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错法

试错法概述
  追求目标的通过不断试验和消除误差,探索具有黑箱性质的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动物的行为中是不自觉地应用的,在人的行为中则是自觉的。试错法是纯粹经验的学习方法。应用试错法的主体通过间断地或连续地改变黑箱系统的参量,试验黑箱所作出的应答,以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主体行为的成败是用它趋近目标的程度或达到中间目标的过程评价的。趋近目标的信息给主体,主体就会继续采取成功的行为方式;偏离目标的信息反馈给主体,主体就会避免采取失败的行为方式。通过这种不断的尝试和不断的评价,主体就能逐渐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
  试错法的著名论证实验:
  桑代克把饥饿的猫放在一个封闭的茏子里。笼子外摆着一盘可望但不可及的食物。如果笼子里面的一个杠杆被碰到的话,那么笼子的门就能开启。起初猫在笼子里乱窜并用爪子在笼子里乱抓。显然,猫偶尔会碰到那个杠杆,门也就开了。在随后的试验序列中,当猫被重新放回笼子的时候。它还是像先前那样在笼子里动来动去,但是渐渐地,猫好像领会了门是通过那杠杆采开启的。最终。当它再被放回笼子里的时候。它就会直接去碰那根杠杆并逃离笼子。
试错法的特点
  人应用试错法的特点明显地表现在人与黑箱的信息联系方面:
①人能按照对黑箱内部结构的预想给黑箱输入信息;②人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选择信息最大的搜索方式,加速试错行为;③人能用概念把握从黑箱输出的信息。通过对这些反馈信息的分析和综合,人们逐渐获得了对黑箱功能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对待黑箱的行为准则。
  在科学研究中应用试错法,对于人类认识黑箱系统的功能,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错法的运用
  试错法即猜想-反驳法。因而,它的运作分两步进行,即猜想和反驳。
一、猜测
  猜测是试错法的第一步,没有猜测,就不会发现错误,也就不会有反驳和更正。猜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怀疑,这种怀疑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而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正问题,是科学的审慎的态度。我们的认识一方面来自于观察、实践,另一方面来自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存。然而,大脑中的知识储存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被吸引、利用,而只能是有选择地、批判地吸引、利用。这就需要猜测、怀疑,对已往知识进行修正,修正过的知识方可融进新的认识、理论之中。
  猜测之所以被运用,还在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已掌握了部分事实材料,但还是不能清晰的、完整地把握事物。此时,我们不能等到事物的本质全部自动呈现之时,而是要积极地创造条件,使之尽快暴露出来,并积极地进行猜测、审察,以期从已有事实中发现新东西。猜测离不开直觉和想象。从这方面讲,猜测同创造性思维紧密相联,可归入创造性思维之列。
  但是,猜测不是胡乱地想象,随意地编造。它除了要尊重已有的事实外,还须符合:
①简单性要求,即经猜测而得的设想必须简单明了,必须让人一看就明白新设想“新”在何处,它与旧认识的关联何在等;②可以独立地检验性要求,即新设想除了可以解释预定要解释的东西之外,它还必须具有一些可以接受检验的新推论。否则,它仍然停留在原有认识水平上。例如,我们在写一份分析报告时,先陈述已有的某方面成就及其不足,提出自己的新主张,然后还必须从自己的新主张中推论出几种建设性意见或几条重要结论。这是写报告的基本要求;③尽可能获得成功和较长久地不被替代、推翻。之所以进行猜测、怀疑原有认识,就是为了确立新认识和理论。如果新理论不追求成功、长时间有效,猜测就毫无必要了。
  上述三个要求符合试错法的基本精神。
二、反驳
  反驳是试错法的第二步。没有反驳,猜测就是一厢情愿、且可能错误重重的设想。反驳就是批判,就是在初步结论中寻找毛病,发现错误,通过检验确定错误,最 后排除错误的思维过程。排除错误是试错法的目的,也是它的本质。因为不能排除错误,认识就不能得到提高,就不可能从错误丛生中走出来。所以,人类高明于动物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能够排错误,以免干扰新的认识。而动物能够发现错误,但不能排除,从而导致它以后的重犯,并最终导致灭亡。比如人,如果发现前进的路上布满地雷,并发现了地雷的位置而不能排除的话,人们就很难通过此路,即使通过了,却给后来人留下了死亡陷井。所以,通过批判和排除错误,反驳也就可以确保理论的错误减少或不增加,确保理论的被接受和运用。
  从上述可以推出,反驳就是一种“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没有错误,人类就无法前进科学也无法发展。生活中的每项方针、政策都是在吸取以前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科学的重大发现也是在无数次错误、排除错误,再错误、再排除的无限交替中实现的。如“六六六”药粉的发现,就得名于它是在经历了666次试验之后才获成功这一事实。永远正确的只能是上帝(其实,上帝也犯过错误,如没有警惕蛇的狡猾和善恶果会被人吃),永远犯错误只能是百分之百的傻瓜。我们既非上帝也非傻瓜,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常人,因而我们会犯错误,但是,我们能够从错误中学习。
