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爱房”风险初现,如何处理陷进退两难
银行“爱房”风险初现,如何处理陷进退两难
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陆续披露完毕,房地产领域信用风险再度引发关注。记者梳理半年报发现,不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大部分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出现“双升”。如工行、建行、交行三大国有银行,截至2021年6月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29%、1.56%、1.69%,较去年年末上升1.97个百分点、0.25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特别是工行,按照传统观念,应当是主要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服务的银行,竟然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最高,超过了4%,正在向5%靠近。显然,是无法让人相信的。就算在市场经济下,各大银行的业务界限已经打破,传统的分行业确定银行业务的方式早已不适合金融业发展实际。但是,工商银行成为房地产不良贷款的“大户”,还是有点说不过去。至少,不该拿这样的“冠军”。毕竟,全球最富有的银行、最赚钱的银行,难道是靠房地产业发起来的吗?
除工商银行外,理应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城市商业银行,竟然也成了房地产贷款的重要力量,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大幅上升。如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8%、2.73%,较去年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殊不知,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管理层是有明确要求的,那就是为中小微企业服务。货币政策的制定,很多情况下也对城市商业银行有特殊照顾、特殊倾斜,如定向降准、定向降息等。那么,为什么也都对房地产贷款如此热爱呢?
“爱房”也不要紧,要爱得堂堂正正、名正言顺,要经得起制度与规定检验。遗憾的是,从这些年来银行“爱房”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着很大问题。因为,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可是,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到底是多了呢?还是少了呢?有几家金融机构敢拍着胸脯说,我们一直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投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一直在提高。显然,没有几家金融机构有此胆量,也没有几家金融机构是真正对中小微企业支持的。即便政策有规定,如定向降准,也会通过其他手段把资金收回去。自然,政策再倾斜,也敌不过银行在执行中的阳奉阴违,也敌不过政策的传导机制不畅通。
早在若干年前,就有专家提醒,银行不要太“爱房”,过度“爱房”,总有一天会被房害了。因为,房子价格的上涨,必须有规矩、有限度、有节奏,而不是想怎么涨就怎么涨。这样涨的结果,必然是购房者买单、银行买单、政府买单。特别是银行,不可能承受开发商留下的风险。因为,开发商大多是投机者,除了投机,他们不会考虑其他,也不会考虑其他。哪怕风险就在眼前,他们想的仍然是暴利、仍然是赚快钱。他们可不像从事实体产业的企业家,都能够沉下心来经营企业,包括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企业管理等,会付出很大很大的代价。因此,他们十分珍惜已经取得的成就,只要不是特殊情况将其打趴,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企业的,就像不会轻易放弃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一样,会把最好的资源都给到孩子身上。
开发商玩的就是快钱、短线钱,就是想获取暴利、获得不当之利。同时,他们会大肆利用银行为自己获利提供资金资源,甚至可以不惜亏本贷款。为什么信托资金的利率那样高,开发商仍然会义无反顾地筹借,很简单,房地产开发利润高啊,能够承受啊。更有开发商说,银行的钱,不用白不用,你不用,他用。他用,也可能偿还不了。即便还不了,也无所谓,多不得破产。而在这之前,他们早就把暴利转移到其他地方了。
也正是银行的钱不用白不用,正是开发商早就做好了打算,就算风险发生,他们还是他们,所有的风险,都抛给了银行。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明显上升,只是开始,随着开发商越来越难过,房地产不良贷款率还要上升。毫无疑问,这将对决策层的决策带来极大影响。继续调控、稳定或降低房价,银行受不了。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实体企业受不了,被房地产占用的资金,无法释放出来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造成信贷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损耗。这种两难境地,让决策层、管理层都很尴尬,处于进退两难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