口面临更大压力,特别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并对国内消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又摆到了各级政府面前,成为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成为需要做好科学评判、客观评估、合理评价的课题。特别是投资的方向和目标,不能出现新的矛盾,不能影响经济转型和质量提升,不能影响新发展格局构建,更不能影响新发展理念贯彻。
事实上,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投资一直是稳增长、促发展、保稳定非常重要的手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投资更在消费遇到很大压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受到很大影响的情况下,起到了“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稳住了经济增长。
由于持续的高通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或准备出台加息政策,以此来遏制通胀。由此,可能会对国际市场资金流动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资金向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流动的概率大大增强。虽然从国际投资者的反应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看,国际资金大规模撤离中国的概率不大,但是,从其他国家撤离的风险会加大。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如果因此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市场需求等受到冲击,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还是会带来不利影响的,也是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因此,必须眼睛向内,做好充分的应对和准备。
在疫情还没有得到全面控制,消费需求还受到疫情的冲击和影响的情况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除需要出台刺激消费、激活消费的政策之外,如何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稳定经济增长,就显得极其重要。因为,相较于消费的分散性、民众性和多元性,政府无法有效掌握主动权,而只能通过出台政策措施予以推动,政府对投资的把控,就要主动得多,也会有效得多。特别是基建投资,更是政府能够直接把控的方面。
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以此来给稳增长注入新的活力,让经济增长出现“开门红”,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举措。要知道,很多基建项目,早建是建,晚建也是建,在经济增长需要时,早些建设,就能早些见效。因此,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是可行的,也是需要的。关键就看,如何超前进行基建投资,对哪些方面的基建投资超前开展。
显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基建项目,各地一定要选择好超前投资的项目,而不是所有的基建项目都需要超前的,也不是只要是基建项目,就一定具备超前建设的条件。有的项目,暂时可以不建的,也不要勉强,尤其不能再继续依靠政府高负债建设项目,而必须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能够更多地依靠社会资本来建设项目,且要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防止资本对基建投资产生负面冲击和影响。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超前开展基建投资,决不是再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热潮,不是再搞“土地财政”,基建投资,只能是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城市品味和质量、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因此,有关方面对地方推出的基础设施项目,一定要严格把关,要防止地方再度陷入房地产开发泥淖。“房住不炒”的定位,必须坚定不移,决不能突破。
同时,要制定切实有效措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促进企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优化转型、升级,鼓励投资者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如果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发挥好了,经济稳定了,就业有了保障,居民收入增长有保证,对于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