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和“养不起”都不是正常现象
“吃不起”和“养不起”都不是正常现象
近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以根据生产的基本形势和市场价格的反应来看,我们现在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原定的生猪生产恢复的三年任务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了。
是的,猪肉“吃不起”的问题,确实在价格连续下跌20周、且下降幅度很大的情况下,得到较好解决了。但是,这种解决是以牺牲养殖户的利益为代价的。谁也无法保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会很快出现“吃不起”现象。因为,无论是“吃不起”还是“奍不起”,都是猪肉价格不该出现的问题。只要有“养不起”现象,就必然会出现“吃不起”问题。而只要有“吃不起”问题,也必然会出现“养不起”现象。
原因就在于,调控很大程度上没有学会五根手指弹钢琴,既要考虑“吃”,也要考虑“养”,既要防止肉价上涨过快对居民消费带来的影响,也要防止肉价下跌太多对养殖户带来伤害。任何一方出问题,都不是调控希望看到的结果。所谓的“原定的生猪生产恢复的三年任务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了”,你的任务是完成了,广大养殖户可要跳河了。他们付出的代价,将无法在养殖中得到有效回报。
山东济南一家大型养猪场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养殖场总存栏量约4万头,当前生猪价格为6.5元每斤,但是养殖成本却已接近8.5元。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一头猪200斤出栏,每养一头猪就要亏400元,4万头猪就是1600万。有多少养殖户能够承受这样的亏损,就算不急于出栏,等价格上涨后再卖。生猪可不是其他东西,每天的饲养成本很高。就算未来生猪价格能够出现一些上涨,与养殖成本相比,也是亏损无异。
这样的三年任务完成,对养殖户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如果养殖户因为养殖成本太高、亏损太严重,都停止养殖,未来的肉价又将出现怎样的变化呢?显然,这不是算理论账,而是要算实际账,算养殖户和居民的共同账。
我们并不认为,肉价下跌本身有什么错。即便连续下跌20周,肉价也没有跌到往年的水平,仍然稍稍偏高。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养殖产能严重过剩、存栏量过度膨胀的现象。要知道,早在去年下半年,就有很多建议,控制生猪养殖场建设,控制生猪养殖规模,避免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可是,有关方面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实际情况,以至于出现今天这种养殖户面临巨额亏损的现象。
实际上,只要适当控制产能,适当注意养殖规模,是能够把握好生猪养殖与入市需求的关系的。因为,生猪养殖不像蔬菜、水果种植,过于分散,无法控制,生猪养殖是受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的,不符合条件的养殖户,是无法养殖的。自然,控制产能和养殖规模,就相对简单。
问题是,在高肉价面前,有关方面眼里就只有如何赶快把肉价降下来这一个目标,而没有更为长远的考虑。自然,猪肉价格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山车”现象。“过山车”伤害的是谁,不只有居民,也有养殖户,更有市场环境。毫无疑问,这是对政府调控能力和驾驭市场能力的考验,是对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弥补市场缺陷能力的考验。
市场可以出现一些波动,但决不能剧烈波动。出现剧烈波动,只要不是宏观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所致,就是政府有形之手作用乏力的结果。我们不要所谓的任务,而要踏踏实实地调控。任务完成得再好,都是以牺牲居民利益和养殖户利益为代价的。只要把调控工作做好,就不会有什么任务不任务的。把完成三年任务当作成绩来看待,而对养殖户的生死不闻不问,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调控失灵的结果。
所以,面对出现的新问题,尤其是去年新入市的养殖户,如果不加以政策保护和资金支持,等待广大居民的,可能很快又会出现肉价快速上涨现象,此前的各种扶持养殖户的政策和资金,也全部打了水漂。对此,有关方面和地方政府应当好好反思。“吃不起”和“养不起”,真的都是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与政府的有形之手作用格格不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