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现在才发布生猪价格三级预警?

谭浩俊 2021-06-19 00:03

为什么到现在才发布生猪价格三级预警?

近期,由于大体重生猪集中出栏、进口冻猪肉增加及季节性需求偏弱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降。据我委监测,6月7日~11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88∶1,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6月16日,我委对外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三级预警,提示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看到这则消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因为,此次发布的生猪价格三级预警,看起来很及时,实则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因为,生猪市场价格已经跌破了很多企业可以承受的能力。特别是去年新建的生猪养殖场,无一不是开门摔跤,首批生猪出栏,就面临严重亏损,对他们继续养殖生猪的信心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去年下半年,业内人士就提醒,生猪养殖要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了,呼吁有关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各地继续大兴猪舍。如养猪大户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在9月份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就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而中国猪肉消费仅6.5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或将面临一场灾难。

但是,有关方面似乎并没有听得进这样的声音,地方政府也是对此漠不关心,而是继续鼓励企业和投资者兴建猪舍、养殖生猪,从而为今天的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埋下祸根。如果所谓的三级预警,能够通过对市场的充分了解以及生猪存栏量的有效摸底后,早一点发布,一切可能会好很多。即便不能完全消除产能过剩和生猪存栏量过多问题,也能减少损失、减少浪费、减少养殖户的精神压力。

遗憾的是,所谓的预警机制,是在出现了严重问题后才发布的,而不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预警。因此,预警的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预警机制,显然是不具备预警效率的,更多情况下,可能是增强市场的恐慌情绪,增强养殖户的焦虑情绪。

我们说,预警的核心是“预”,而不是“警”。“警”讯何时都能发布,一旦发布“警”讯,就意味着问题已经发生。就算迅速采取措施,损失也将无法避免。所不同的是,“警”讯发布得早,损失小。“警”讯发布得晚,损失大。“预”讯不一样,“预”讯必须是在问题没有发生前,就及时预告、及时提醒,避免问题发生。表现在生猪养殖方面,在观察到产能出现过剩、特别是严重过剩时,就要迅速就有关问题发布预警,提醒各地不要过度建设养殖场,更不要过度安排养殖任务。正常情况下,生猪存栏量需要保持一定平衡,而不是多多益善。否则,市场就会出现相反的矛盾和问题。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毫无疑问,生猪价格出现的持续下跌,与生猪的过度养殖有着密切关系。而生猪的过度养殖,又与生猪养殖的产能过剩有关。过剩产能下,如果养殖户不充分利用产能,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尤其是新养殖户,就无法收回成本,或收回成本的时间太长。而一旦养殖户全部释放产能,就必然会导致生猪市场的严重供过于求。目前的生猪市场,尽管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但也没有消化掉产能严重过剩带来的矛盾,生猪市场价格下跌的问题,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对新建的养殖基地和养殖户来说,出门摔跤已经是无力改变,就看摔成咋样了。

很显然,面对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问题,有关方面除了发布迟到的三级预警外,是否需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应当认真研究。因为,对养殖户、尤其是新养殖户来说,出现严重亏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需要关心的,就是不要对他们的养殖信心带来严重伤害。一旦养殖信心消失,对生猪市场又会带来新的灾难。前两年的猪肉价格大涨,已经让广大居民受尽了苦头。如果因为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让养殖户再度放弃养殖,猪肉价格重回上涨通道,对广大居民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只有保护好养殖户的养殖信心,让他们更加注重科学养殖、合理养殖、规划养殖,而不是盲目养殖、大起大落,就能确保生猪市场供应稳定、确保猪肉价格稳定。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建议有关方面,调整现有的生猪市场预警机制,不要再在出了问题后再预警,而要把各种矛盾和风险消化在萌芽状态,把预警的重心放在“预”上,而不是“警”上,让市场供应和价格都能更加平稳有序。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