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共同富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共同富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下午就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工作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在此后的发展中,每一代领导集体也都反复强调走共同富裕之路,要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每一位中国人、造福子孙万代。实践也证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吃、住、行都与此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又要看到,在整体经济实力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贫富差距也在拉大,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不公平的现象正在逐步暴露,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矛盾也在加剧。特别是房价的过快上涨,不仅带来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不合理、不规范,还制约了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也从一个侧面影响居民对发展成果的充分感受和体验,获得感和幸福感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完全适应、完全协调的程度。
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把共同富裕作为更远的目标进行谋划,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这里,有两个词必须特别注意。一个是“更为明显”,一个是“实质性进展”,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更为明显”,是要比现在的水平高很多,要能够一眼就能看得出效果,要能够从数据上、具体指标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都能反映出来。“实质性进展”,要求更高,内涵也更深。因为,有没有共同富裕,达到了什么水平的共同富裕,除了数据、指标等之外,就是老百姓的感受,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体验和认识。如果数据上很美,指标也很好看,可老百姓没有感受,显然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更为明显”必须与“实质性进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要让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必须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显然,这是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要知道,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在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时,更多的是从政府利益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因此,所制定出来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出台的政策与措施,包括一些所谓的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并没有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所谓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在“十四五”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都必须把如何体现人民的意志、满足人民的需要、顺应人民的期待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不迷失方向,不错失目标。
要让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必须高度关注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过去说,柴米油盐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现在也是,但是,按照新的目标和要求,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柴米油盐,而是更高标准和水平的柴米油盐,包含的内容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特别是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都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而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关注。也就是说,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能否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突破,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十分重要。譬如房价,怎么说也不能让其继续上涨,不能让其伤害广大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又如看病,看不起、不敢看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共同富裕,决不能形成口号与行动相脱节的现象。
要让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必须做好补短板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补短板,实际也是体现共同富裕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在短板中生活的居民,大多是没有实现共同富裕者,或者说发展成果没有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需要补的短板也很多,而每补一块短板,就等于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了一步,就是一个“实质性进展”。而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就是最重要的补短板工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最基本的目标。如果这块短板补不好,所有的目标和规划就都是空的,至少是很不完整的。
所以,共同富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因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民,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能够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