  试错法就是猜测与反驳的结合。这种方法同假设-演绎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假说方法是先根据事实,确立一个假说,然后寻求证据,支持它、证实它;而试错法却似乎正相反,它是对已有认识的试错,即不是找正面论据,而是寻求推翻它、驳倒它的例子,并排除这些反例,从而使认识更加精确、科学。所以,这两种方法在方向上是相对立的,但在动机和目的上是相同的:证实某一理论并赋予它更多的科学性。如果说假说方法是正面的,那么试错法就是反面的。这两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定会使我们的行动获得成功。
  有一点须交待,即试错法的试错不是目的,不是为试错而试错。生活中,大多数人,包括一些领导并不喜欢别人给他找错误、挑毛病,认为这是对他的不恭或故意刁难。这种想法应该抛弃。油灯底下总是黑的。一个人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别人的帮助正是求之不得。当然,也必须杜绝另一种情况,即以试错为名,主观、任意地挑毛病,或为了挑毛病而挑毛病,把试错当成一切,当成打击、报复、阻碍他人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这是对试错法的极大歪曲。
">编辑]试错法的类型
  试错法的类型分为理性试错和非理性试错。
  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试错法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提出足够数量(和独创)的理论,所提理论应足够多样化,并应进行足够严格的检验。这样,如果我们有幸,就可以排除不适合的理论而保证最适者生存。”四j塞种思想,与公共决策中的理性决策模式的重要特征相通:找到问题解决的全部备选方案,并尽量全面地预测和评估各个方案,最后严格地比较各个备选方案,以寻找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每一次试错都是一次解决问题的尝试,都包含着决策行为。我们可以进一步发展波普尔的观点,把试错分为理性试错和非理性试错,并利用这两个概念考察教育政策活动。
  如果把某种社会形态的教育政策历史看作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就意味着教育政策的历史是这样的过程:经过多次调整和修改,从不正确到正确,从不适应到适应,从而不断地有效干预教育问题。这是—个试错过程,其中的多次调整和修改就是多次试错。每一次试错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
  理性试错的特征是,在调整政策或者变革政策之前,即在尝试鳃决问题之前,参与决策者提出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并尽量全面预测和评估各个方案,然后全面比较各个方案,最后认真考虑,是否选择最佳方案作为尝试解决问题的措施。
  非理性试错的特征是:在尝试解决问题之前,即在决策中,个人判断或者经验判断占上风,控制着决策过程,决策中仅提出一个草寨,经过开会协商后做一些调整和修改,接着就颁布政策文本。
参考文献
  1. ↑ 王世焕.试错法及其在教育政策中的表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4期总第94期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外汇通 认可 汇率 资产 外汇佣金 ISO 经济 增量成本 服务 CFO MIT 加工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SME 股价反弹 抽签偿还 REF MG金融集团 技术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美国 两会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清算 下降三角形 电子汇兑 Writer 税粮 FDI width Theta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管理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贴现现金流 外汇交易法 银行 短期同业拆借 消费发展战略 拔档 联系汇率制度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公司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阴烛 金融中介理论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P)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正利差 外汇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持平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指示汇票 金融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Quote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货币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国际收支差额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货币期货交易 BBC制度 南洋商业银行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希腊德拉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