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生物否认裁员创新药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者网 2023-07-12 08:01


《投资者网》蔡俊

近期,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下称“信达生物”,01801.HK)被爆裁员消息。

传闻源于信达生物前质量部门员工爆料。之后,公司向界面新闻回应,“没有进行过裁员,为了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效,对低绩效人员和岗位进行优化,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在做的对企业正向发展的调整”。

今年一季度,信达生物披露取得产品收入约11亿元。2022年同期,公司产品收入超10亿元。

实际上,2022年信达生物的核心产品收入出现下滑。论创新药整体商业化能力,公司接近复宏汉霖(02696.HK)。未来公司能否提高行业地位,有待观察。

01

核心产品收入下滑

虽然信达生物否认裁员,但2022年员工减少是事实。

根据2022年报,信达生物雇员人数5294人,较2021年的5568人减少274人。人员构成上,公司披露研发、CMC(生产和控制)均超1000人,销售及市场推广近3000人。

人员流动来来往往,业绩或是原因之一。

2022年,信达生物营业收入45.56亿元,同比上涨6.7%;净亏损21.79亿元,亏损额较2021年有所收窄。报告期内,公司上市8款药品,合计销售额41.39亿元,同比上涨3.4%。其中,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的国内商品名)是公司核心产品。

2015年,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签署协议,双方共同在中国开发和商业化达伯舒。2020年,该协议区域扩大化,礼来被授予在中国以外的独家许可,如北美、欧洲等。根据礼来的年报,2022年达伯舒销售额2.94亿美元(约19.77亿元),同比下降29.7%。以此计算,该药品占信达生物营业收入的43.4%。

作为一种广谱药,PD-1抑制剂理论上可治疗各类肿瘤,因此潜在的患者基数庞大,也是各家厂商的必争之地。

在业界,恒瑞医药(600276.SH)、百济神州(688235.SH)、信达生物、君实生物(688180.SH)等被称为PD-1国产第一梯队。2022年,百济神州和君实生物披露,其PD-1药品的国内销售额分别为28.59亿元、7.36亿元,各自同比上涨73.6%、78.8%。虽然,恒瑞医药没有具体披露,但不少机构预测,同类竞品的销售额超40亿元。

很明显,信达生物在第一梯队的地位下降。公司在年报中指出,2022年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和达伯舒医保价格下降,部分影响了产品收入增长。

2022年,第一梯队的四款PD-1全部纳入医保。以年用药费计算,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的PD-1药品分别为7.61万元、7.56万元、3.67万元、7.06万元。

很明显,信达生物的相关费用低于同行。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达伯舒首次纳入医保时,年用药费为10.2万元。之后,各家厂商的内卷程度加剧,尤其是价格。比如君实生物的PD-1纳入医保时,240毫克规格的降幅达70.8%。同行降价,或令公司推出相应赠药方案,造成达伯舒的用药费下调。

同时,还不断有厂商加入PD-1的竞争。2021年以后,乐普生物(02157.HK)、复宏汉霖、康方生物(09926.HK)、誉衡生物等获批上市PD-1药品。其中,复宏汉霖和康方生物的同类竞品在2022年3月和6月开始销售,年内分别实现销售额3.39亿元、5.58亿元。

行业内卷的氛围,让信达生物审视环境,并一度把希望放在“出海”。2022年,达伯舒在美国申请上市,但未获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同年,公司合作方礼来在证券备案文件披露,达伯舒的海外权益重新交给公司。

02

非PD-1的创新药竞争

今年7月,信达生物公告,公司与驯鹿生物联合开发的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药品伊基奥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该药成为继复星凯特、药明巨诺(02126.HK)后,国内第三款同类产品。

作为一种定制化疗法,CAR-T药品以价格昂贵闻名。复星凯特药和明巨诺的同类竞品,单价均超100万元。此前,相关厂商曾就该类药品参加国家医保谈判,但至今还未纳入。

复星医药在2022年报中,披露截至今年1月复星凯特CAR-T药品已治疗近300位患者,并被纳入70个省市的城市惠民保。以此计算,自2021年获批后,该药品的累计收入或超3亿元。

药明巨诺方面,2022年收入为1.46亿元。该企业CAR-T药品上市后,已累计171名患者接受治疗,并被列入75个地方政府的补充医疗保险计划,以及56个商业保险。

CAR-T药品获批上市,意味着信达生物有望增厚产品收入。2022年,剔除达伯舒近20亿元收入,公司其余7款上市药品合计销售额超21亿元,包括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佩米替尼片、奥雷巴替尼片、雷莫西尤单抗、塞普替尼。

这些商业化药品,信达生物未公开具体销售额。不过,相关数据也非无迹可寻。

比如信达生物的达攸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市面上有超过10款同类竞品。药融云销售数据库显示,2022年齐鲁制药、罗氏、公司的销售额分别为35.56亿元、14.87亿元、11.13亿元,三家处于第一梯队。其中,齐鲁制药和公司的药品售价分别为1266元/瓶、1188元/瓶。

因此,达攸同很可能是信达生物的第二大产品。此外,东北证券在研报中曾表示,根据样本医院销售数据,公司达伯华(利妥昔单抗商品名)收入逐级增加,2023年一季度的样本医院销售额约1.17亿元。

目前为止,国内共有3款利妥昔单抗上市,另2款所属厂商是罗氏和复宏汉霖。其中,2022年复宏汉霖的同类竞品收入5.54亿元。

实际上,不拿单个药品,就创新药的整体商业能力,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处于第一梯队。2022年,若剔除PD-1销售额,百济神州2款上市药品的收入为57.92亿元。同期,恒瑞医药12款创新药收入81.16亿元,若其PD-1销售额超40亿元,那么其余创新药收入约40亿元。

在行业中,与信达生物相近的,还是复宏汉霖生物制药有限公。2022年,剔除PD-1销售额,复宏汉霖4款上市药品收入为28.76亿元,高于公司21亿多元。同期,公司、复宏汉霖的销售开支分别为25.78亿元、10.5亿元,商业运营人员各自近3000人、1045人。(思维财经出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